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又称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它们有着6000万年的进化史,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普氏野马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类
纲:哺乳纲 目:奇蹄目 科:马科
形态特征
野马和家养的马很是相像,但不属于同一物种,其身长2~2.3米,肩高1.3~1.4米,头很大,无额毛,耳朵较短,头和背部是焦茶色,腹部为黄色。
分布范围
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我国最后一次发现野马的踪迹是在195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欧洲引回该物种,在新疆建立了普氏野马繁育中心,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进行了许多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
生活习性
普氏野马喜欢栖居于草原、丘陵、沙漠,一般喜欢集群生活,冬季群大,夏季群小。它们感官敏锐,性格机警、暴躁;白天活动,体壮擅跑,无固定栖息地;耐渴,可以3天才饮水一次。
食性(www.xing528.com)
普氏野马主要以野草、苔藓等为食,喜欢食用芨芨草、芦苇,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繁殖方式
普氏野马一般在6月份发情交配,次年4—5月份产仔,每胎1仔,幼驹出生后几小时就能随群奔跑。野马2岁性成熟,寿命为25~35年。
常感染的病原体 —— 非洲马瘟病毒
普氏野马一般常感染的病原体为非洲马瘟病毒。该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环形,直径60~80纳米,对酸敏感,可用2%乙酸或柠檬酸消毒。非洲马瘟病毒在冷冻的肉中、血液或血清中能存活很长时间,60摄氏度15分钟可使其丧失感染力。
该病原体引发的疾病 —— 非洲马瘟
非洲马瘟起源于非洲,最早发生于1780年,是由非洲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典型特征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及渐进性呼吸道症状。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患病和带病毒的野马、野驴等马属动物是非洲马瘟的重要传染源;库蝶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病毒能感染马、骡、驴、斑马、骆驼和犬等多种动物。其中,马最易感,死亡率高达95%;斑马和驴感染后很少表现出症状。非洲马瘟常在夏末、秋季发生,非洲南部的温热季节可反复发生并呈现大流行。
科学加油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