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景宁山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

浙江景宁山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宁畲族于唐永泰二年从福建罗源迁居至浙江景宁,距今1200多年。[8]景宁各族人民多年来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在生活方式、居住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杂糅中,产生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展现了畲族人民聪明灵活、不卑不亢的性格特质。畲族人民认为祖先崇拜与盘瓠崇拜是本民族的核心信仰,是进行其他一切祭祀活动的最终目的。

浙江景宁山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

景宁畲族于唐永泰二年(766年)从福建罗源迁居至浙江景宁,距今1200多年。由于畲民以家庭形式为主体进行迁徙,造就了其“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点。据2019年资料显示,目前全县人口17.1万人,其中畲族人口约有1.99万人,占11.64%。[8]景宁各族人民多年来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在生活方式、居住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杂糅中,产生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有的简单易行,是为生活娱乐所用;有的繁杂多变,是为大型庆典活动而生,但都受到了民众的喜爱。

按照王德洪等学者[9]的调查、整理和统计,畲族传统体育主要包括表8-3中的项目。

表8-3 景宁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1.千年流徙的蜕变

畲民千年以来一直视广东潮州凤凰山为本族的祖居地和发祥地,在古时候畲族族群主要生活在广东、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在宋朝元朝的时候大量迁往福建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后来到了明、清时代继续向北迁移,进入到福建的东部地区和浙江的南部地区,还有一部分到达更远的安徽。在新的家园,畲民开始靠山吃山,叩石垦壤、耕山狩猎。在千年之前,景宁归属于越国,到了三国时属临海郡,隋朝时便设立了括苍县,括苍县就包含现今的景宁。明朝建立了景宁县,那时全县畲族大约有1.7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10。1984年国务院批准以原来景宁县为中心成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一直身处迁徙途中的畲民往往暂居于深山老林中,因此慢慢地出现了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了弥补农业收成的不足。在《畲族志》中写有“以木弩捕兽为生、乃有异籍……食住浙山村、捕野禽射禽肉,纳家之用,世代相承”的话语[10],充分显示了当时畲民对狩猎的依赖。在狩猎过程中,打铣、射弩是必需的个人技能,在狩猎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这几项必备的个人技能随着时间慢慢转化成了人们闲时的比赛项目。

2.生产劳动的结晶

生产劳动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关键,是整个人类发展时的中心环节,有了劳动才有了后续的社会发展,才有了繁盛的人类文化,以及同时逐步发展出来相关的体育文化。畲族聚居环境多在山腰地带,溪流环绕,短而急湍,气候温和湿润。明朝林希元在《永春县志》中说:“又有畲民,巢居崖处,射猎其业,耕山而食;二三岁一徒;嗜好食饮,与人疏别……尝有功,许自食,无徭役。”[11]以上的史料充分反映了畲民以耕山为主,一般畲民在春天雨季来临之前,先在山上挖掘山洞,种下一些粮食让其自行生长,随后便四处狩猎,等到秋天再返回查看种下的粮食。由于畲民大多居住山地腰间或山下,种植的农作物会被山中的野兽侵害,尤其是野猪的糟蹋,让畲民极为头疼。因此在农忙时节,为了赶跑野猪保护自己的粮食,畲民开始围猎野猪,这样既保护粮食又获得额外的食物补给,历经多年慢慢产生了“赶野猪”活动。畲民居住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环境里,“半分田”是畲民农作物的主要产区,平时在田地里劳作的时候需要使用扁担、木棍等工具,因此也产生了依据这些生产工具进行的体育活动,比如抄杠,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深受畲民喜爱。打流星、抛茶球、弓弩、土铳射击、比竹枝箭等项目的产生也都与生产劳动有重要关系。此外,畲民为祈求获得好的收成,会通过舞龙进行祭祀祈祷,也就有了民众常说的板凳龙,其目的也是希望天公作美,风调雨顺,获得好的收成。

3.军事战争的冲撞

在南方地区,自古以来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始终充斥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身处浙西南地区的畲民同样遭受着战乱带来的伤害,在抵御自然伤害的同时还要进行阶级斗争。在命运攸关的抗争中,经常需要进行激烈的奔跑、投掷等行为,便逐步练就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防御体系,尤其在进攻防守、克敌方法等方面表现突出。民族战争自然不是军事体育活动的复制模式,军事体育训练也不仅仅是出于民族争战实际的需要[12],畲族人民的军事体育训练,充分展现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与内涵。例如畲族传统武术就是其民族独特的象征,其中畲拳的创造者雷鸟龙,便将跳、扫、托、削、搁、顶、扭等动作形式加入其中,在进攻时主要用拳肘出击,而防守的时候则用前臂和手掌,畲拳讲究以肘护肋,步伐稳健,动作紧凑,进退灵活。[13]另外,还有众多项目也是在畲民进行的斗争中产生的,具体有打尺寸、打绞棍、板凳龙、盘柴槌等,盘柴槌主要是运用畲民自己手中的扁担、砍刀等生产用具。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展现了畲族人民聪明灵活、不卑不亢的性格特质。

4.宗教祭祀的铸就

畲族的祭祀活动是其表达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具体有家祭、族祭、成丁祭等祭祀形式。畲族人民认为祖先崇拜与盘瓠崇拜是本民族的核心信仰,是进行其他一切祭祀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同的诉求通过不同的祭祀形式表现,从而出现形态各异的体育表现形式,这些体育活动在初期不是用以强身健体的,而是为了表达祭祀者内心的强烈诉求、欲望与感情,达到悦神的目的,最终使自己内心得到安慰与平静。操石磉是畲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相传在古代,景宁大均是畲民聚居的一个村庄,位于高山之中,整个村子犹如倒置的琵琶,村子里有两条用石头铺成的路,恰巧构成“琵琶”上的琴弦。当时,畲民的生活贫苦,某一天一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处,他仔细观察后,对村民说想要生活富裕起来就要把那两根“琴弦”拨响,在风水师的教导下,畲民学会了操石磉,成功地拨响了“琴弦”,使村子焕发了勃勃生机。此后村民就经常进行操石磉活动,一方面祈求生活兴旺,另一方面也为感谢前人的帮助。另外还有稳凳、舞铃刀、抄杠、传师学艺等项目均是在祭祀活动中进行的体育项目,一直发展至今,其中一些项目也通过整理规则进入了学校教育,为现代教育事业服务。(www.xing528.com)

5.娱乐休闲的渴求

摇锅、龙接凤、打枪担、擦红脸、爬竹竿、采柿子、竹林竞技、棋类等传统体育项目是以愉悦身心为主的定位流传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畲民及其他民众通过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身体愉悦感和情绪的抒发,同时观赏者也欣赏着参与者运动时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和美感,并且是技能和身体形态结合起来的展现。[14]如摇锅、龙接凤等,都是娱乐身心为主的。在每年的三月初,畲寨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节,畲族人便纷纷聚集起来准备一项节日活动——登山。具体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登山的地点则选择在本族聚居的山上,山的海拔一般在600米以上。参加登山活动者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自身条件符合,均可参加,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久居山地的经验和特点,各自为战,争先恐后地到达山顶。这是结合畲民自身素质、能力、生活经验于一体的运动。当所有人都到达山顶后便开始对歌,人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放声歌唱。在这场盛大的登山活动中,男女老少们都得到了锻炼,最主要的依然是心情得到愉悦,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同时民族凝聚力得到提升。景宁地区主要的山地民族体育项目如表8-4所示。

表8-4 景宁地区主要山地民族体育项目详释[15]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