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报告未来发展和政策研究的需求

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报告未来发展和政策研究的需求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校外培训相关研究的梳理,后续研究仍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首先,加强对校外培训政策的实效性研究。我国校外培训的历史已经有20余年,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校外培训机构疯狂生长,但问题紧随而来。国外的影子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如今,影子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最后,校外培训影响的研究有待拓展。

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报告未来发展和政策研究的需求

通过对校外培训相关研究的梳理,后续研究仍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首先,加强对校外培训政策的实效性研究。我国校外培训的历史已经有20余年,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校外培训机构疯狂生长,但问题紧随而来。校外培训机构在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要的同时,以“应试”为导向,给学生增加了许多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面对乱象丛生的校外培训市场,政府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政策的实施往往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这就导致非但原有的问题不能解决,反而会产生执行偏差、政策失真等问题。因此如何灵活有效地制定政策、提高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今后相关研究努力的方向。

其次,重视国内外校外培训教育的比较研究。国外的影子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如今,影子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我国也对校外培训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大多只是停留在对校外培训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如概念、形式、特征、内容等,缺乏对于校外培训与公立学校教育、家长以及学校教师之间的利益关系的针对性研究。所以要重视国外影子教育研究,借鉴他国经验,以促进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有利于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

最后,校外培训影响的研究有待拓展。校外培训的研究当前还是局限于教育领域和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影响都有待拓展,这些都可以成为研究的生长点。同时还要全面地看到校外培训的影响,优势和劣势均不能“一言以蔽之”,对待劣势应该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来缩小甚至消除,使其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注释】

[1]耿雅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Stevenson,Baker.“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transition to universityin Japa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May 1992,pp.1637-1657.

[3]Bray.M.“The shadow education sysem:private tu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ers”,Paris,IIEP of UNESCO,2000,pp27.

[4]秦英洁:《影子教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7年。

[5]曾满超、丁小浩、沈华:《初中生课外补习城乡差异分析——基于甘肃、湖南和江苏3省的初中学生课外补习调查》,《教育与经济》2010年第2期,第7~11页。

[6]李晓华:《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文教资料》2013年第5期,第108~111页。

[7]杨洪亮:《东欧三国与我国课外补习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0期,第21~25页。

[8]山娃:《放学后,孩子们在干啥》,《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1日,第3版。

[9]李晓华:《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文教资料》2013年第5期,第108~111页。

[10]崔东植、邬志辉:《韩国私立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应对》,《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第37~45页。

[11][英]马克·贝磊:《“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廖青译,《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第13~17页。

[12]季林飞:《中、韩、日、欧盟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比较与思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67~72页。

[13]薛丹:《中国与新加坡影子教育的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8年。

[14]范贞珍:《马克·贝磊的影子教育思想研究》,河北大学学位论文,2019年。

[15]同上。

[16][英]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杨慧娟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版,第106~107页。

[17]方晓东、李水山、李协京、李新翠:《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家教市场的研究报告》,《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6期,第77~83页。

[18]翁秋怡:《“影子教育”研究述评:需求、效果及公平性讨论》,《教育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第115~128页。

[19]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第44~48页。

[20]Russell,Nancy Ukai,“The Kumo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Japan,ed.Rohlen,T.P.& LeTendre,G.K.(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p.248-274.

[21]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第44~48页。

[22]同上。(www.xing528.com)

[23]翁秋怡:《“影子教育”研究述评:需求、效果及公平性讨论》,《教育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第115~128页。

[24]杨洪亮:《东欧三国与我国课外补习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0期,第21~25页。

[25]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6期,第18~19页。

[26]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第44~48页。

[27]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39~46页。

[28]钟剑都:《校外培训莫成教育改革绊脚石》,《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26日,第1版。

[29]方晨晨、薛海平:《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小学管理》2015年第5期,第51~53页。

[30]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39~46页。

[31]杨洪亮:《东欧三国与我国课外补习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0期,第21~25页。

[32][英]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杨慧娟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版,第106~107页。

[33]周玲萍:《小学生“影子教育”的现状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34]彭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洪山区的调查与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35]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教育与经济》2005年第1期,第39~42页。

[36]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39~46页。

[37]宋洪珍:《教育补习之评价研究》,《科教文汇》2008年第8期,第18~20页。

[38]钱国英、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第6期,第9~12页。

[39]李佳丽:《“替代”还是“补充”:从影子教育发展审视学校教育质量——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第57~68页。

[40]翁秋怡:《“影子教育”研究述评:需求、效果及公平性讨论》,《教育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第115~128页。

[41]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39~46页。

[42]杨洪亮:《东欧三国与我国课外补习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0期,第21~25页。

[43]周旋:《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区为例》,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5年。

[44]操慧:《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数学师资现状调查与改善设想》,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45]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39~46页。

[46]吴开华、周耀:《关于家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科学》1998年第3期,第50~51页。

[47]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6期,第18~24页。

[48]祁占勇、李清煜、王书琴:《21世纪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理性选择》,《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6期,第37~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