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1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5.2.2.1.1 浮游植物的调查监测方法
(1)采集、固定及沉淀。浮游植物的采集包括定性采集和定量采集。定性采集采用25号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网在水中拖曳采集。定量采集则采用2500ml采水器取上、中、下层水样,经充分混合后,取2000ml水样(根据河水泥沙含量、浮游植物数量等实际情况决定取样量,并采用泥沙分离的方法),加入鲁哥氏液固定,经过48h静置沉淀,浓缩至约30ml,保存待检。一般同断面的浮游植物与原生动物、轮虫共一份定性、定量样品。
②样品观察及数据处理。室内先将样品浓缩、定量至约30ml,摇匀后吸取0.1ml样品置于0.1ml计数框内,在显微镜下按视野法计数,数量较少时全片计数,每个样品计数2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计数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应在15%以内,否则增加计数次数。
每升水样中浮游植物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1L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ind.·L-1);
Cs——计数框的面积(mm2);
Fs-——为视野面积(mm2);
Fn——为每片计数过的视野数;
V——为一升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v——为计数框的容积(ml);
Pn——为计数所得个数(ind.)。
5.2.2.1.2 浮游动物的调查方法
(1)采集、固定及沉淀。原生动物和轮虫的采集包括定性采集和定量采集。定性采集采用25号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网在水中拖曳采集,将网头中的样品放入50ml样品瓶中,加福尔马林液2.5ml进行固定。定量采集则采用2500ml采水器不同水层中采集一定量的水样,经充分混合后,取2000ml的水样,然后加入鲁哥氏液固定,经过48h以上的静置沉淀浓缩为标准样。一般同断面的浮游植物与原生动物、轮虫共一份定性、定量样品。
(2)鉴定。将采集的原生动物定量样品在室内继续浓缩到30ml,摇匀后取0.1ml置于以0.lml的计数柜中,盖上盖玻片后在20×10倍的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个样品计数2片;同一样品的计数结果与均值之差不得高15%,否则增加计数次数。定性样品摇匀后取2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用显微镜检测种类。(www.xing528.com)
(3)浮游动物的现存量计算。单位水体浮游动物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每升水样中浮游动物的数量(ind./L);
V1——样品浓缩后的体积(ml);
V——采样体积(L);
C——计数样品体积(ml);
n——计数所获得的个数(ind.);
原生动物和轮虫生物量的计算采用体积换算法。根据不同种类的体形,按最近似的几何形测量其体积。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的计算采用测量不同种类的体长,用回归方程式求体重进行。
5.2.2.2 底栖动物的调查方法
用改良的彼德生采泥器在布样点采集泥样,采泥器的开口面积为1/16m2,每个布样点采两个泥样共1/8m2。将采到的两个泥样用40目/英寸分样筛分批筛选,为防止特小的底栖动物漏掉,于40目/英寸筛下,再套一个60目/英寸的筛。筛选后的样品倒入塑料袋内,放入标签,扎紧口袋,放入广口保温瓶,带回实验室检测,在实验室,将塑料袋内的残渣全部洗入白瓷盘中,借助放大镜按大类仔细检出全部底栖动物,寡毛类用5%的福尔马林固定,摇蚊科的幼虫用75%酒精和5%的福尔马林混合液固定,记其数量并称重。称重时将标本移入自来水中浸泡3分钟,然后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再用1/100扭力天平称量。
5.2.2.3 鱼类资源的调查方法
结合渭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分别使用15m×1.5m、15m×2m的1~2指、1~4指的不同网目尺寸的三层刺网30张和15m×2m的不同网目尺寸的单层刺网50张,不同规格的撒网12张,诱捕采用1.5~2.5m长的密眼虾笼12套,放入诱饵进行诱捕,并辅以12具钓鱼竿作业。黄昏下网、清晨起网捕捞鱼类标本。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图片辨认、形状描述等方法,走访当地干部群众、钓鱼爱好者、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政管理部门和渔业技术服务部门等方法,调查鱼类的区系组成、种类和分布、种群组成、种群结构、优势种群、优势度等概况。
5.2.2.4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调查监测方法
定性采集:采集水深2m以内的物种及优势种,生长在岸边的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直接用手采集。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则用钉耙将它们连根拔起,选择完整的植株,滴去表面水分,夹入植物标本夹内压干,制成腊叶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保存。标本按《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图说》、《中国水生维管植物图谱》进行鉴定。
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资源通过现场捕捉、走访、查阅历史资料等方法进行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