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沿海古民居:西式洋楼建筑成果

广西沿海古民居:西式洋楼建筑成果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鸦片战争后,特别是中法战争后,受到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加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广西沿海地区很快便出现了西式洋房、商街骑楼等建筑式样。“总计北海大小洋楼,共二十二座”。受这些西式洋房建筑的影响,广西沿海地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一批由私人兴建的西式洋楼。

广西沿海古民居:西式洋楼建筑成果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中法战争后,受到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加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广西沿海地区很快便出现了西式洋房、商街骑楼等建筑式样。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被辟为对外通商的口岸。英、德、法等七国先后在北海建立了海关、领事馆、洋行、教会、学校等西式建筑,随后在钦州、合浦等地也出现了一批西式洋房建筑。“总计北海大小洋楼,共二十二座”。税务司公馆(已毁)和海关大楼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英国领事馆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国领事馆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北海现存有15幢西洋建筑,分别是:原英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885年)、德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05年)、法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887年,现为北海市迎宾馆)、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建于1891年)、北海海关大楼旧址(建于1878年)、德国信义会教会楼旧址(建于1900年,现在北海市公安局内)、普仁医院旧址(建于1886年,现位于北海市人民医院内)、贞德女子学校旧址(建于1890年,现位于北海市人民医院内)、会吏长楼旧址(建于1905年)、女修道院旧址(建于1925年,现为北海市机关幼儿园)、主教府楼旧址(建于1934—1935年,又称红楼)、双孖楼旧址(北海海洋附属建筑)、大清北海邮政分局旧址、涠洲天主教堂旧址(建于1869年)和涠洲岛城仔教堂旧址(建于1880年)。受这些西式洋房建筑的影响,广西沿海地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一批由私人兴建的西式洋楼。

图2-5 西方式民居——浦北县福旺镇莞塘吴斗星故居

西洋式建筑主要是券柱式或券廊式建筑。该类建筑以石头、砖、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西洋建筑的券拱结构,借助数的组合和几何形状塑造建筑的形体。利用雕刻线条及浮雕装饰。(www.xing528.com)

西式洋房是具西式风格的独栋小洋楼。自19世纪中期起,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埠一带上流阶层所专属,采用西方的建筑形式和新的工程技术、新型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所建造的住宅,是西洋文明和生活方式与中国文化交织的产物。这些洋房一般为二至三层,用券拱结构和外廊式样,四面或三面临空,常带花园。

位于广西东兴市的陈济棠故居为法式两层别墅,主体建筑楼群分主楼和副楼,两楼中间用弧形的天桥连接。青砖清水墙,纯白法式装饰线。平顶、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达8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花园面积达3000平方米。

钦州市钦南区龙门港镇东南小山坡上的申葆藩故居,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整栋楼房为钢筋水泥结构,平面略呈方形,外廊式三层小洋楼,每层正面中间均有半月形阳台,楼顶四角设有炮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