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堰村的来历及建筑特点

大堰村的来历及建筑特点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大堰村村委会说起大堰名称的来历,不得不提及孟宗政、孟珙父子二人。赵方闻捷大喜,令宗政管襄阳军政。后来,军队在此屯军数月,水坑变成了大堰塘。孟氏兵马经过此地休整,士气大振,为保卫襄阳,屡建战功。于是,张吉人便领众工匠,在大堰北边,用青石条及青石柱垒成了一个坐西向东的三进院落,院落有前门和后门,并在堰埂上用石条铺成环塘路近千米。张吉人还用大堰的泉水灌溉稻田,所产稻米年年向襄王府纳贡。大堰村名声愈显。

大堰村位于襄阳古城西26千米、卧龙镇西13千米处,东接垱铧村,西邻姚河村,南连西乡村,北靠徐台村,隶属襄城区卧龙镇。

大堰村村委会

说起大堰名称的来历,不得不提及孟宗政、孟珙父子二人。

绍兴三年(1133)冬,金国与刘豫军在击败宋襄阳镇抚使李横的主力后,派大将李成乘势进占襄阳等地。次年四月,南宋为了打破金军企图,派岳飞率军3万余人,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北上收复六郡。五月初六,岳飞一举攻下郢州(今湖北钟祥)。尔后,兵分两路,派张宪等东攻随州(今属湖北),自率主力直取襄阳。李成闻讯弃城北遁。十七日,宋军进驻襄阳。

孟宗政祖父孟安,山西绛州人,跟从岳飞征战有功;父亲孟林,随岳飞至随州,以后定居枣阳。(www.xing528.com)

孟宗政自幼豪放,有胆略,常出没疆场。开禧二年(1206),金将完颜董侵犯襄阳、荆州一带,宗政率领义士扼据险地,进行游击,夺取辎重甚多,宣抚使吴猎很器重他,补为承节郎、枣阳令。后京湖制置使赵方认为宗政具有雄才大略,呈报朝廷,转秉义郎,领京西数县,驻襄阳。嘉定十年(1217),金兵犯襄,宗政统领神劲、报捷、忠义三军,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三路人马,设埋伏与金兵血战,金兵败走。后又报枣阳危急,宗政得知,中午从襄阳岘首发兵,天将黑即抵达枣阳。奔驰如神,金兵为之震惊,连夜逸去。赵方闻捷大喜,令宗政管襄阳军政。

孟珙跟随其父孟宗政在征战中长大。孟宗政从襄阳驰援枣阳的时候,“宗政被檄援枣阳,临阵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孟宗政陷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孟珙带领骑兵冲入敌阵之中,临危不惧,敢冲敢打,终解父围。后来,金军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将枣阳城层层包围起来,孟珙毫无惧色,“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并出城袭击金军,“破寨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孟宗政、孟珙父子二人在镇守襄阳的时候,一日率军行进到今卧龙镇回龙湖的北边。适值酷暑,热浪袭人,人困马乏,兵马饥渴难当。忽见有个泉水坑,水清凉,泛泛而出。兵马奔向泉水坑边,狂饮猛喝,疲乏顿消。为了使后续兵马也能饮上水,孟氏父子令士兵把泉水坑开挖扩大。说来也怪,不管开挖多大面积,水深总是不超过五尺。后来,军队在此屯军数月,水坑变成了大堰塘。堰塘里的水,即使遇到暴雨如注,依然清澈见底,也不溢塘。孟氏兵马经过此地休整,士气大振,为保卫襄阳,屡建战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孟氏父子的丰功伟绩,就把他们的指挥驻地叫作孟家冲,把军马饮水的地方叫作饮马堰,俗称大堰。

到了明代,襄藩王走马西行,见大堰一带景色宜人,大米香纯,便令随从张吉人在此地修建巡驿,即巡视驿站。于是,张吉人便领众工匠,在大堰北边,用青石条及青石柱垒成了一个坐西向东的三进院落,院落有前门和后门,并在堰埂上用石条铺成环塘路近千米。张吉人还用大堰的泉水灌溉稻田,所产稻米年年向襄王府纳贡。大堰村名声愈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