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景宁山地民族体育的发展背景

浙江景宁山地民族体育的发展背景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宁独特的山地地形形成天然屏障。在卫生方面,景宁政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根本目标,实现了全民医保。同时,景宁一直重视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高。这些优秀的畲族文化塑造出畲民独特的性格、情趣和品质,这些特殊的畲民象征也随着时间慢慢沁入山地民族体育中,成为山地民族体育的灵魂。

浙江景宁山地民族体育的发展背景

1.独特的山地生态

就景宁山地地貌来看,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总的特点是地势起伏大,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这样的环境也形成了畲民依山而居、靠山而生的民族形态,如图8-1所示。

图8-1 景宁东弄村

1)依山而居,山水相连

关于景宁地貌素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全县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从西南向东北贯穿,将整个景宁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并形成了具有124.6公里宽的狭长两岸,也就有了人们常说的“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奇特美景。自狭长地带延伸开来便造就了当地海拔悬殊的地貌,大漈上山头为境内最高海拔,为1689.1米,其中全县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779座山峰,1500米以上的有10座,海拔在500米以下的高丘低丘仅占到25%,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占70%,可谓地形高低悬殊,参差错落。明代潘综著诗《敕木山》“独跨群峰耸碧霄,望通海岛伏青鳌……幽寒可避人间暑,清秘神功只自高”来形容敕木山的人文景观。倘若登高远眺,必是景象万千,想必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切感受。

景宁畲民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就迁移至此居住,后于明代大量涌入。景宁独特的山地地形形成天然屏障。畲民初期在山地附近开垦出来的平地上建造房屋,也有的畲民靠近水源或是在山腰搭草棚居住,居所被称为寮。《遂昌县志》中邑人周应枚所做《畲民诗》说道,“付耒氓自远方来,相传旧姓蓝、雷居偏面垄头结,佃种无辞荒处开”,宋运会的诗中说“夫妇并耕邑,荒田多赖开垦”[3]。随着时间推移,畲民开始与当地汉民交错杂居,多年来友好相处,开垦山中土地,以此来建造房屋或者用于田地耕作。

2)气候温润宜居

景宁畲族自治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常年降水量在1542.7毫米左右,雨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因“九山”的复杂地形,海拔高度差异大,气候也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地带。据监测,景宁年平均气温在17.5℃,但因海拔差异明显的原因,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而800~1000米的山地地区平均气温则降低到了13℃,可谓差异明显。全县植被覆盖率极高,达到85%以上。水文性质优秀,因地势起伏大,水位涨落速度也极快,也因地形的缘故,河流鲜有人为的工业污染,环境优良。

2.社会及人口环境

社会环境的和谐安定是党和政府的建设重点,几十年来,国家的发展重心也逐步由原来的以经济为中心转向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民众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目前景宁各镇畲民占比稳定(见表8-1),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丰富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畲、汉文化的互通。

表8-1 2019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内畲族聚居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乡镇及街道

资料来源:景宁畲族博物馆内部展示,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1)社会事业得以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环境的推动,景宁一直秉承教育优先的理念,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在卫生方面,景宁政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根本目标,实现了全民医保。同时,景宁一直重视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高。随着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加大,科技发展得到保障,科技发展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也种类繁多,得益于近几年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形成了良好体育生态发展体系。

2)民生建设得以保障

国家的发展一直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保障民生便是国家对人民做出的保证。通过保障居民住房、居民养老、居民就业、居民社保等最基本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民生建设。对老、幼、病、残等推行优惠政策,儿童能够健康成长,老年人在晚年能够安稳幸福,残疾人能够得到相应的照顾,确保生活质量。还通过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来解决人们的治病难问题。坚持发展志愿者事业,使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需要大众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景宁县从县城到乡村,全方位地践行和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大力深化乡村体制改革,优化乡镇服务环境;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着力构建多元化管理体系,对社区进行综合管理,努力创建社会服务组织,完善社会服务机构。

图8-2 景宁县城(www.xing528.com)

3.经济环境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2010年之前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较低,1997年脱贫以后还有某些地方出现了“返贫”情况,到1999年人均GDP也只有4101元。其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项经济指标得到显著提高,与丽水市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但仍有5~10年的差距,但是景宁人民一直坚持不懈地走党的路线方针,大力发展经济,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小康。从表8-2可以看出,自2013年起第三产业已经占据经济总量的较大份额,这对景宁地区的服务业是巨大的鼓舞,也为促进景宁体育产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表8-2 景宁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发展速度[4]

(续表)

(续表)

注:①生产总值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及之前年份按同口径进行调整。②“#”表示其中主要项。③城市化率增长为提高几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景宁畲族自治县官方网站

4.文化环境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认可。1200多年的光阴在此烙下了深深的“畲味”: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原汁原味的山哈酒,活力四射的畲族舞,还有那宛转悠扬的畲族山歌,因此畲族的民族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传承。这些优秀的畲族文化塑造出畲民独特的性格、情趣品质,这些特殊的畲民象征也随着时间慢慢沁入山地民族体育中,成为山地民族体育的灵魂。

1)畲族民歌

民歌是其民族传统文化生活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是畲族人民多年来在生产、生活中的口头文学创作,经由世代传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内容丰富多彩。畲族民歌具有独特的曲调,简明的风俗,还具有非常特别的歌唱形式,畲民唱起山歌时既能愉悦身心,又能锻炼身体。有些歌曲还会歌唱某些历史故事,或者是歌颂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如《隔山有情》,“隔山唱歌隔山林,唔见娘面听娘音,歌音若好娘也好,句句对着我郎心……路头来远难相会,变作蝴蝶飞来朝”[5],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也展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许多地方举办过盘歌会。景宁政府利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办法来促进商品经济的流通,让老百姓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经济收益。畲族民歌的火热同时体现在畲民的体育活动中,例如每年的登山活动,畲民争先恐后地爬到山顶,而到达山顶后进行的则是山歌对唱,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2)畲族特色工艺品

畲族特色工艺品让人在观赏后常常流连忘返。作为畲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宝藏,畲族工艺品都是由畲族妇女和姑娘们利用针线编织而成,其图案多种多样,色调也是五彩缤纷,令人拍手叫绝。因为编织精美,一般会将工艺品作为吉祥物赠送给他人,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随着时代的进步,畲族百姓也时刻跟随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刺绣、斗笠、竹编等工艺品层出不穷,但是传统的彩带装饰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只有在重大节庆活动时才能在服饰上一睹其风采。

3)畲族独特的节庆活动

“三月三”是景宁畲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畲民们会聚集起来,祭祀祖先、举办盛大的歌会,男女老少载歌载舞,青年男女欢乐对唱。[6]另外,还要采集乌稔树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来客,故“三月三”又称“乌饭节”。自治县设立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做强畲乡节庆品牌”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三月三”节庆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时至今日,“三月三”已举办21届,接待人次达到198万,这其中不乏众多海外游客。据统计,近些年相关产业收入高达5.9亿余元,挖掘创新畲族特色文化项目100余个,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畲乡传统体育节、畲族服饰设计大赛、中国畲族民歌节、民族工艺品设计制作大赛等成了“三月三”的精品保留节目,并逐渐形成了全国性影响力。目前,“畲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成为“展示畲乡风采、展现灿烂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另外,渤海垂钓节、洗井泼水节、抢猪节、马仙文化节、郑坑乡封龙节、毛垟乡带溪文化节和大均畲族渡亲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为景宁地区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盛,也将景宁山地民族体育项目传播开来,使更多的旅客知晓景宁的山地民族体育文化。

4)畲家米酿

在景宁畲乡有句谚语,曰“无酒难讲话”,具体是指在亲朋好友围桌而坐时,通过喝酒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景宁畲族家家户户都酿造畲酒,在房屋建造、生日宴请、婚姻嫁娶时都会拿出自家酿造的米酒宴请宾客,把酒言欢,互道友谊。自唐永泰二年(766年)至今,景宁畲族绿曲酒的酿制工艺已经延续了1200多年,可谓源远流长,并由畲族雷氏单传,对外不语。目前山哈酒、畲情酒、糯米酒、蛋喜酒等都是畲族代表性的酒种,配以竹筒包装,极富民族特色。因此畲族米酿也铸造了畲民们热情好客、待人和善的性格品质,这些品质也体现在了山地民族体育活动中。

5)畲族婚俗

畲族婚礼中饱含着畲民的激情和文化精神,其中婚礼的主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对歌、杀鸡、撬蛙、脱草鞋、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