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道的修为法:尚敬与不暴怒

明道的修为法:尚敬与不暴怒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道以尚敬为唯一的修为法,故说道:“敬即便是礼,无己可克。”(同上)世间很少生知的人,大概他的性为人欲所蔽的缘故,因此而欲防人欲的害,则为学其必要。这就是不暴怒的方法,于修为方面尤切,以客观的理,制主观的情,亦可说是明道的修为法。明道的《识仁篇》,亦是他的一种修为的方法,不过前面已说过,不再多谈。总而言之,明道的性说,就是随万物固有的性,各得其所。

明道的修为法:尚敬与不暴怒

各人的性,本是圆满具足的,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这话实在是的,不过为人欲所蔽,他的本来的善性,不能发挥光明,所以修为的第一要件,在去人欲而存公共的道心。惟用怎样的方法去人欲?明道说道:“只闻人说善言者,为敬其心也。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主于一也。主于内则外不失敬,便心虚故也。必有事焉不忘不要,施之重便不好,敬其心,乃至不接视听,此学者之事也,始学岂可不自此去,至圣人则自从心所欲,不逾矩。”(二程全书十六十五)这就是初学者执心的要道。明道以尚敬为唯一的修为法,故说道:“敬即便是礼,无己可克。”(二程全书十六一)惟敬的时候,天然的妙质可发现,故又说道:“主一无适,敬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浩然须要实识,得他刚大直,不习无不利。”(同上)

世间很少生知的人,大概他的性为人欲所蔽的缘故,因此而欲防人欲的害,则为学其必要。为学就是下学人事以上达天理,决非玩弄浮文,空言就了,故明道说道:“学者须学文,知道者进德而已,有德则不习无不利,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盖先得是道矣。学文之功,学得一事是一事,二事是二事,触类至于百千,至穷尽,亦只是不是德,有德者不如是。故此言可为知道者言,不可为学者言。如心得之,则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譬如学书,若未得者,须心手相须而学苟得矣,下笔便能书,不必积学。”(程子全书二十)

性绝内外,故吾人的心不动而静,就能洞察是非,不以我为喜怒,从于物而喜怒,欲明此意,试看《定性书》的后半,“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永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子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如何哉?”明道论怒尤为切实,说道:“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这就是不暴怒的方法,于修为方面尤切,以客观的理,制主观的情,亦可说是明道的修为法。(www.xing528.com)

明道的《识仁篇》,亦是他的一种修为的方法,不过前面已说过,不再多谈。

总而言之,明道的性说,就是随万物固有的性,各得其所。天下之物,各自完备,如鸟的营巢,蜘蛛的结网,皆自己能得生存之道。今人所以能生成于社会,因彝伦完备的缘故,彝伦就是性,是应知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