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达姆斯特的一个小学里,校长正在一个班级里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他讲得生动有趣,引得孩子们时而发笑,时而瞪起神往的眼睛。最后校长问同学们:
“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我将来想当科学家。”
一个响亮的回答打破了教室里的沉默。大家扭头一看,是坐在后排,长得很瘦的李比希。
李比希从小心里就有一团理想之火,所以无论他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时候,他都发奋读书,特别爱好化学,喜欢做各种实验。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岁大学毕业取得博士学位。23岁就当上了化学教授。
李比希在化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年轻时,在科学研究中,因自恃聪明、主观武断造成的一次失误,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826年的一天,法国青年化学家波拉德在用海藻提取碘时,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入氯气,便可以提取出碘。但是,提取之后,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总有沉淀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
这位年轻的化学家被这一奇怪的现象吸引住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这种深褐色的液体,是人们还没有发现的一种新元素。(www.xing528.com)
为此,波拉德发表了一篇《海藻中的新元素》的论文,向科学界公布了自己对溴元素的发现。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定名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关于溴的论文。
李比希
当李比希看到这篇论文后,大为吃惊。这是因为在几年前他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也看到了出现深褐色的液体这一奇怪现象。但这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却盲目自信,轻率地断定,这种深褐色的液体只不过是通氯气时,氯和碘形成一种化合物——氯化碘。随手便写上一张氯化碘的标签贴到瓶子上了。
是啊,贴上一张标签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是,一次新发现的机会就这样从自己的眼皮底下失去了,无法挽救。此时此刻的李比希懊悔莫及,谁让自己主观臆断轻率从事呢!
这时,李比希小心翼翼地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取下来,贴在自己的床头上,引以为戒,时时提醒自己,并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说:“除非有十分可靠的实验做根据,我再不会凭空自造结论了。”
事情就是这样奇妙。一次重大失误,会使人终生遗憾,也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谨慎,更加严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