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甘草产地及原植物的研究-甘草属分类系统与实验生物学研究

我国甘草产地及原植物的研究-甘草属分类系统与实验生物学研究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对药用甘草的产地及商品药材原植物进行了研究,并与同行商榷。以上历代古籍都记载了药用甘草的历史分布状况,我们对原地理分布区是当今的何处进行了考证,并对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甘草产地、品质及有效化学成分,将药材商品分为4大类,关于原植物鉴定却有所不同。

我国甘草产地及原植物的研究-甘草属分类系统与实验生物学研究

摘 要:作者将我国历代记载的药用甘草产地进行了考证与澄清,并对甘草药材商品的原植物进行了研究,最后确认我国东北甘草、西北甘草为乌拉尔甘草,新疆甘草为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黄甘草和少量的石河子甘草以及光果甘草的几个变种;西班牙甘草是光果甘草;伊朗和伊拉克甘草是光果甘草的变种蓝花甘草;苏联甘草为乌拉尔甘草及光果甘草的变种腺毛甘草。中国产的粗毛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苏联产的刺毛甘草,美国产的鳞片甘草都不作药用。最后,作者阐述了甘草资源的枯竭,以及人工栽培的必要性。

主题词:甘草;产地;原植物

我国是世界最早利用甘草治疗疾病的国家之一,约有两千年的历史,有文字可查的最早资料是东汉(25—200年)的《神农本草经》,并作为上品药材。当时的扁鹊张仲景都有丰富的使用甘草的经验,并有“十方九草”、“草中之王”、“国老”的盛誉。本文对药用甘草的产地及商品药材原植物进行了研究,并与同行商榷。

1 关于药用甘草的产地

我国北朝(505—549年)陶弘景记载,甘草生于“河西川谷沙山及上郡”;北宋(1056—1093年)苏颂记载,“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青州间亦有不如”、“抱罕草最佳。抱罕草乃河羌地名”;明朝刘文泰记载,“山西隆庆州者最佳”;清朝吴其浚(1848—1919年)记载,“闻甘、凉诸郡尤肥壮”。以上历代古籍都记载了药用甘草的历史分布状况,我们对原地理分布区是当今的何处进行了考证,并对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

河西,春秋战国指的河西,是今日的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西南段以西;北朝时指今山西省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两岸。河西郡也有资料认为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县境内;河西镇,唐朝曾设节度使,管辖今天的山西高平县南丹河两岸。在汉唐时期,将河西指为今甘肃省与青海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

河东州郡,资料很多,众说不同,但大多数认为河东州郡并不在陕西境内,它位于山西境内,与陕西相邻。北宋时期指的东州是山西境内长城以南的龙门山、稷山、绛县、垣曲等地以北,霍山以南地区为东州。晋朝时的东州规划于永济县东南。有的以为山西境内的黄河以东统称为河东,也有资料记载东州在热河朝阳东北八里,大凌河以东。

青州,汉武帝时指山东德州、齐河县以东,马颊河以南,济南市、临眗、安丘、高密、来阳、隆庆、栖霞、乳山等县以北,今山东的胶东道及济南以东的地区。有的资料说青州是今日江苏连云港以东云台一带;也有资料记载是奉天辽河以东地区(奉天即今沈阳)。抱罕,大家比较清楚是西羌,包括今甘肃省的兰州、陇江、甘谷地区。隆庆州,据查考陕西省有隆庆池,位于长安县东南,宋朝有隆庆府,以后为剑州,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历史以隆德县,指今甘肃省平凉县地区;而山西省翼城附近有隆化县,位于今绛县附近;山西省太原市附近有庆城县,但无隆庆州资料可查。

甘州与凉州,南北朝时期的甘州是指西凉州,所在地是永平县,即今日甘肃省张掖、高浪、永登等县。东汉时期指今陇县即张家川,其辖境包括甘肃、宁夏、青海的湟水流域,陕西省的定边、吴旗、凤阳、略阳等县。唐朝指凉州为甘肃省永昌以东,天祝以西。

通过以上甘草历史地理的查证,使我们了解到由于地理行政区划在不同朝代有较大的变革及地点更改,对于传统中药甘草的产地有查明澄清的必要;同时使我们了解到最早甘草闻名和盛产地是山西、陕西,也少量使用山东青州的甘草,这可能与历代京城建都于中原有关,而后以上地区资源趋于贫乏而向甘肃开发,逐渐有较多的关于西羌甘草的使用。实际上边疆省区甘草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当时蒙古、宁夏、东北及新疆等地人员稀少,交通不便,又远离中原,因而自然资源保存较好,而且也很少有记载。但是直到20世纪初,东北辽宁的锦州大草、巴彦高勒的西镇草、宁夏盐池的铁心甘草已开始闻名,新疆的甘草直至五六十年代大面积开荒造田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近几十年盲目采挖,资源严重破坏,濒临枯竭。

2 药用甘草的原植物

为了合理开发、有效用药,对药材商品原植物进行鉴定和考证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甘草产地、品质及有效化学成分,将药材商品分为4大类,关于原植物鉴定却有所不同。

於逵望(1950)根据甘草产地分为:西班牙甘草(G.glabra L.);中国甘草(G.glabra L.var glandulifora Regel et Herder);苏联甘草(G.echinata L.);其他甘草(G. uralensis Fisch.et DC.,G.palladiflora Maxim.)等。刈米逵夫(1971)根据产地与集销地分为:中国东北甘草(G.uralensis Fisch.et DC.);苏联甘草(G.glabra L.var. glandulifora Regel et Herder);中国甘草(G.echinata L.);南欧甘草(G.glabra L.)等。難波恒雄(1970)根据甘草产地分为:中国东北甘草(G.uralensis Fisch.et DC.);中国西北甘草(G.glabra L.var.glandulifora Regel et Herder);中国新疆甘草(G.echinata L.);苏联与西班牙甘草(G.glabra L.)等。柴田承二和斋藤保(1973)根据黄酮类的薄板层析图谱把甘草商品分为:中国东北、西北甘草(G.uralensis Fisch.et DC.);中国新疆甘草;苏联甘草(G.echinata L.);西班牙、伊朗、苏联甘草(G.echinata L.)等。胡润生(1983)以产地与用途结合,将我国产甘草分为三大类:即东草、西草、原料草。

由以上可知,甘草商品基本分为西班牙及南欧甘草;苏联甘草;中国甘草三大类。但是原植物有些混乱,经考证现澄清如下。(www.xing528.com)

(1)西班牙甘草的原植物是光果甘草(G.glabra L.var.typical Reg.et Herd.),其分布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含西西里岛),向东至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叙利亚,一直延伸至苏联中亚及中国的新疆,所谓西班牙甘草既包括西班牙地产药材,又包括由地中海沿岸经销至西班牙集中,由西班牙再出口的甘草药材。光果甘草是南欧与中亚地区使用和分布较为广泛的种,因而又称欧亚甘草。以上所讲的西班牙甘草、南欧甘草、伊朗与苏联欧洲部分的甘草均属此种。伊朗和伊拉克分布的蓝花甘草(G.glabra L.var.violacea Boiss.)也供药用。

(2)苏联甘草原植物包括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 Fisch.et DC.),但以腺毛甘草(G.glabra L.var.glandulifora Regel et Herder)为主。早期人们认为苏联甘草原植物为刺毛甘草(G.echinata L.),该种分布于苏联欧洲部分的地中海、第聂伯河、伏尔加沿岸及高加索,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西亚的叙利亚、伊朗、巴勒斯坦和西奈地区。但是有资料报道,刺毛甘草无甜味,不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不能作药用。又有资料报道,它含有多种甘草次酸类化合物,如刺毛甘草次酸、异刺毛甘草次酸、瘦甘草次酸、异瘦甘草次酸(Echinatic acid,Iosechinatic acid,Macedoni acid, Iosmacedoni acid)等。

(3)中国甘草药材原植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77)规定为光果甘草(G.glabra L.)、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 Fisch.et DC.)、胀果甘草(G.inflata Bat.)。乌拉尔甘草是我国分布最广泛(李学禹,1986a, 1980;林寿全等,1992)、蕴藏量最丰富的资源,从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华北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北部至南疆的拜城均有分布。药材商品中的中国东北甘草和西北甘草的原植物都是乌拉尔甘草,我国的东草,主要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其中以黑龙江于嫩江草原的三肇地区(肇州、肇州、肇东三县)所产的棒草及辽宁的锦州大草而著称。西草是商品药材质量最好的甘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巴彦卓尔盟、阿拉善盟,宁夏黄河套及两岸及以西的地区。历史上闻名的“草中之王”、“王中之王”就是产在伊克昭盟杭锦旗的梁外草,它皮细色紫红,质坚粉性足;磴口(巴彦高勒)产皮色棕灰、味甚甜的西镇草;达拉特产的皮色灰黑棕色、质轻味甜带苦的河川草。据傅克治教授研究,以上药材商品质量明显差异与其生境的土壤类型不同有关(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等,1988)。宁夏产的甘草有“黄宝”盛誉(张永庆等,1985),盐池、同心产者其横断面黑褐色而有铁心甘草之称。以上商品原植物均属乌拉尔甘草。

斋藤保、難波恒雄、胡润生所讲的新疆甘草和原料草实际上是胀果甘草(G.inflata Bat.),多年生的根皮色不如乌拉尔甘草,裂隙大而粗糙,但甘草次酸含量高,适合做甘草制品的加工原料,因而有原料草之称。它主要产新疆南部与东部及甘肃的金塔、酒泉、敦煌、嘉峪关和疏勒河沿岸(李学禹,1986a),以上地区藏量大。新疆尚有黄甘草、膜荚甘草、石河子甘草(G.eurycarpa P.C.Li;G.korshinskyi;G.shiheziensis X.Y.Li)及光果甘草的3个变种(李学禹,1989)——落果甘草、疏小叶甘草和蜜腺甘草(G.glabra L.var. caduca X.Y.Li;G.glabra L.var.laxifoliolata X.Y.Li;G.glabra L.var. glandulosa X.Y.Li)。柴田承二和斋藤保(1973)从新疆甘草中提取分离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即甘草黄酮A、甘草查耳酮A、B(Licoflavone A,Licochalcone A、B)。笔者认为是从新疆向日本出口的胀果甘草为原料的(李学禹,1986b)。於逵望(1950)、条田淳三和上田诚一(1934)报道的腺毛甘草(G.glabra L.var.glandulifora Regel et Herder)为中国甘草商品,条田淳三认为它产中国东北,并从中提取分离出甘草酸及其甙元(Liquirith, Liquritgenin)。笔者认为以上均属对原植物鉴定的错误,因为我国东北不分布光果甘草及腺毛甘草,腺毛甘草的模式标本于1802年采自匈牙利,它主要分布于巴尔干半岛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希腊,中东地区的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George et al.,1932)。当时以种(species)发表,后来Regel和Herder以变种处理。刈米逵夫(1971)认为刺毛甘草(G. echinata L.)为中国甘草商品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我国不分布此种,而且它与美国分布的美国甘草(G.lepidota Purst)不供药用。资料报道(林寿全,1992),云南甘草、粗毛甘草(G.yunnanensis P.C.Li,G.aspera Pall.)含甘草次酸类化合物,但由于根纤细,单位面积产量低,甘草次酸含微量,且味苦,不能作甘草商品供药用;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 Max.)民间为草药,但也不作甘草商品药材入药。

3 甘草药材资源与人工栽培

甘草资源被人类利用的历史很悠久,我国自东汉以前就大量开发利用,仅限于野生资源,只挖而不种植,用了两千年之久,不仅我国人民自己用,还供给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人民用,可见资源之丰富。它不仅蕴藏量大,而且种质资源多,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随着植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工艺和保健食品科学的发展,甘草的用途不断扩大,制品增多,使用的地区迅速扩展,对甘草原料和制品需求急速增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尽管甘草具有较强的再生或“可恢复”的生物学特性,但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量的资源。因为它也有一个繁殖与更新的周期过程,它也受生存环境与物种间各种干扰因子的限制,特别是人们不合理的掠夺式采挖,使其复苏周期和生存环境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分布面积在缩小,蕴藏量减少至枯竭的边缘,其种质资源也濒临灭绝的境地,这种教训不胜枚举。

为了促使甘草资源的保存与恢复,近几年来得到国家高度重视,进行了就地护管和人工栽培。据初步统计,内蒙古围栏护育76万亩,新疆10万亩,宁夏与陕西1.5万亩,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东北等地人工栽培已万亩以上。可望今后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南欧也是开发和利用甘草比较早的地区之一。据英国西蒙兹(Simmonds)报道(1987),“欧亚甘草”(即光果甘草,G.glabra L.)至少从希腊时代就已使用,并广泛地在原产地栽培。15世纪前,意大利进行人工栽培,并在梅塞-几奥努(Mezzo-giorno)地区创造了“四分之一轮空”(Quarto-Vuoto)采挖法;16世纪英国进行栽培并引用了“四分之一轮空”采挖法。1850年美国麦克安德吾斯和伏波(Macandrews and Forbes)(Solari, 1986)成立甘草公司(Mac Andrews &Forbes Compony),在土耳其米诺收购甘草并成立康登(Camden)甘草浸膏厂;1872年新泽西州建立甘草膏厂;1900—1910年,该公司的收购延伸到叙利亚、俄罗斯西部、希腊、伊拉克和意大利;1916年美国的钱伯斯(Chambers)到我国宁夏黄河两岸进行考察。五六十年代,美国在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叙利亚投资进行人工栽培;80年代,两伊、阿富汗由于战争之故,美国在印度栽培。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中亚大面积开垦荒地,使卡拉尔帕克自治共和国的甘草资源4/5遭到破坏,80年代也开始进行甘草、牧草、粮食作物轮作。

甘草的人工栽培为人类又开拓了一项新的种植业,这是人们开发药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

李学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70013

发表于《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89,(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