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别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案例分析

个别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案例分析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芦焕焱,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来源:http://donglixiaoxue123.blog.sohu.com/153672799.html点评本案例是对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记录。作者先分析了芦焕焱的主要问题,如成绩差、性情怪异、不讲卫生、欺负同学、不认真听讲等。然后,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到了导致芦焕焱的诸多问题的原因。再次,从攻击性行为、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

个别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案例分析

芦焕焱,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卫生习惯差,手与脸总是有污秽。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其横蛮任性的性格。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变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生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他的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最终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却引起了同学的反感,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在,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影响。(www.xing528.com)

目前,该生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在校的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孩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订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暗,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来源:http://donglixiaoxue123.blog.sohu.com/153672799.html

点评

本案例是对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记录。作者先分析了芦焕焱的主要问题,如成绩差、性情怪异、不讲卫生、欺负同学、不认真听讲等。然后,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到了导致芦焕焱的诸多问题的原因。再次,从攻击性行为、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八条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