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活动设计与效果评估

教师招聘考试:活动设计与效果评估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故事导入,初步感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在校情况,找学生谈心,并适时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检验本次活动效果。通过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欣赏诗朗诵,分享劳动的故事,了解到劳动创造生活。

教师招聘考试:活动设计与效果评估

模块演练

1.【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主题班会(小学)

二、活动时间

周五下午班会(40分钟)

三、活动准备

科教短片,编排小品,精美卡片等。

四、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方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抢答比赛,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掌握保护环境的具体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故事导入,初步感知。播放科教短片,短片内容为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导致全球森林数量锐减,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多,异常天气频繁,大量生物濒临灭绝。请学生谈观后感,引出主题: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2.活动展开

(1)小品演示,深刻体会

表演两个场景,场景①:冬天到了,伐木工人把森林都砍光了,春天山洪暴发把他的家冲走了,只留下了一把伐木的斧头;场景②:工厂把废水倾倒到河里,河里的鱼都死光了,相关部门关停了工厂,优美的环境又回来了。学生分小组讨论小品的含义并请代表发言,得出结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破坏环境只能得来恶果,保护环境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2)抢答比赛,寻找对策

教师向大家呈现“如何保护环境”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赛。通过比赛大家知道了哪些行为可以保护环境,哪些习惯可以避免浪费……教师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够环保的行为,并找出对策写在纸上,如每天坐公交车或者步行上学放学,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吃饭做到光盘等。

3.活动归纳与总结

教师发放精美空白卡片,请学生写出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用以警醒自己,同时也可以监督身边的人,持之以恒,为改变地球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五、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提升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做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在校情况,找学生谈心,并适时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检验本次活动效果。

2.【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阳光校园,有你有我”主题班会(小学)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校园安全的常识与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校园安全活动,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理解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学生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教师播放校园安全事故的动画视频,视频介绍了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导致磕碰受伤,放学时拥挤推搡导致踩踏受伤等情境。全班分小组讨论,看完视频后的感想,请代表发言畅谈自己对校园安全的认识。通过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二)小组竞赛,储备知识

教师组织知识竞赛,学生掌握校园安全的知识和方法。开办校园安全知识小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校园安全知识多,奖励知道最多的学生“校园安全小标兵”的称号。竞赛完成后,同学们组织整理所学到的校园安全小知识,并编成口诀。通过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校园安全知识与方法。

(三)案例分析,运用知识

教师呈现案例,学生学会应对校园安全事件的方法。呈现案例:课间两位同学正在追逐打闹,作为路过的人,你会怎么做?通过此案例,学生能了解搭建安全校园的方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劝阻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及时向班主任或老师汇报影响校园安全的行为。

(四)遵守规则,从我做起

采用宣传海报和集体签名的形式,学生养成维护校园安全的习惯。自己制作遵守校园安全的宣传海报,并集体签字。将海报贴在教室内,提醒学生遵守校园安全的基本规则,从点滴做起。

四、预设效果与效果检验

(一)预设效果

通过本活动,学生意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校园安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效果检验

学生自评每日行为表现,教师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变化。

3.【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标题

“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活动(小学)

二、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好处;通过启发诱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提高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能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三、活动准备

班主任:准备好活动方案及班会所需的PPT、视频、图片、小奖品、书包等物品。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演讲稿,协助班主任做好布置教室等事宜。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小眼看一看”,导入活动。教师播放清洁工人在炎热的天气清扫垃圾,整条街道变得越来越整洁的视频。播放视频后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让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活动展开

1.“小脑袋想一想”,初步感知

教师通过图片、PPT等方式呈现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让学生认识到不爱劳动的坏处以及热爱劳动的好处。请学生们回想并分享身边同学做值日的情况,并通过小组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并组织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给优秀值日生赠送小红花,并发小奖品。

2.“小手做一做”,深入实践

教师采用欣赏诗朗诵、整理书包比赛、小组演讲、有奖竞答的方式,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诗朗诵,分享劳动的故事,了解到劳动创造生活。通过整理书包比赛,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通过小组演讲、有奖竞答的方式,总结出热爱劳动的具体做法,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衣服,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小耳朵听一听”,互动总结。教师采用语言总结、倡议书宣读和歌曲演唱的方式,升华此次班会的主题。教师和主持人做总结,班长宣读“爱劳动,惜成果”倡议书,集体齐唱《劳动最光荣》,人人争当热爱劳动的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五、活动评价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参与劳动,品尝劳动的快乐,对劳动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此次活动主要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班主任自评此次班会的效果,学生互评在班会中的表现。

4.【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标题

“做时间的主人”主题班会(初中)

二、设计依据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感知时间,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时间的紧迫性和计划的重要性,学会科学管理时间。

三、活动目标

1.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生学会科学管理、合理运用时间。

3.学生感知时间的紧迫性和宝贵性,懂得珍惜时间。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活动导入

“感知一分钟活动”。活动要求:教师介绍活动规则,当学生听到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学生闭上眼睛自行推断时间过了多久,当学生觉得一分钟的时间到了时就站起来。此时,请学生睁开眼睛看屏幕的倒计时,记录下实际是经历了多少秒。

学生都睁开眼睛后,教师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大家都提前站了起来?一分钟的时间短吗?我们可以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什么。

(二)活动展开

1.分享自己的事。请一位同学介绍自己上周六这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分享结束后请同学们来找一找,这一天中哪些做法浪费了时间。

2.学习榜样故事。教师向同学们介绍“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请同学们来分析这个计划表,并说说从这个计划表中可以看出马冬晗有哪些优秀品质

3.时间“捕快”。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做到珍惜时间,如何把浪费的时间弥补回来。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请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补充升华活动主题。

五、效果预设与检验方法

(一)效果预设

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会了如何写时间规划表,能够珍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己的拖延症。

(二)检验方法

采用观察法。在校期间观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作业提交情况;在家里请家长观察学生起床时是否会赖床,写作业时是否磨蹭。

5.【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教育主题班会(初中)

二、设计依据

当前很多孩子的依赖性强,自控性和独立性差,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就显得很重要,让学生逐步提升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培养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故开展此次班会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学生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挫折孕育着成功的道理。

2.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

3.学生树立坦然面对挫折的意识。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挫折

教师提出问题: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曲折的,当遭遇挫折时,该如何面对挫折呢?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顺势引出班会主题。

(二)活动展开

1.齐心协力,直面挫折

教师通过知识分享、故事分享的方式,得出要直面挫折的结论。首先,教师分享挫折的来源和类型,使学生明白挫折不可避免的道理。其次,学生结合所知,分享与挫折相关的故事。随后,师生讨论,从故事中得出结论:只有面对挫折,坚韧不拔,知难而进,以自信为勇,以自主为舵,借磨难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为自己赢得精彩的人生。

2.小组讨论,应对挫折

教师演示与挫折相关的例子,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技巧。得出应对挫折的技巧有:(1)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没有成功就算是失败吗?失败是成功之母);(2)不逃避也不必责怪自己(如工作中失误受批评,不应总想着“怎么样才能不出错”,而应想“怎么样才能把工作做好”);(3)寻求克服挫折、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如制定改进某学科学习的具体措施);(4)增强心理承受力(如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

(三)归纳与总结

老师小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条色彩斑斓的人生道路,那是你们的过去,也是你们的将来。每一种颜色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用心去创造更加丰富的色彩,生命会因此而精彩。全班齐唱《真心英雄》,在歌曲中结束本次班会。

五、效果预设与检验方法

(一)效果预设

学生能够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够正确对待失败,尤其是学习上的失败。

(二)检验方法

观察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以及成绩不优秀时候的表现。

6.【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小节俭,大用场”主题班会(小学)

二、设计依据

根据当前在学生中存在较多的剩饭现象,过多购置玩具等过度消费行为,物质上的攀比等情况,为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的主要意义,从自身做起抵制生活上的浪费、过度消费和错误的思想认识,特开展此次班会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学生了解生活中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意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2.学生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道理。

3.学生树立“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的理念。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诗词欣赏,导入主题

采用诗词导入的方式。上课之初与学生们回顾唐代李绅的《悯农》,请学生结合诗的意思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初步认识到要勤俭节约。教师引出今天班会的主题:勤俭节约主题班会——“小节俭、大用场”。

(二)活动展开

1.反思自身,突出问题

请学生回忆自己平常有哪些节约和浪费的行为。通过学生的分享,可以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当学生分享自己的节俭行为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学习该生身上节俭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叙述自己的浪费行为时,能够引起该同学的羞耻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2.呈现事件,分析问题

正面事件:幻灯片上呈现“优优的节俭乐园”请学生参观。节俭乐园里有下列行为:随手关灯、用过的纸打草稿、骑自行车上班等。

反面事件:幻灯片上呈现学生就餐的照片和校园生活的照片。照片内容有:桌上的米饭、被扔掉的半瓶水、被扔掉的没用完的笔记本、洗手不关水龙头等。

请学生分享看到这两个事件时的内心感受。接着请学生算两笔账:(1)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一年就节约多少米,可供五口之家使用多少年。(2)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全国一年就可以少砍伐多少棵树木

通过计算后,引导学生分析以下两个问题:(1)勤俭节约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2)铺张浪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需要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

3.头脑风暴,解决问题

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请同学们讨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勤俭节约?”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采用语言归纳和歌曲演唱的方式。教师进行升华补充,发表寄语。接着,师生一起唱响节俭之歌。

五、效果预设与检验方法

(一)效果预设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树立了节俭的意识,不再盲目购买不需要的物品,能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并能劝告他人,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检验方法

根据下发给同学的勤俭节约行为对照表,让同学针对表格中的内容,每天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家长评价和自己评价。一个月后,让同学比照表格,查看自己的变化,写出心得感受。

7.【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做好自己,展示真我”主题班会(初中)

二、设计依据

初中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是,因为经验与认知有限,经常会通过另类的穿着打扮等方法来展示自我。本次班会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展现自我,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目标

1.学生认识正确表现自己与错误展示个性的区别。

2.通过活动,学生学会正确展示自我的方法,提高了合作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

3.学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正确展示个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观察图片,识“个性”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为中学生身着奇装异服、烫染头发等现象;一组为中学生着装得体大方,朴素美观等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初步引发学生对个性的思考。

(二)展开辩论,思“个性”

教师采用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个性的认识。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两组,以“究竟什么才是个性”展开辩论。正方观点为:随心所欲,张扬自我;反方观点为:拒绝跟风,展示真我。通过辩论赛,能够加深学生对个性的认识。

(三)创编情景,体“个性”

教师采用情景剧创编的方式,学生学会恰当展示自我。引导学生八人为一小组,以“恰当彰显个性”为主题,创编情景剧。要求:突出主旨,分工明确,有创造性及感染力,之后评出“最具个性奖”。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恰当展示自我的乐趣,并能初步塑造适当的行为。

(四)制订公约,展“个性”

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探讨“如何恰当展示自我”。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三个“不”:不盲目跟风;不违反校规;不刻意求新。并将其制定为班级公约,以此将恰当展示自我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预设效果与检验方法

(一)预设效果(www.xing528.com)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正确地展示自我,学会了展示个性的正确方法。

(二)检验方法

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来检测学生是否能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展示自我的个性。

8.【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培育心灵,守护生命”主题班会(高中)

二、设计依据

“三生教育”是指要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初中生正处于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迫在眉睫。

三、活动目标

1.学生能够知道生命既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学生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开始的时候引用泰戈尔曾经说过的话:“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引出今天的主题。接着给学生播放生命诞生的视频,让学生懂得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通过这一环节,引领学生感知生命的起源,进而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

(二)活动展开

1.正面案例,感受生命的坚强

教师通过PPT呈现两个例子:(1)播放图片,在恶劣的沙漠气候下,仍然能够看到一些植物顽强地生活下去,体会它们坚韧不拔的精神。(2)分享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的经历,体会海伦·凯勒不放弃自己生命意义的坚持。请学生分析:我们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才能够坚强地面对磨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懂得生命的坚强,明白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敢克服的道理。

2.反面案例,体会生命的脆弱

案例分析,讲述三名16岁左右女生的案例。有两名女生先后跳楼,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另外一名女生因为和父亲发生口角吞了200片安眠药,医护人员抢救六个小时,女孩才幸免于难。请学生分析两个问题:三名女生做出自伤行为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知道生命很坚强,但同时也是很脆弱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3.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法

请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当我们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谈心发泄;运动发泄;转移注意;提升自我。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教师引用法国的帕斯卡尔说的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必须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五、预设效果与检验方法

(一)效果预设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懂得爱惜和保护自己,懂得尊重他人。

(二)检验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表现,联系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来检验本次活动的效果。

9.【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公益劳动伴我行”主题班会(小学)

二、设计依据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且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公益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通过开展此次班会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公益劳动习惯。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理解公益劳动的益处与价值。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公益劳动,能够掌握劳动实践技能。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形成热爱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热爱公益劳动的行为习惯。

四、活动内容和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受公益劳动之美

教师播放“公益视频宣传片”的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公益活动中志愿者的快乐。欣赏视频结束后,请学生针对视频中志愿者的行为说说自己的感悟。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出公益劳动是美的,是令人快乐的一件事。

(二)活动展开

1.创设情境,认识公益劳动之益

通过创设情境,请几位同学表演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表演结束后,请参与表演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比如遇到困难的学生有人帮助了自己,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学生畅谈感受,进一步的加深大家对公益劳动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公益劳动助人也乐己。

2.写倡议书,提高公益劳动之行

(1)老师通过问题引导:既然我们意识到了公益劳动的美和它的好处,下周就是公益劳动周了,同学们该怎么办?

(2)大家共同在“公益活动倡议书”上签字。

(3)保证下周能够积极参与并能宣传公益活动的好处,倡导周围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采取语言归纳的方式。班主任提问并总结本次活动的目的,作班主任寄语。

五、预设效果与效果检验

(一)预设效果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公益劳动,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养成良好的公益劳动习惯。

(二)效果检验

1.在“公益劳动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10.【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品济南的美景—济南大明湖之行(初中)

二、设计依据

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活动设计考虑了济南的著名景观,结合学生喜欢观察的特点,组织济南大明湖之行,让学生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及背后的历史。

三、活动目标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能够亲近自然,走进历史。一方面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另一方面,体会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了解历史,加深自己对文化的感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四、活动内容和过程

(一)活动导入

熟悉线路,突出主题。活动前一天,开展动员活动,给学生讲解研学旅行的安全规范,准备实物、装备,提前了解大明湖的路线。通过讲解安全规范和熟悉活动线路,为本次活动拉开序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活动展开

活动当天,早上集合,再次强调安全纪律问题,按照线路集体出发参观大明湖。参与过程中,教师讲解大明湖的历史渊源、人物思想、名言名句。该环节要求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深入感受济南大明湖的景色之美。通过该活动,增进了学生对济南美景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拍照留念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济南大明湖之行。活动结束后,安全带回,请学生思考参观感受,搜集相关诗句描述,写一写想法。

五、预设效果与效果检验

(一)预设效果

通过本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景,领略诗词的描写意境,提升文化修养,能够增加环境保护意识。

(二)效果检验

1.家校合作,父母在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

2.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语文课上通过学习描写景物的文章,看学生的表现。

11.【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人人是书迷,个个会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

二、设计依据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显得十分重要,小学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通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多视角地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了解读书的重要性,感受知识的力量。

2.通过本次活动,师生一起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境界。

3.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活动导入

早上8点学生在校园集合,由带队老师宣布本次活动的相关安排和注意事项。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最喜爱阅读的书籍。

(二)活动展开

1.参观图书馆

事前与某地区的图书馆进行相关问题的沟通,以保证本班学生可以如期参观。通过参观当地图书馆,借助事实可以说服学生阅读是一种好的习惯,我们的身边有大量的人都在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素质。

2.读书实践活动

(1)参观图书馆结束之后,组织学生回学校集合。为自己制定阅读计划,教师与学生分享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2)开展班级优秀图书角评比活动。

(3)开展读书月“我喜爱的课外书”演讲比赛活动。

(4)各班布置班级文化走廊,由班级张贴“阅读卡”“原创图画作文”“读书小报”“识字剪贴小报”“连环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我的日记”等文章,由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交换看过的好书,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5)采用“书香班级”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形成爱读书的习惯。评比依据包括:图书角建设及利用情况、读书卡完成质量、学生参加演讲、诵读比赛、得奖情况。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请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请学生在校园的宣传栏上签字以表明自己会坚持阅读的决心。

五、活动预设与效果检验

(一)预设效果

学生通过这次综合活动,能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同时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二)效果检验

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同时可以观察学生平时的变化,了解到此次活动的成效。

12.【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题目

走近传统文化(小学)

二、设计依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此次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查找、调查、访问、交流等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解。通过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三、活动目标

1.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2.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

四、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由老师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项传统文化,与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原则上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不少于8人,不超过15人。各小组按1—6号编码,且每个小组有一个研究主题)。选举组长,拟订出活动计划。

(二)活动展开

1.由选举出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计划收集整理资料,制订展示方案。

2.成果展示

(1)传统戏曲——京剧脸谱、民族舞蹈、花鼓戏、湘剧、黄梅戏等;

(2)中华民俗——春节、元旦、端午、中秋习俗等;

(3)民族艺术——书法、国画等;

(4)中华国术——武术、杂技等;

(5)民族文化——民间传说、中华诗词等;

(6)民间工艺——剪纸、刺绣等。

3.评选优秀作品

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先进团队和个人。

(1)评选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书画作品等;

(2)评选大家喜欢的传统戏曲、中华武术表演及民间传说故事;

(3)评选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先进集体、个人。

(三)活动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情况开展自评、互评;老师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点评。

五、效果检验方法

1.日常观察,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是否加深。

2.不定期进行传统文化交流讨论,建立班级传统文化角,不断督促学生保持学习的好习惯,并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

13.【考查频度】☆☆☆☆

【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

“安全校园,让爸妈放心”(小学)

二、设计依据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安全重于泰山,在安全事故随时发生的今天,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普及校园安全常识,特开展此次课间安全教育月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此次课间安全教育月活动,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明确校园不安全的行为;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安全教育月活动的安排和注意事项。请学生简单分享自己身边见到过的危险事件,以此导入活动主题。

(二)活动展开

1.认识校园安全

(1)图书馆讲座。邀请专家现场讲解校园安全相关知识,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请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校园安全,理解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你的食物安全么?”调查活动。联合老师、食堂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参与食材采购,参观食堂做饭全过程,了解饮食安全,树立安全时刻维系着自身、安全无小事的意识。

2.实践校园安全

(1)话剧表演。老师协助学生剧本编写,并排练,选取校园常见不安全活动进行表演,如用电安全,雷电天气如何保障安全等,通过表演加深对校园安全的认识。

(2)“我是小小监督员”。请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在家长的陪同下监督其他同学不安全行为,如乱闯红灯、打闹过马路等,如有发现就及时制止。

3.宣传校园安全

(1)抖音短视频。通过家长协助,学生自己选取素材,拍摄有关校园安全的抖音小视频(或其他平台视频),如防火安全、意外伤害自救等。

(2)社区宣传标语。在社区内征集校园安全有关的宣传标语,或学生自己设计标语并在社区宣传栏内张贴,如燃气使用安全、认识安全标志图片等。

(三)活动归纳与总结

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和升华。使学生明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五、效果预设和评价方法

(一)效果预设

学生意识到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安全防护的措施和自救措施,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评价方法

在校期间,教师观察学生吃饭时是否注意卫生,在教室是否注意安全用电,参与课间活动是否具有安全意识。在回家的路上,请同学们互相监督是否注意交通安全。在家中,请家长观察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如何,是否有危险行为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