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特征、繁殖方式和人工饲养

生态特征、繁殖方式和人工饲养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生活习性藏羚羊生存区域跨度较大,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他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繁殖方式藏羚羊的繁殖季节在6—7月份。藏羚羊2~3岁性成熟。人工饲养的藏羚羊寿命大约为10年。

生态特征、繁殖方式和人工饲养

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是我国的特有物种,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以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类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形态特征

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成年雄性脸部呈黑色,腿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成年雌性身高约75厘米,体重25~30千克;雄性身高80~85厘米,体重35~40千克。

分布范围

藏羚羊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达克地区,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它们更能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0摄氏度,生长季节短。

生活习性

藏羚羊生存区域跨度较大,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达300千米。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他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食性(www.xing528.com)

藏羚羊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为食,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

繁殖方式

藏羚羊的繁殖季节在6—7月份。雌性孕期为6个月左右,每胎产1仔。藏羚羊2~3岁性成熟。由于恶劣的环境和天敌的猎食,幼仔的存活率很低,活到3岁的占少数。人工饲养的藏羚羊寿命大约为10年。

常感染的病原体 —— 口蹄疫病毒

藏羚羊常感染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粒子的直径为20~25纳米,呈二十面体立体结构。成熟病毒粒子约含30%的RNA,其余70%为蛋白质

科学加油站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该病原体引发的疾病 ——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类动物。该病具有易感动物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多样、四季均可发病等特点。口蹄疫的死亡率较低,一般在2.5%左右;但发病率却可达到100%。动物发病后可见体温升高,口腔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口蹄疫病毒可以依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上,随风转移,远距离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