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1 渭河干流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
5.3.2.1.1 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的时间、点位和断面布置
现场在渭河干流峡口水库、渭源段、文峰镇段、武山段、甘谷段、麦积区段布设6个断面采集浮游生物水样和底栖动物泥样,并在上述断面上下游水域的河口、激流断面、回水湾和河湾捕捞鱼类标本。渭河干流采样断面的布置及地理坐标见表5-15。
表5-15 渭河干流采样断面的布置及地理坐标
5.3.2.1.2 浮游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1)浮游植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通过对渭河干流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植物6门45属,其中绿藻门19属,硅藻门16属,蓝藻门4属,裸藻门3属,甲藻门2属,金藻门1属。峡口水库44属。渭源段37属,文峰段31属,武山段26属,甘谷段28属,麦积区段30属。自然河段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37.6万~53.2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45.6万个/L,生物量为0.463~0.827mg/L,平均生物量为0.629mg/L。已建成运行的峡口水库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326.7万~336.9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322.8万个/L,生物量在0.996~1.031mg/L,平均生物量为0.998mg/L。浮游植物的种类以绿藻门最多,硅藻门次之,金藻门最少。本次监测到的渭河干流监测断面浮游植物名录见表5-16。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17。
表5-16 本次监测到的渭河干流浮游植物名录
续表5-16
注:“+”表示有分布
表5-17 渭河干流监测断面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和生物量
(2)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通过对渭河干流采集样品的定量测定,共监测浮游动物4类18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种,轮虫类4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1种。优势种有原生动物的钟形虫属Vorticella、变形虫属Amoeba,轮虫类的晶囊轮虫属(Asplanchna),多肢轮虫属(Polyarthra)和枝角类的裸腹蚤属Moina及桡足类的无节幼体Nauplius。自然河段中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42~71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56个/L。生物量在0.021~0.074mg/L,平均生物量为0.038mg/L,其中枝角类占生物量的52.6%,桡足类占生物量的28.8%,轮虫类和原生动物占生物量的18.6%。已建成运行的峡口水库中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120~127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124个/L。生物量在0.571~0.578mg/L,平均生物量为0.575mg/L,其中枝角类占生物量的42.6%,桡足类占生物量的38.9%,轮虫类和原生动物占生物量的18.5%。本次监测渭河干流浮游动物名录见表5-18。本次监测到渭河干流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个体数量见表5-19。
表5-18 本次监测到渭河干流浮游动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19 渭河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5.3.2.1.3 底栖动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通过对采集泥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底栖动物7种,分属2门2目2纲2科,主要由节肢动物门水生昆虫(Aquatic msecta)的摇蚊科幼虫及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Oligochaeta)的水丝蚓组成,未发现陆生昆虫的蛹、端足类、甲壳类、软体类及其他种类。摇蚊科的幼虫占绝对优势,密度在0.7~1.6个/m2,平均密度为1.2个/m2;生物量在0.0017~0.0024g/m2,平均生物量为0.002g/m2,寡毛类的密度在0.25~0.36个/m2,平均密度为0.3个/m2;生物量在0.00074~0.00098g/m2,平均生物量为0.0009g/m2。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自然河段自上而下呈递减的趋势,库区最少。本次监测到渭河干流底栖动物名录见表5-20。密度和生物量见表5-21。
表5-20 本次监测到渭河干流底栖动物名录
表5-21 渭河干流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5.3.2.1.4 水生维管束植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春季,水生维管束植物刚发芽吐绿,不是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旺盛期,在渭河干流及峡口水库发现有零星的芦苇Pheagmites crispus L、水香蒲Typha minima Funk、金鱼藻Ceratophy llum demersum L、眼子菜(P.fanehehehefii A.Bcnn)、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分布。
5.3.2.1.5 鱼类资源现状调查结果
本次现场共捕到和钓到鱼类11种200尾,重量为9.71kg,分属1目2科,其中鲤形目鲤科为8种,鳅科为3种。峡口水库渔获物主要有黄河裸裂尻鱼、嘉陵裸裂尻鱼、棒花鱼、麦穗鱼、马口鱼、鲤鱼、鲫鱼、斑纹副鳅和泥鳅等9种组成,优势种为黄河裸裂尻鱼、马口鱼、鲫鱼、麦穗鱼和棒花鱼,优势度(按渔获物的个体数量计算)较为明显,占渔获物总量的77%以上;渭河干流渔获物主要有鲫鱼、马口鱼、麦穗鱼、棒花鱼、斑纹副鳅及少量的黄河、鲤鱼和黄河高原鳅、泥鳅等9种。优势种为鲫鱼、马口鱼、棒花鱼、麦穗鱼和斑纹副鳅、泥鳅,优势度(按渔获物的个体数量计算)明显,占渔获物的96%以上;种群组成均为幼鱼、成鱼和亲鱼结构。峡口水库鱼类资源相对丰富,自然河段鱼类资源较为匮乏。通过图片辨认、形状描述等方法走访两岸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职工,钓鱼爱好者和长期捕鱼的人员,渭河干流目前能见到的鱼类共有14种,其种鲤科鱼类10种,鳅科鱼类4种。目前峡口水库除捕到的鱼类外,还有似铜、 清徐胡分布;自然河段除本次捕到的鱼类外还有似铜、清徐胡、达里湖高原鳅等分布。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复杂,从起源上看,既有属于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麦穗鱼,也有属于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鲤鱼、鲫鱼等,还有属于中亚高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黄河裸裂尻鱼和高原鳅等。本次调查到的渭河干流鱼类名录见表5-21。渔获物统计情况见表5-22。
表5-21 本次调查到的渭河干流鱼类名录 单位:尾
表5-22 渭河干流渔获物统计概况表
5.3.2.2 散渡河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结果
5.3.2.2.1 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的点位和断面布置
现场在散渡河锦屏水库、散渡河干流的通渭段和甘谷段布设3个点位采集浮游生物水样和底栖动物泥样,并在上述断面上下游水域的河口、激流断面、回水湾和河湾捕捞鱼类标本。散渡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见表5-23。
表5-23 散渡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
5.3.2.2.2 浮游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1)浮游植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通过对散渡河采集的浮游植物水养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门30属,其中绿藻门12属、硅藻门13属、蓝藻门3属、裸藻门2属。自然河段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6.9万~9.6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8.3万个/L;生物量在0.049~0.086mg/L,平均生物量为0.062mg/L。已建成运行的锦屏水库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33.6万~33.9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33.8万个/L;生物量在0.923~0.931mg/L,平均生物量为0.928mg/L。优势种有硅藻门羽纹藻属(Pennalaria),小环藻属(Cyclotella),绿藻门的小球藻属(Chlorella),实球藻属(Pandorina)及裸藻门的壳虫藻属(Trachelomoneis),蓝藻门的蓝球藻属(Chroococcus)。本次监测到散渡河的浮游植物名录见表5-24。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25。
表5-24 本次监测到散渡河浮游植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25 散渡河监测断面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和生物量
(2)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通过对散渡河采集的样品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动物3类8种,其中原生动物5种,轮虫类2种,桡足类1种。优势种为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属(Amoeba)、钟形虫属(Vorticella);轮虫类的晶囊轮虫属(Asplenchma)。自然河段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7~11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9个/L。生物量在0.004~0.008mg/L,平均生物量为0.006mg/L,其中桡足类占生物量的69.2%,轮虫类和原生动物占生物量的30.8%。锦屏水库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21~23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22个/L。生物量在0.012~0.015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13mg/L,其中桡足类占生物量的71.4%,轮虫类和原生动物占生物量的28.6%。本次监测到散渡河浮游动物名录见表5-26。本次散渡河监测到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27。
表5-26 本次监测到散渡河浮游动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27 散渡河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5.3.2.2.3 底栖动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通过对散渡河采集泥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底栖动物5种,分属2门2目2纲2科,主要由节肢动物门水生昆虫(Aquatic msecta)的摇蚊科幼虫及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Oligochaeta)的水丝蚓组成,未发现陆生昆虫的蛹、端足类、甲壳类、软体类及其他种类。摇蚊科的幼虫占绝对优势,密度在0.7~1.4个/m2,平均密度为0.11个/m2;生物量在0.0011~0.0021g/m2,平均生物量为0.0017g/m2。寡毛类的寡毛类的密度在0.2~0.31个/m2,平均密度为0.21个/m2;生物量在0.00046~0.00091g/m2,平均生物量为0.00078g/m2。本次监测到散渡河底栖动物名录见表5-28。密度和生物量见表5-29。
表5-28 本次监测到散渡河底栖动物名录
表5-29 散渡河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5.3.2.2.4 水生维管束植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水生维管束植物刚发芽吐绿,不是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旺盛期,在散渡河和锦屏水库发现只有零星的芦苇Pheagmites crispus L分布。
5.3.2.2.5 鱼类资源现状调查结果
本次现场共捕到和钓到鱼类4种23尾,重量为0.85kg,分属1目2科,其中鲤形目鲤科为3种,鳅科为1种。全部为锦屏水库捕获的鱼类,在自然河段未捕到鱼类。渔获物有棒花鱼、马口鱼、鲫鱼、斑纹副鳅组成,优势种为棒花鱼和斑纹副鳅,优势度(按渔获物的个体数量计算)并不十分明显,占渔获物总量的58%以上;种群组成为幼鱼、成鱼和亲鱼结构。鱼类资源十分匮乏。通过图片辨认、形状描述等方法走访两岸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职工,钓鱼爱好者和长期捕鱼的人员。锦屏水库还有拉氏鱼岁和达里湖高原鳅分布,自然河段近年来在夏季偶能见到鳅科鱼类,其他季节未见过鱼类。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单一,从起源上看,有属于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鲫鱼等和属于中亚高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高原鳅等。本次调查到的散渡河鱼类名录见表5-30。渔获物统计情况见表5-31。
表5-30 本次调查到的散渡河鱼类名录 单位:尾
表5-31 散渡河渔获物统计概况表
5.3.2.3 葫芦河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结果
5.3.2.3.1 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的点位和断面布置
现场在葫芦河干流的静宁段和秦安段及土牛水库布设3个点位采集浮游生物水样和底栖动物泥样,并在上述断面上下游水域的河口、激流断面、回水湾和河湾捕捞鱼类标本。葫芦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见表5-32。
表5-32 葫芦河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
5.3.2.3.2 浮游生物现状调查监测及分析
(1)浮游植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通过对葫芦河采集的浮游植物水养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植物5门35属,其中绿藻门15属、硅藻门13属、蓝藻门3属、裸藻门2属、甲藻门2属。自然河段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8.2万~9.6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8.8万个/升;生物量在0.072~0.093mg/L,平均生物量为0.083mg/L。已建成运行的土牛水库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54万~56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55万个/升;生物量在0.823~0.829mg/L,平均生物量为0.826mg/L。优势种有硅藻门羽纹藻属(Pennalaria),小环藻属(Cyclotella),绿藻门的小球藻属(Chlorella),实球藻属(Pandorina)及裸藻门的壳虫藻属(Trachelomoneis),蓝藻门的蓝球藻属(Chroococcus)。本次监测到的葫芦河浮游植物名录见表5-33。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34。
表5-33 本次监测到葫芦河浮游植物名录
续表5-33
注:“+”表示有分布
表5-34 葫芦河监测断面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和生物量
(2)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通过对葫芦河采集样品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动物3类10种,其中原生动物6种,轮虫类3种,桡足类1种。优势种为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属(Amoeba)、钟形虫属(Vorticella);轮虫类的晶囊轮虫属(Asplenchma)。自然河段中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10~17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14个/L;生物量在0.005~0.009mg/L,平均生物量为0.007mg/L,其中桡足类占生物量的70.8%,轮虫类和原生动物占生物量的29.2%。已建成运行的土牛水库中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78~83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81个/L;生物量在0.269~0.273mg/L,平均生物量为0.271mg/L。其中枝桡足类占生物量的74.6%,轮虫类和原生动物占生物量的25.4%。本次监测到葫芦河浮游动物名录见表5-35。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36。
表5-35 本次监测到葫芦河浮游植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36 葫芦河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5.3.2.3.3 底栖动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通过对葫芦河采集泥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底栖动物5种,分属2门2目2纲2科,其中节肢动物门的摇蚊科幼虫3种,密度在0.8~1.5个/m2,平均密度为1.2个/m2;生物量在0.0012~0.0022g/m2,平均生物量为0.0021g/m2;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2种,密度在0.21~0.32个/m2,平均密度为0.3个/m2;生物量在0.00076~0.00082g/m2,平均生物量为0.0008g/m2。本次监测到葫芦河底栖动物见表5-37。密度和生物量见表5-38。
表5-37 本次监测到的葫芦河底栖动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38 葫芦河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5.3.2.3.4 水生维管束植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春季,非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旺盛期,在葫芦河干流和土牛水库发现零星的芦苇Pheagmites crispus L、水香蒲Typha minima Funk。
5.3.2.3.5 鱼类资源现状调查结果
本次现场共捕到和钓到鱼类5种41尾,重量为1.59kg,分属1目2科,其中鲤形目鲤科为4种,鳅科为1种。渔获物有棒花鱼、马口鱼、鲫鱼、鲤鱼、斑纹副鳅组成,优势种为马口鱼和斑纹副鳅,优势度(按渔获物的个体数量计算)较为明显,占渔获物总量的73%以上;调查到的5种鱼类,在土牛水库均有分布,在自然河段只有马口鱼、棒花鱼和斑纹副鳅分布。种群组成为幼鱼、成鱼和亲鱼结构。鱼类资源十分匮乏。通过图片辨认、形状描述等方法走访相关人员。目前土牛水库还有似铜、清徐胡、拉氏鱼岁和达里湖高原鳅分布,自然河段近年来在丰水期偶能见到鲫鱼、似铜、清徐胡、拉氏鱼岁和达里湖高原鳅等鱼类,其他季节未见上述鱼类。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单一,从起源上看,有属于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鲫鱼等和属于中亚高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高原鳅等。本次调查到的葫芦河河鱼类名录见表5-39。渔获物统计情况见表5-40。
表5-39 本次调查到的葫芦河鱼类名录 单位:尾
表5-40 葫芦河渔获物统计概况表
5.3.2.4 漳河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及分析
5.3.2.4.1 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的点位和断面布置
现场在漳河噎虎桥木场段、漳县裴家庄段、鸳鸯镇段布设3个点位采集浮游生物水样和底栖动物泥样,并在上述断面上下游水域的河口、激流断面、回水湾和河湾捕捞鱼类标本。漳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见表5-41。
表5-41 漳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
(www.xing528.com)
5.3.2.4.2 浮游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1)浮游植物。通过对漳河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门27属,其中硅藻门14属,绿藻门8属,蓝藻门3属,裸藻门2属。各调查断面均以硅藻门物种为主,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6.3万~7.2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6.7万个/L;生物量在0.075~0.083mg/L,平均生物量为0.079mg/L。本次监测到漳河浮游植物名录见表5-42。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43。
表5-42 本次监测到漳河浮游植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43 漳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2)浮游植物。通过对采集的样品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动物4类11种,其中原生动物6种,轮虫类3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1种。优势种为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属(Amoeba)、钟形虫属(Vorticella);轮虫类的晶囊轮虫属(Asplenchma)。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11.7~11.9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11.8个/L;生物量在0.044~0.048 mg/L,平均生物量为0.046 mg/L。本次监测到地漳河浮游动物名录见表5-44。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45。
表5-44 本次监测到漳河浮游植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45 漳河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5.3.2.4.3 底栖动物
通过对漳河采集泥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底栖动物7种,分属2门2目2纲2科,主要由节肢动物门水生昆虫(Aquatic msecta)的摇蚊科幼虫及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Oligochaeta)的水丝蚓组成,未发现陆生昆虫的蛹、端足类、甲壳类、软体类及其他种类。摇蚊科的幼虫占绝对优势,密度在7~10个/m2,平均密度为8.6个/m2;生物量在0.0092~0.0094g/m2,平均生物量为0.0093g/m2。寡毛类的密度在1.2~1.4个/m2,平均密度为1.3个/m2;生物量在0.0012~0.0014g/m2,平均生物量为0.0013g/m2。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自上而下呈递减的趋势。本次监测到漳河底栖动物名录见表5-46。密度和生物量见表5-47。
表5-46 本次监测到漳河底栖动物名录
表5-47 漳河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5.3.2.4.4 水生维管束植物
本次调查非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旺盛期,在漳河发现有零星的芦苇Pheagmites crispus L、水香蒲Typha minima Funk、金鱼藻Ceratophy llum demersum L分布。
5.3.2.4.5 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动物
本次现场调查未发现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 schmich,但据当地群众讲,在夏季漳河偶能捕到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 schmich。
5.3.2.4.6 鱼类资源
本次现场共捕到和钓到鱼类13种70尾,重量5.96kg,分属2目3科。渔获物的组成秦岭细鳞鲑、黄河裸裂尻鱼、嘉陵裸裂尻鱼、鲫鱼、鲤鱼、麦穗鱼、马口鱼、黄河、棒花鱼、斑纹副鳅、泥鳅、硬刺高原鳅、岷县高原鳅。渔获物组成以裂腹鱼亚科鱼类和秦岭细鳞鲑为主,优势度(按渔获物的重量计)较为明显,优势度达58%以上。通过图片辨认、形状描述等方法走访相关人员,漳河夏季能捕到渭河裸重唇鱼、拉氏鱼岁和其他鳅科鱼类。鱼类资源自上而下随着海拔的下降,漳河指示性鱼类裂腹鱼亚科鱼类和秦岭细鳞鲑呈递减趋势,其他鱼类资源呈递增趋势,鱼类的规格均呈递增趋势。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复杂,从起源上看,既有属于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麦穗鱼,也有属于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鲤鱼、鲫鱼,还有属于中亚高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裂腹鱼亚科鱼类和高原鳅等。种群组成以幼鱼、成鱼、亲鱼为主。本次调查到的漳河鱼类名录见表5-48。本次捕获的漳河渔获物的统计见表5-49。
表5-48 本次调查到的漳河鱼类名录
续表5-48
表5-49 漳河渔获物统计概况表
5.3.2.5 榜沙河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结果
5.3.2.5.1 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的点位和断面布置
现场在胭脂河口、榜沙河榜沙段、东泉乡段布设3个点位采集浮游生物水样和底栖动物泥样,并在上述断面上下游水域的河口、激流断面、回水湾和河湾捕捞鱼类标本。榜沙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见表5-50。
表5-50 榜沙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
5.3.2.5.2 浮游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1)浮游植物。通过对榜沙河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植物3门22属,其中硅藻门12属,绿藻门7属,蓝藻门3属。各调查断面均以硅藻门物种为主,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6.2万~6.9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6.5万个/L;生物量在0.071~0.081mg/L,平均生物量为0.077mg/L。本次监测到漳河浮游植物名录见表5-51。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52。
表5-51 本次监测到榜沙河浮游植物名录
续表5-51
注:“+”表示有分布
表5-52 榜沙河河段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2)浮游动物。通过对采集的样品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动物4类9种,其中原生动物6种,轮虫类3种。未监测到枝角类和桡足类。优势种为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属(Amoeba)、钟形虫属(Vorticella);轮虫类的晶囊轮虫属(Asplenchma)。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10.6~11.4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11个/L;生物量在0.004~0.0.009mg/L,平均生物量为0.006mg/L。本次监测到榜沙河浮游动物名录见表5-53。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54。
表5-53 本次监测到榜沙河浮游植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54 榜沙河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5.3.2.5.3 底栖动物
通过对榜沙河采集泥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底栖动物6种,分属2门2目2纲2科,主要由节肢动物门水生昆虫(Aquatic msecta)的摇蚊科幼虫及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Oligochaeta)的水丝蚓组成,未发现陆生昆虫的蛹、端足类、甲壳类、软体类及其他种类。摇蚊科的幼虫占绝对优势,密度在4~8个/m2,平均密度为5.4个/m2;生物量在0.0062~0.0068g/m2,平均生物量为0.0064g/m2,寡毛类的密度在1.0~1.1.3个/m2,平均密度为1.1个/m2;生物量在0.0010~0.0012g/m2,平均生物量为0.0013g/m2。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自上而下呈递增的趋势。本次监测到榜沙河底栖动物名录见表5-55。密度和生物量见表5-56。
表5-55 本次监测到榜沙河底栖动物名录
表5-56 榜沙河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5.3.2.5.4 水生维管束植物
本次调查非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旺盛期,在榜沙河发现零星的芦苇Pheagmites crispus L分布。
5.3.2.5.5 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动物
本次现场调查中未发现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 schmich,通过走访当地群众,榜沙河分布着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 schmich,在夏季和秋初容易捕到,且有一定的种群数量。
5.3.2.5.6 鱼类资源
本次现场共捕到和钓到鱼类9种44尾,重量5.77kg,分属2目3科。渔获物的组成秦岭细鳞鲑、渭河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嘉陵裸裂尻鱼、鲫鱼、马口鱼、黄河、棒花鱼、斑纹副鳅。渔获物组成以裂腹鱼亚科鱼类和秦岭细鳞鲑为主,优势度(按渔获物的重量计)非常明显,优势度达88%以上。通过图片辨认、形状描述等方法走访相关人员,榜沙河夏季还能捕到其他鳅科鱼类。鱼类资源自上而下随着海拔的下降,榜沙河指示鱼类裂腹鱼亚科鱼类和秦岭细鳞鲑呈递减趋势,其他鱼类资源呈递增趋势,鱼类的规格均呈递增趋势。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复杂,从起源上看,既有属于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棒花鱼,也有属于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鲫鱼,还有属于中亚高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裂腹鱼亚科鱼类和高原鳅等。种群组成以幼鱼、成鱼、亲鱼为主。本次调查到的榜沙河鱼类名录见表5-57。本次捕获的榜沙河渔获物的统计见表5-58。
表5-57 本次调查到的榜沙河鱼类名录
续表5-57
表5-58 榜沙河渔获物统计概况表
(2)鱼类资源现状评价。从本次现场调查结果来看,榜沙河鱼类资源保护较为完整,与历史资料调查结果大致相同,指示性鱼类均能捕到标本,说明榜沙河渔业资源较好,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5.3.2.6 藉河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及分析
5.3.2.6.1 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的点位和断面布置
现场在藉河的藉口、秦州区段、麦积区段布设3个点位采集浮游生物水样和底栖动物泥样,并在上述断面及其上下游的激流断面、回水湾和河湾捕捞鱼类标本。藉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见表5-59。
表5-59 藉河采样点位的布置及地理坐标
5.3.2.6.2 浮游生物
(1)浮游植物。通过对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门25属,其中硅藻门12属,绿藻门8属,蓝藻门3属,裸藻门2属。各调查断面均以硅藻门物种为主,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7.9万~12.3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10.8万个/L;生物量在0.078~0.142mg/L,平均生物量为0.120 mg/L。本次监测到藉河浮游植物名录见表5-60。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61。
表5-60 本次监测到藉河浮游植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61 藉河水电站河段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2)浮游动物。通过对采集的样品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浮游动物4类12种,其中原生动物6种,轮虫类2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2种。优势种为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属(Amoeba)、钟形虫属;轮虫类的针簇多枝轮虫属(Polyarthra trigta);枝角类的裸腹蚤属(Moina)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Nauplius)。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5~17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11个/L。生物量在0.008~0.098 mg/L,平均生物量为0.067mg/L。本次监测到藉河浮游动物名录见表5-62。本次监测到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63。
表5-62 本次监测到藉河浮游动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63 藉河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量
5.3.2.6.2 底栖动物
通过对藉河采集泥样的定量测定,共监测到底栖动物5种,分属2门2目2纲2科,其中节肢动物门的摇蚊科幼虫3种,密度在0.9~1.3个/m2,平均密度为1.1个/m2;生物量在0.0019~0.0022g/m2,平均生物量为0.002g/m2。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2种,密度在0.29~0.32个/m2,平均密度为0.03个/m2;生物量在0.00078~0.00082g/m2,平均生物量为0.0008g/m2。本次监测到藉河底栖动物见表5-64。密度和生物量见表5-65。
表5-64 本次藉河监测到的底栖动物名录
注:“+”表示有分布
表5-65 藉河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5.3.2.6.3 水生维管束植物
本次调查非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旺盛期,在藉河发现有零星的芦苇Pheagmites crispus L、水香蒲Typha minima Funk、金鱼藻Ceratophy llum demersum L、眼子菜(P.fanehehehefii A.Bcnn)、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分布。
5.3.2.6.4 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动物资源
本次现场未调查到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动物资源,通过走访当地群众、乡村干部和渔业主管部门,藉河历史至今无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分布。
5.3.2.6.5 鱼类资源
本次现场共捕到和钓到鱼类6种64尾,重量2.65kg,分属1目2科。渔获物的组成鲫鱼、马口鱼、棒花鱼、麦穗鱼、斑纹副鳅、泥鳅。渔获物组成无明显的优势种群。通过图片辨认、形状描述等方法走访当地干部群众、乡镇干部、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渔政机构、钓鱼爱好者和长期捕鱼的人员,藉河触不到的上述鱼类外,在夏季还能捕到清徐胡、似铜及其他鳅科鱼类。鱼类资源自上而下随着呈递减趋势。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单一,从起源上看,有属于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棒花鱼和属于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如鲫鱼,种群组成以幼鱼、成鱼、亲鱼为主。本次调查到的藉河鱼类名录见表5-66。本次捕获的藉和渔获物的统计见表5-67。
表5-66 本次调查到的藉河鱼类名录
表5-67 藉河渔获物统计概况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