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骆驼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真驼属野生物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类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骆驼科
形态特征
野骆驼体形高大,体长320~350厘米,体重450~690千克,属于大型偶蹄类动物;胸部较宽,背部有双驼峰,驼峰下圆上尖,呈锥形直立;鼻孔内有瓣膜,可以防风沙,在遇到沙尘暴之前,瓣膜可以随时关闭而不影响呼吸;毛色多为淡棕黄色。
分布范围
野骆驼仅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国,我国的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为多见。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珍稀濒危物种野骆驼的基因库,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和科研价值。
生活习性
野骆驼机警而胆怯,其视觉、听觉、嗅觉相当灵敏,有惊人的耐力。它们一般以十几头大小的集群生活在戈壁荒漠地带,对极端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食性
野骆驼主要以红柳、骆驼刺、芨芨草、白刺等野草和灌木枝叶为食。(www.xing528.com)
繁殖方式
野骆驼在每年1—3月发情,每2年繁殖一次,孕期为12~14个月,翌年3—4月生产,每胎产1仔,偶尔为2仔。幼仔平均出生体重为36千克,3~5岁性成熟。公幼驼一旦到了2岁左右,就会被逐出种群。野骆驼的寿命一般为30年左右。
常感染的病原体 —— 骆驼痘病毒
野骆驼常感染的病原体为骆驼痘病毒。该病毒属于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病毒外形为大型、砖形结构的病毒粒子。病毒基因组为双链DNA(脱氧核糖核酸),对干燥有较强抵抗力,但可被氯仿、甲醇和福尔马林灭活,58摄氏度加热30分钟也易使其灭活。
该病原体引发的疾病 —— 骆驼痘
骆驼痘是由骆驼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广泛的病毒性疾病,最早于1909年发现于印度,目前主要存在于欧、亚、非三洲的骆驼密集饲养区。感染的骆驼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有病动物的损伤皮肤或体液传染给其他动物,很少感染人。该病传播甚广,在饲养骆驼的地区几乎都有骆驼痘的存在,特别是在中东以及北非和东非,
常在夏秋季节暴发。
科学加油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