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亚洲长翼蝠是我国较常见的蝙蝠种类,因其具有相对狭长的翼而得名。
分类
纲:哺乳纲 目:翼手目 科:蝙蝠科
形态特征
亚洲长翼蝠体长5厘米左右,尾长5厘米左右,前臂长4.5~5厘米,属于小体形蝙蝠,全身骨质轻,体重10克左右,耳短而宽,毛短而密,被毛扩展到鼻子后方,背部毛呈黑褐色,腹部毛呈深棕色。
分布范围
亚洲长翼蝠分布于日本、韩国、泰国、尼泊尔、印度、越南等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福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
生活习性
亚洲长翼蝠为夜行性动物,通常集群生活于温暖潮湿的洞穴中或家舍。它们视觉较差,听觉却异常发达,能利用回声定位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食性(www.xing528.com)
亚洲长翼蝠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捕食体形较大的膜翅目(蜂、蚁)和双翅目(蚊、蝇)。
繁殖方式
亚洲长翼蝠每年繁殖一次,每胎产1~2仔。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视觉和听觉;但幼仔生长很快,一般在6~8周龄时即可达到成体大小。
亚洲长翼蝠常感染的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30~40纳米,呈球形,属于RNA病毒。乙脑病毒抵抗力不强,用消毒剂就可将其杀死。
该病原体引发的疾病 ——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多种动物均易感染,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该病分布很广,日本、中国等地经常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夏秋季;可以通过库蚊叮咬传播。马、牛、羊、猪、禽类及人等均可感染发病。人感染后会引起脑炎,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隐性感染,少数会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症状,及时救治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库蚊也叫家蚊、常蚊,为双翅目、蚊科,是同类属的若干物种的总称。成虫多为黄棕色,翅膀上没有斑点,是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媒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