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金黄小姐的故事流传既多又广。
相传,很久以前,在万山处住着两户人家,一家姓金,一家姓黄。两家夫妻已年过半百,仍无儿女。金、黄两家各在门前开了一块菜地,地中间扎了道篱笆。有一年春上,一棵葫芦秧钻出地面,正长在那道篱笆中间,也分不清是谁家的了。怪的是长到七月十五,四个老人来到地里,准备摘葫芦,还没等伸手,“通”一声,瓜把儿脱了,大葫芦掉在地上,一下摔成两半。只见眼前一道金光闪过,从葫芦中蹦出一个小女娃,迎风见长,转眼就成了漂亮的大姑娘。两家人老来得女,都争着是自己家的姑娘,这姑娘一会儿跑到金家,喊金家夫妻为“爹妈”,一会儿又跑到黄家,喊黄家夫妻为“爹妈”。两家经过合议,决定用两家的姓氏给这个葫芦姑娘取名叫“金黄”。
金黄小姐所处的时代,官方腐败,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为生计所迫,金黄小姐参加了农民起义,后来成了首领。
传说,金黄小姐率义军占领襄阳城,官兵围攻三年半没能攻下。城中粮食即尽。金黄小姐生计,将仅有的白米喂给猪吃,然后从城门洞,将猪赶出。官兵捉到猪,杀后见猪的肚子里都是白米,以为城中粮食充足。于是,放慢了攻城。后来义军援军到,内外夹击,官兵败退。因此,襄阳流传一民谣:太阳出来满天黄,金黄小姐困襄阳。战了三年六个月,猪吃白米人吃糠。猪吃白米刀下死,人吃谷糠活世上。
有说金黄小姐是抗元时期的义军首领,也有说原型是清朝时期白莲教起义首领王聪儿。
金黄小姐,又作金花小姐、金华小姐。《郧西县志·卷一·舆地·古迹》记载:“元时金花小姐征蛮王,建城于东营,亦名曰黄土城,不知何据。引《兴安府志》云,黄土故城在洵阳东一百二十里,坏堞尚存,即阊关司(今为土门区),而省志谓在县东六十里,则远不相及矣。”元末叶子奇《草木子·克谨篇》说:“徐州盗韩山童叛……其后天下处处盗起,陕西有金华娘子,江西有欧道人,山东有田丰,襄阳有莽张,岳州有泼张,安庆有双刀赵,四川有旻眼子,各据州郡。”杜棣生、杜汉华两位先生据此考证,金黄小姐原籍陕西(今安康洵阳县境内),是元末农民革命领袖韩山童部众。她在郧阳、竹山等地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推选孟海马为军事领袖,自己担任总指挥,一鼓作气攻下竹山县城,并乘胜进取房县、均县、谷城、南漳等县,同时派兵夺取了武当山;后从房县、南漳的山径小路隐蔽进军,矛头直指襄阳,最后攻灭襄阳路的达鲁花赤(即总兵)孛罗帖木儿。
王聪儿(1777—1798),湖北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江湖艺人出身,因嫁给齐林为妻,又名齐王氏。参加白莲教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义军统帅,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率众十余万纵横驰骋于鄂、川、陕、豫四省,英勇战斗了两年多,虽然最终因起义失败而自杀,但其所领导的起义军给予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是清王朝统治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营盘 摩旗山
襄阳古城西偏南约3千米处,有一个村子叫营盘。
营盘,兵营的旧称。俗话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之说。
营盘村东南边有琵琶山、虎头山,西边有万山等,是襄阳城的天然屏障,营盘村处在要塞之地,是过去兵家必争之地和安营扎寨最理想的地方。
传说,官兵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把金黄小姐的人马围困在襄阳城内三年零六个月。义军粮草所剩无几。金黄小姐想出了一条退兵计策。
这天正是中秋节,金黄小姐令城外的义军在万山南侧山上支起几十盘磨,每盘磨上套匹毛驴,磨眼里插上各路将官的旗帜,在驴尾巴上绑上鞭炮。鞭炮一点燃,几十匹毛驴围着磨盘飞快地转起来。金黄小姐又令将白米喂饱的猪从城门洞赶出。
官兵看到城外山上战旗飞扬,城内粮草充足,军心浮动,破城无望,便丧失了斗志,松懈了防备。义军乘机杀出城外,官兵溃不成军,只好弃了兵营,抱头鼠窜。
后来,人们称官兵安营扎寨的地方为营盘,义军支磨摇旗的地方叫作摩旗山。营盘、摩旗山名称由此而来。(www.xing528.com)
摩旗山名称的来历还有另说。清同治《襄阳县志》载:“县西十里,相传元人聚兵,尝摩旗于此,有冈峦起伏,凡九里,名九里冲。府志云,山形似旗,故名。”
如今的营盘已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成了繁华的都市。
千 弓
千弓村位于襄阳古城南约20千米、尹集乡正南9千米处,东接康咀村,西邻江庙村,南连聂营村,北靠庞岗村。
传说金黄小姐用“猪吃白米人吃糠”计策打败官军后,冲出襄阳城,向襄南转移,行至欧庙辖区一个岗岭上,人困马乏,而官兵紧追不舍。为了轻装上阵,金黄小姐把所带备用的1000张弓,埋在岗岭下一个水坑里,率军继续转移。
官兵一路追赶,听说金黄小姐埋了千张弓于土坑之中,官军头目下令士兵挖掘。久挖未见,官军头目又胁迫当地百姓一同挖掘。挖了几天,天降暴雨,挖掘之处变成了堰塘,千张弓得以保全。后来,人们就称所挖堰塘叫千弓堰,再后来,就把千弓堰附近的村庄叫作千弓。
卸 甲 山
卸甲山位于襄阳古城约25千米、尹集乡东南11千米处,东接文垴村,西邻鲁衙村,南连卢畈村,北靠聂营村。卸甲山为一土山小阜。阜顶面平坦,它高出周围耕地约10米,阜顶上西北高东南低,面积约500~600亩。
传说金黄小姐把千张弓藏在水坑后,继续前行。走到一高台上,正准备休息的时候,高台不远处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只见一支队伍快速向高台移来。是官兵追来了。金黄小姐所带人马连日奔波,加之道路泥泞、食物欠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身上又穿着几十斤重的盔甲,寸步难移。眼看官兵马上要追上了,金黄小姐果断下令,卸下盔甲。于是,兵士们把盔甲卸下了,轻装前进,甩掉了官兵的追击。传说卸甲山西南的一个小山坡,金黄小姐曾在此擦脂抹粉,因此人们称此坡为“胭脂坡”。
后来人们称此高台为卸甲山。
【链接】
2014年,考古人员在卸甲山发掘了一处大型春秋中后期至汉代的大型墓地。这些墓葬全部为土坑墓葬,出土了60多件文物,包括青铜器10余件、陶器近50件,还有少量玉器。出土的陶器多为磨光黑皮陶,大部分上有彩绘。青铜器包括青铜剑、铜箭镞、车马器等。
卸甲山村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