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第一个实际运用是导语设计。所谓导语,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导语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所占时间不长,却能引导学生迅速地由非学习状态转变为学习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导语的价值有两个:一是调整学生的身心状态,使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二是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为传授新知识架设理想的桥梁。好的导语好比一块磁力强劲的吸铁石,能将学生的涣散思维迅速引导到集中思维上来。好的导语又如一张色彩艳丽的宣传单,能将学生的冷淡心态迅速引导到热烈心态上来。有了这种导语,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师生也自然进入了最理想、最舒适的特定角色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再是这堂课的旁观者,而都是这堂课的参与者。在备课中,教师要明确这样一个理念:教师的语言表达既离不开抽象的逻辑思维,也离不开形象的情感思维。道理很简单,人既是理智的动物,也是感情的动物。为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情理兼备、趣味盎然。在设计导语时,还要注意针对性。要结合本堂课所教内容,巧妙地进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传授和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具体内容。
教学语言的第二个实际运用是提问设计。所谓提问,就是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哪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通过指向性比较明确的提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发散性比较明显的提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在设计提问时,教师不仅要设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还要设计如何进行提问。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熟悉教学技法、熟悉班级学情,据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设计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不能违反本学科的专业常识。提问设计一定要注意现实性,不能脱离生活、学习的实际去设计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提问的语言必须严谨,不存在逻辑冲突的弊端;提问的语言必须明确,避免歧义,避免学生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提问本身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将提问设计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有的提问是分析性的,先从宏观上提问,再从微观上提问。比如:《祝福》一文是怎样描写祥林嫂的?在描写祥林嫂时,又是怎样描写祥林嫂的衣着、眼睛和面部表情的?有的提问是概括性的,要求回答者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比如:《桃花源记》一文的作者向往什么样的社会?对这种社会应该怎样评价?有的提问是综合性的,有的是针对一个词语设计的,有的是针对一个句子设计的。比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的“活该”包含哪些含义?《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的“风雨中的树叶”象征了祥子的命运,由此可以推知广大车夫有着怎样的命运?更多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观照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理性、更加高级的思考。比如,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从教材中发现自己还存在哪些知识点或技能点的缺漏?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教师还要善于针对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特点,巧妙地设计一些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这对于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每个班上,总有一些学生沉默寡言,总有一些学生答非所问,总有一些学生思维停滞。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应将提问设计得简单一些,给予他们更多的回答机会;对于答非所问的学生,教师在提问时应适当进行暗示或明示,避免学生信口开河;对于思维停滞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当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教师的提问最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当然,也不能太简单,那样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最好多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提问,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能给予学生相应的成功感。
教学语言的第三个实际运用是评价设计。所谓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达方式的一种客观的判断。这是一种口语式的判断,与书面式的判断多有不同。评价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思维互动,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和水平的议论,也必将获得学生的不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准备,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趋完善。这种评价看似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来看,教师的评价应以情感鼓励为主;从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来看,教师的评价应以理智剖析为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时代某个老师的某句肯定自己或否定自己的话,往往终身难忘,而且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教师一句有口无心的评价往往会左右学生的听讲情绪,甚至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理想时,总习惯于冷嘲热讽,以为这样就能促使这个学生及其他学生重视听讲、认真学习。但事实上,这种做法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对学生的评价并非不能出现批评的话语,但一定要适度,而且应以鼓励为主。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陷入停滞状态,为了打破尴尬局面,教师可以适当予以提示。如果学生依然回答不出,教师可以和颜悦色地询问他:“你对这个问题还没想清楚,是吧?你能认真开动脑筋,老师很高兴。我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你想不想听一听?”这样就等于给学生下了台阶,远比教师勃然大怒地训斥学生一顿的效果要好得多。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经过大脑,往往脱口而出。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说:“你反应真快,但还应当仔细一些,避免急中生错。”有的学生答非所问却并不自知,教师可以告诉他:“你的大思路是正确的,但具体的结论还有一些偏差。我建议你从其他角度去想一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这种褒中含贬的评价是比较高明的,往往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www.xing528.com)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一段精辟的话:“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教师要想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表达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教学语言的特质上,应当以精准、简明、生动、平衡、幽默为标准。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应当注重导语设计、提问设计、评价设计。这是提高教学表达技能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