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道德论的根基,在性善说,可分为二:(一)道德的说明。吾人的性,就是仁、义、礼、智、信的性。因接于外界而善恶生,未接的时候就是诚。周子说得好:“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诚上篇)《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就是说诚既为宇宙的原则,又为伦理的原则,周子就照这样意思说诚,故周子的诚,就是《中庸》的诚。又周子的《通书》,仍和《太极图说》相为发明,故研究周子的道德说,仍须参考他的《太极图说》。因阴阳二气流行于万物,他的中间都有诚,所以说明人性的善,尽可依据宇宙原理,就是《太极图说》所说的“太极化生万物,惟人得其秀而最灵”。故圣人所以为圣人,就在全诚,全诚就是具太极的全德。又说道:“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则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诚下篇)诚为宇宙的实理,人受天所赋的实理以为性,能保全实理的就是圣人。五常是人类心德的全体,百行是人类行为的全部。诚的静无,其象为至正;诚的动有,其象为明达。不诚则不能至正,不能明达,其象为邪为暗为塞:可见得不诚就无实理;能诚则实理全备,就是《中庸》所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不遇须有果断的勇气,坚持的操守,以克服那个私欲,则实理保全,为诚自然易而无难。“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乃说他的功效迅速显著。又说道:“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诚几德第三)心德可分为五:博爱众庶的德就是仁,适宜处事的德就是义,节文条理的德就是礼,通达事理的德就是智,守约施博的德就是信,又称为五常,《太极图说》所说的“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就可知五常为人性所固有,而发而中节为善,发不中节为恶,故所以说“诚无为,几善恶。”性虽分为五,然皆不离乎诚,圣人任性而安行,贤人复礼而固执,圣人立诚明几而德全备,贤人思诚研几以成其德,其所发微妙,而不可见,所充周遍而不可穷,则又到孟子所说“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地位。又说道:“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第四圣篇)周子以人类中最优秀的,称他为圣人,而形容圣人的德为诚神几三种,这语气也自从《易经》得来的。又说道:“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第五慎动)吾人行为的善恶,就在几微间,故君子必谨几,谨几必慎动,《中庸》所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亦警戒人的发动,与周子此节所说相发明。又说道:“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岂不易简,岂为难知,不守不行不廓耳。”(第六道篇)周子《太极图说》,亦说过“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立人极焉”。因能保全仁义中正的道,就是圣人。失去仁义中正的道,就是小人。《太极图说》就以道的有无,为君子小人分别的标准,末说不守不行不廓,就是叹小人的志行薄弱,是不可不知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