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界定
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以“影子教育”开始了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教育的研究,对课外辅导教育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并且现在越来越重视这个领域的研究。
在概念界定方面,1992年,史蒂文森和贝克(David Lee Stevenson & David P.Baker)在对日本地区高中生的课外辅导活动进行学术探索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影子教育”的概念,即:“影子教育主要发生在主流学校之外,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主流学校的学业成绩,以帮助学生能够进入自己所向往的学校。”[2]
随后,香港大学的马克·贝磊(Mark Bray)对影子教育进行了更为深入且全面的研究,提出用“Shadow Education System”来定义影子教育,成为当前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英文翻译,并对“影子教育”做出进一步的阐释:“影子教育只是伴随主流教育之存在而存在的,并随着主流教育体系规模和状态发生改变,与主流教育体系相比,影子教育仍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体系特征也不如主流教育明显。”[3]
2.地域研究
从地域方面看,课外辅导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同时也存在于非洲、中东、南美、东欧等地,但西欧、北美与澳大利亚的课外补习活动并不普遍[4]。
课外辅导不仅在国家间存在差异,在一个国家的城乡也存在差异。在欧盟的一些国家中,城市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要高于乡村。在对东欧三国(立陶宛、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研究中发现,立陶宛城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相差17%[5]。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城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差距也分别达到了23%和35%[6]。罗马尼亚则相差20%,克罗地亚的城市学生能够进入预科学校补习,而农村学生几乎不可能进入这些学校[7]。
3.内容研究
在补习内容方面,各个国家教育系统中的优先科目不同,因而学生接受辅导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在数学、英语和语文三科[8]。在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立陶宛这三个东欧国家中,数学、科学以及外语(主要是英语)是最为普遍的补习科目,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科目是大学入学考试必考的学科,且学好它们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可能更为有利。以数学为例,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立陶宛参加数学补习的学生就分别占了总数的87.6%、59.6%和44.5%[9]。
4.规模研究(www.xing528.com)
校外培训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相当普遍,不论在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在那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到处可见各种形式的补习教育。
在韩国,据统计,1961年私立讲习所仅521个,1975年达到2977个,到2010年已达到75952个。根据韩国统计厅的调查显示,88.7%的小学生、74.6%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参加过课外辅导[10]。
在日本,2007年一项对初中三年级参加课外辅导培训班的研究中发现,参加课外辅导教育的初三学生达到65.2%,此外还有6.8%的初三学生在家接受课外辅导,15.0%的初三学生接受函授课程[11]。据日本文部省公布的资料显示,2009年日本小学生有35.6%的人上私塾,中学生则有62.5%,高中生为12.7%[12]。
在印度,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西孟加拉邦的小学里,有57%的学生正在接受校外培训[13]。
在加拿大,2006年,以安大略省为例,有24%的学生参加校外培训[14]。
在英国,2008年对英格兰的研究发现,12%的小学生和8%的中学生接受了影子教育,到了2011年,研究发现已经有27%的学生表示他们曾经接受过影子教育[15]。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校外培训规模存在两个特点。第一,从地域范围来看,校外培训不再只是存在于东亚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已经扩展至欧洲、美洲等地区,成为一种全球范围的教育现象。第二,从时间上来看,校外培训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加,这说明校外培训教育在未来会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5.强度研究
在校外培训的强度方面,马克·贝磊在研究中发现,校外培训教育强度与学生临近考试有关,这些考试涵盖了每个学期的检测性考试和各阶段的升学考试,这一点在对葡萄牙、毛里求斯、纳米比亚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中都能够得到证明[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