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安济桥,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省赵县洨河上,也称赵州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建于隋开皇至大业年间(公元595—616),桥长64.4米,顶宽9米,桥高8.65米,桥拱由28道拱券纵向并列而成,跨度37.02米。主拱上两端各有两个小拱,跨度分别为3.81米和2.85米。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据世界桥梁建筑专家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建成至今已近1 400年,经历了10多次洪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其中1966年邢台7.6级地震震中距离赵州桥只有40多公里),依然屹立不倒,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赵州桥拱肩敞开,拱身两侧各建两个小拱,即敞肩拱。这一设计构思精美,不仅使巨大的桥身减少水流阻力,减轻大拱券和地脚的载重,节约石料,而且造型优美。这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对我国隋代以后的桥梁建筑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桥两边栏板、望柱上雕刻有各种蛟龙、兽面、竹节、花草等图案,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线条流畅。另有龙头拱顶、八瓣莲花券脸石等点缀于桥身两侧,使桥身更加精致俊秀。赵州桥还有“三绝”。
一绝:“券”小于半圆。弧形的桥洞、门洞之类的建筑叫作“券”。一般石桥的券,大都是半圆形。但赵州桥跨度很大,有37.02米。赵州桥的券是小于半圆的一段弧,这既减低了桥的高度,减少了修桥的石料与人工,又使桥体本身非常美观,很像天上的长虹。
二绝:“撞”空而不实。券的两肩叫“撞”。一般石桥的撞都用石料砌实,但赵州桥的撞没有砌实,而是在券的两肩各砌一两个弧形的小券。这样桥体增加了四个小券,大约节省了一百八十立方米石料,使桥的重量减轻了大约500吨。而且,当洨河涨水时,一部分水可以从小券往下流,这样既可以使水流畅通,又减少了洪水对桥的冲击,保证了桥的安全。(www.xing528.com)
三绝:“洞”砌并列式。它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成9.6米宽的大券。可是用并列式砌“洞”,各道窄券的石块间没有相互联系,不如纵列式坚固。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建造赵州桥时,在各道窄券的石块之间加了铁钉,使它们连成了整体,用并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坏了一个,也不会牵动全局,修补起来容易,而且在修桥时也不影响桥上交通。
有关赵州桥的传说很多,包括鲁班造桥,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膝盖印;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等,这些印迹常常为游人津津乐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作为由当时的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确定的三个重点维修工程之一的赵州桥工程,经过三年的勘查研究、方案设计审定和石材选运加工工作,赵州桥修复工程于1955年正式动工。从桥身拱券的修复到栏杆复制雕刻的最后安装,前后共历时6年,到1958年全部竣工。该工程是由当时国家文物局的领导郑振铎、王冶秋和著名古建、桥梁、结构、土木工程各方面专家梁思成、茅以升等人共同设计的维修方案,1991年9月4日,经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在世界各地多方筛选和考证,确认赵州桥是世界第一座空腹式石拱桥,将其命名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该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