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谢上蔡:展拓得开,可望成大

谢上蔡:展拓得开,可望成大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因号上蔡,从明道学,明道对人道:“此秀才展拓得开,将来可望。”一说上蔡初见明道,自称博学,所举书史,不遗一字,明道说道:“记忆许多,可谓玩物丧志。”

谢上蔡:展拓得开,可望成大

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因号上蔡,从明道学,明道对人道:“此秀才展拓得开,将来可望。”一说上蔡初见明道,自称博学,所举书史,不遗一字,明道说道:“记忆许多,可谓玩物丧志。”上蔡异常惭愧,因停止记诵而从事涵养,其后复从伊川学,别一年复见,伊川问他所进,上蔡道:‘但去得一矜字耳。”伊川道:“何故?”上蔡道:“检点病痛,尽在此处。”伊川叹道:“此所谓切问而近思者也。”元丰八年登进士,徽宗时曾召对,朱晦庵说:“上蔡说仁是觉,分明是禅,伊川之门,上蔡自禅学来,其说亦有差。”上蔡与胡文定公书,说道:“儒之异于禅者,正在下学之处,颜子之工夫,真百世之轨范也。舍此应无入路,无住宅,二三十年不觉虚过矣。”所著有《论语说》,可见到他思想的,有《上蔡语录》,为后陆象山的先驱。

上蔡的根本思想,从明道的简易学风而得,以心为中心,从穷理而开发此中心。其论心,说道:“心者,何也,仁是已。仁者,何也?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上蔡语录)这与明道所说仁为元气,为性,为道心不同。又说道:“今人身体麻痹,不知痛痒,谓之不仁。桃杏之核可种而生者,谓之桃仁杏仁,有生之意,推之而仁可见矣。”与伊川分析心与仁大不相同,伊川说道:“心譬如谷种,生之意便是仁,阳气发处乃为情。”(近思录道体类)可见到上蔡远于伊川而近于明道。心就是仁,具体的说仁,其结果必觉得自己的尊大,然而遮蔽自己尊大的,就是人欲,去这个人欲应否下工夫?这就是儒与佛的分别,佛说见性,性怎样的能见?儒说去人欲,人欲怎样的能去?说道在穷理。

附上蔡语:

学佛者知此谓之见性,遂以为了,故终归妄诞,圣门学者见此消息,必加功焉,故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仁操则存,舍则亡。”(语录上)

理虽万殊,毕竟有统一的地方,故从大处研究,就能自然贯通,岂可以一一研究么?这就是上蔡思想,远于伊川而近于佛门悟入的地方,上蔡的穷理,是要真知的,惟非闻见之知,见小儿入井,不用思想,即发恻隐之心,这就是穷理时到了知人知天的地位,到了天人合一的地位。我非我,就是理,理非理,就是天。(www.xing528.com)

附上蔡语:

仁者天之理,非杜撰也,故“哭死而哀,非为生也。经德不回,非干禄也。言语必信,非正行也”。天理当然而已矣,当然而为之,是为天之所为也。圣门学者大要,以克己为本。克己复礼无私心焉,则天矣。(语录上)

所谓天理者,自然底道理,而毫发杜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方乍见时,其心怵惕,即所谓天理也。“要誉于乡党朋友,内交于孺子父母兄弟,恶其声而然。”即人欲耳。天理与人欲相对,有一分人欲,即灭却一分天理,有一分天理,即胜得一分人欲。人欲搀肆,天理灭矣,任私用意,杜撰做事,所谓人欲肆矣。(同上)

上蔡以心以天,俱体的解释仁,而其学问又以心为中心,说佛家的论性,犹之儒家的论心,上蔡重心的结果,已到达于知行合一说,他说道:“真知自然行之不难,真知而行,未免有意,意有尽时。”这种学问思潮,的确是陆王的先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