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技能指导与案例借鉴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教学技能指导与案例借鉴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尽快从传统的纯教学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引领者。同时,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立竿见影的。由此可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应当是每个教师的职业奋斗目标。最初,必然要以教学为主,科研主要是体现在理念的更新上,并不需要花费专门的时间去进行。

教学技能指导与案例借鉴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尽快从传统的纯教学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引领者。这就涉及教学科研问题,教师理应具备教学科研技能,以便适应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

说到教学科研,很多教师都比较茫然。在他们看来,普通教师连教学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去搞科研呢?其实不然,是否需要开展科研与有无时间开展科研是两回事。这就好比教师平时上课很辛苦,是否就能取消上课以外的所有工作呢?显然不能。

很多教师之所以对科研敬而远之,主要源于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总觉得,只有那些特级教师或者专家、学者才需要进行科研活动,普通教师没有时间更没有资格去参与。实际上,科研与教学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关系。教学是科研的源头活水,没有教学实践,科研的开展就失去坚实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核心特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科研活动。对此,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地道:“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我们观察那些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们都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不同专题的科研活动。只不过,他们的这种科研是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是为了拿课题、评职称,而完全是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的。还有很多优秀教师,虽然不是特级教师,但在教学上很有心得,堪称教学能手。他们每天心心念念研究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其本质也是一种科研活动。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教学与科研也会存在一定的冲突,关键就看教师自己如何去妥善处理。比如,有的年轻教师出于极强的功利目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直接进行科研活动,没有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结果,科研成果不明显,教学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顾此失彼,一无所获。由此可见,对于广大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说,我们更提倡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的科研活动,而非完全脱离实际教学的纯科研。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对实际教学问题的关注,他就很难具备坚实的科研基础。即使有条件全身心去搞科研,效果也会不尽理想。与其这样走极端,不如结合教学中的难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研究。只要稍有一些心得,就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样反复实践、反复钻研,很容易形成一种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这样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由低到高,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愁不能具备从事大型课题的科研能力。到那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取得就是水到渠成、时至花开的结果。

同时,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应当说,教学的眼光和科研的眼光具有层次上的不同。一个教师能够运用科研的眼光去分析、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本身就意味着他的思维层次有了极大的跃升。这充分表明,教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动力,期望成为本领域的专家型的人物。从普通教师到教学能手,再到教学专家,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如果一个教师强调自己具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却始终不能迈上科研的轨道,那只能说这个教师还在教学的大门外徘徊。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理论、教学手段都在不断更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与时俱进?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教师理应是科研型教师,而不仅仅是传统中的那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必须将自身定位为教育专家、教学专家,站在这个高度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身差距,选择改进措施,投身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之中。至于很多教师抱怨的时间冲突的问题,完全可以借助教学能力的提升、科研水平的强化来加以解决。当你将一天中的教学活动作为科研课题去潜心研究时,时间不足的问题真不是无法解决的大难题。试想,你再忙,有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忙吗?国家总理还得有饮食睡眠、娱乐、锻炼的时间,只不过安排得更加科学而已。

由此可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应当是每个教师的职业奋斗目标。为此,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更新理念:

第一,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科研活动。在参与科研活动之初,一定不要将科研与教学完全对立起来,否则会给自己的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科研的第一步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额外时间,关键还是要更新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本身就应当进行教学反思。只不过,我们这里强调的是科研层次的教学反思,要求更高而已,并不意味着要减少常规教学的时间。

第二,教师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从事科研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成名成家,也不是最终脱离教育战线,而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至于将来发展到哪一步,不能急于求成,过早考虑其实也很不现实。在最初的研究型的教学反思中,教师要着力发挥科研的价值,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每解决一个教学难题,就可以转入对下一个教学难题的研究之中。当然,所有研究资料都应妥善保存。一般在解决一个教学难题之后,还应进行必要的总结。这些总结工作,既有助于为将来更高层次的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www.xing528.com)

第三,从长远的职业规划来看,教师应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好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最初,必然要以教学为主,科研主要是体现在理念的更新上,并不需要花费专门的时间去进行。随着科研活动的深入,教师会对一些课题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心得、成果。这时候,就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进行必要的总结。这个阶段,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向一些专业期刊投稿。也可以利用外出培训、研讨的机会,向一些专家、同行请教。有些教师会逐渐脱颖而出,在本领域获得一定的影响和声望。这时候,教学时间可能会逐步减少,投入科研的时间会逐渐增加。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此后如何发展,则因人而异。有些教师会成为专家、学者,不再参与教学。也有些教师即使已经成为特级教师或专家、学者,也始终坚持一线教学,只不过教学数量大大减少而已。

第四,教师要加强学术交流。说到学术交流,绝不仅仅限于专家、学者。事实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或者课前课后探讨就是一种初级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当然,学术交流不仅有层级的区别,也有类型上的区别。除了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教师也可以通过书籍、报纸、期刊、网络搜集各类学术资料,还可以借助培训、研讨及私人拜访等形式,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除了对国内教育理论的研究,教师还应注意对国外教育理念、教育动态的关注,甚至在网上与外国同行进行合法交流。无论是校内交流还是校外交流,无论是本学科交流还是多学科交流,教师都会从中得到很多的启迪。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会显著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以上,我们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的。下面,我们从学校的角度进行探讨。对于学校来说,一定要注重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学校如能为此创造理想的条件,定能促进本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技能。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更新理念。学校领导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技能的培养,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科研的理想氛围。教师独立进行科研活动会存在许多条件上的限制,比如一些教学改革就可能引发学校领导、同事及学生、家长的不理解。如果学校能主动开展教学科研,就能统筹兼顾,促使教师之间相辅相成,在团结协作中共同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技能。学校应当大力倡导教学科研,引导广大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走向科研者。

第二,要健全制度。学校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开展全校性的教学科研创造理想的条件。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教学骨干带动其他教师投入到更加实用的教学科研之中。要健全相应的制度,引导广大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科研。应当将教学科研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并在教学考核、教学奖惩中予以充分体现。有些较高层次的教学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对此应当妥善安排,确保重点科研项目的合理开支。

第三,要确定选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最好确定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选题,长期坚持下去,就很容易取得成果。当然,也有一些学校采取教师自由选择课题的方式。但相对而言,后一种方式很难取得学校层面的研究成果,不如前者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一旦在学校层面确定了统一的选题,学校的广大教师就可以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由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科研思路和不同的科研心得,最终汇成的科研成果将极具地方特色,容易形成学校层面的科研品牌。

第四,要培养骨干。科研的层级要高于普通意义上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这个科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层级上的差异。作为学校来讲,一定要注意培养科研骨干,带动其他教师强化科研实践。要鼓励科研骨干现身说法,普及科研的目标、步骤、方法,引导广大教师破除对科研的神秘感,掌握有关科研的具体技术。鉴于广大教师严重缺乏科研方面的理论素养,学校应当支持科研骨干在学校开展科研培训,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

第五,要促进教学。学校开展科研,核心目的还是促进教学。至于培养科研骨干、取得科研成果、扩大学校影响,都是水到渠成、时至花开的事情,不必一味追求。如果离开了教学的主线,就会迷失方向,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具体说来,要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定期进行现状分析。教学科研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学校应当定期进行分析,随时掌握学校科研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学校领导和科研骨干可以有计划地随机听课、随机交流,了解广大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真实情形。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教师、班级或学生,进行个案式的研究。长期跟踪调查,定期分析研究。每一次的分析都要留下真实的书面材料,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取得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开展科研教案展评活动。学校应当提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这样做一举两得,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促进教学质量的优化。因此,应当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体现科研特色。不要求高、大、全,只要所选课题具有科研味道,就值得肯定。久而久之,广大教师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采用科研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科研教案展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实现共同进步。三是组织科研观摩课。除了一般的公开课,学校还要精心选择科研骨干,让他们为广大教师上科研观摩课。很多教师对科研存在神秘感,感到无从下手。那么,如能听取身边科研骨干的科研观摩课,这些教师就能迅速领悟科研的内涵与精髓,就能从观察和模仿开始,逐步进入科研的大门。每一堂科研观摩课结束后,学校应当组织讨论,将一些重点问题谈深谈透。这对于普通教师的科研素质的增长是极有裨益的。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组织普通教师的科研公开课。光是听别人上课,感悟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这就好比开车,不亲自驾驶,有些问题永远发现不了、解决不了。可以安排科研骨干具体指导普通教师尝试上一节科研公开课,将所学的科研理论和所悟的科研技巧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这种科研公开课同样需要进行课后交流,领导、科研骨干、其他同事及上课教师都要畅所欲言,尽可能化解各种疑难。四是开展科研课题竞赛。绝大多数教师都有着比较强烈的竞争意识,学校应当善加利用。要引导教师将这种好胜心、上进心运用到科研课题竞赛中来,而不是演变成教师之间的嫉妒与猜忌。学校可以定期选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由不同的教师同场竞技。通过这样一种科研活动,学校的科研氛围将越来越浓。教师的科研热情将被迅速激发,一批科研骨干将脱颖而出。这对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五是开设科研实验班。学校可以综合考虑,选择几个科研实验班。在这些实验班里,学校可以配备一些高水平的科研骨干,运用一些专业化的科研理论,进行本校的科研试点。相比于一般意义上的科研课题竞赛,这种科研实验的层次更高。要鼓励科研骨干进行科研创新,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的前提下,尝试一些新的理论、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六是注重总结。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都需要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学校分管领导要组织科研骨干,对每一次科研活动进行系统总结。既要揭示科研活动的普遍规律,又要突出本校的科研特色。每年应当组织一次论文评选,要求所有教师参加。至于论文的类型与层次,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校将这些教师论文汇集起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资料。相信每年这样持之以恒地搞下去,学校的科研水平定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