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报告: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报告:促进教育公平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将课后服务定位于民生工程,坚持公益惠民原则是推动相关工作的基本遵循。这是我国各地开展课后服务采取的共同政策价值取向。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目前由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的体制机制设计,在调节因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不同而带来的课后教育机会差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处于不利地位的青少年也能同等地享受课后服务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报告:促进教育公平

发达国家经验看,虽然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不属于公共服务范畴,但是政府财政支持是其主要或重要来源。我国将课后服务定位于民生工程,坚持公益惠民原则是推动相关工作的基本遵循。“有条件的地方可由财政投入为主提供课后服务。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由政府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我国各地开展课后服务采取的共同政策价值取向。目前,北京、上海青岛等发达城市已经建立了由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学生免费享受课后服务。在已经探索课后服务成本合理分担的地方,对于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也有具体的要求。相比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课后服务的收费明显降低了许多,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例如,辽宁省规定:“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相应费用由学生家庭负担,每月每生收费不得高于200元。”[4]

目前,多个地方课后服务政策明确指出:“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须服务群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减免费用。”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社会学研究证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其在课外辅导市场上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就越高,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业表现[5]。而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儿童,他们没机会参与课外辅导,因此其学业表现低于那些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我国目前由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的体制机制设计,在调节因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不同而带来的课后教育机会差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处于不利地位的青少年也能同等地享受课后服务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