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山位于襄阳古城南5.5千米处,东北与双背梁子相连,南与大朱山相接,东西山坡极陡。扁山长4.28千米,平均宽1.4千米,面积约6平方千米,海拔459米,为襄阳城南山脉最高峰。
扁山,因其山脊狭长而得名。
扁山,旧作“匾山”,“匾”有一个义项同“扁”。
明天顺《襄阳郡志·卷第一·山川·襄阳县·匾山》记载:“匾山,在县南十里,其形匾,故名。”
光绪《襄阳府志·卷第二·舆地志二·山川·襄阳县·匾山》记载:“匾山,在县南十里,与白马山连,山脊仄于匾,故名。”
《襄樊市地名志》记载:扁山“位于襄阳城南5.5公里处,北接尖山,东北与双背梁子相连,南连大朱山,东西山坡极陡,山脊狭窄而扁长,故名,古称匾山。海拔459米,是市区最高的山峰。”
扁山与《帝王世纪》《路史》《绎史》等古籍记载的“伏羲崩葬南郡”的神话传说有关。
东汉皇甫谧著《帝王世纪》云:“伏羲葬南郡,在襄阳。”
南宋罗泌撰《路史》云:“伏羲……世纪云葬南郡,在襄阳。”(www.xing528.com)
清代马骕撰《绎史》云:“帝王世纪庖牺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崩葬南郡。”
据传,伏羲陨落之后葬在南郡襄阳的岘山中。世人为了纪念这位远古的帝王,在襄阳的紫盖山上用头修建了伏羲庙。庙中立有伏羲石像一尊,庙前有石制牌匾。直到南北朝时香火一直十分旺盛。后来,世风日下,战乱不断。已升天为神的伏羲帝看到这一切,心中痛惜,于是,化为凡人下界点拨世人。但是,当时在伏羲庙的一位年轻人,不仅不领情,还对伏羲石神像不敬。伏羲一气之下引来一阵天罡雷风,刮倒了紫盖山上的伏羲庙,庙石散落山中;庙中伏羲石像,飞落到南边化为一座山峰,因此山奇险陡峭,故俗称尖山;庙前的石制牌匾,刮到了群山间,化为一座山峰,因这座山是伏羲庙的牌匾所化,又形似匾,所以被襄阳人称为匾山,后讹音为扁山。
今扁山有泉眼,俗称活水窝子。活水窝子所形成的泉水坑面积约15平方米,池呈椭圆形,水深约2米。池内有数股泉水向上泛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浪花。过去,活水窝子是附近居民主要饮用水源地。泉水顺着扁山与尖山所夹山谷源源不断地流淌,形成溪流,成为襄水分支的一个源头。
扁山多奇珍。这里山陡树稀,岩多草盛。据统计,此处有约300种植物,其中有近200种木本植物、上百种药材。扁山山势东峭西陡、南缓北秀。危石兀立、怪石嶙峋,犹天外飞石,如海豚冲天,似雄鹰展翅,像猛虎下山……岩石多含锰、石灰石等物质,约形成于远古时期的震旦系。
扁山多异闻。山顶有“玉担石”。传说是金黄小姐避难时挑上去的两捆柴,也有传说是真武修行时练恒心,每天把这两块石头从山脚用扦担挑上山,第二天又把它挑下山,如此反复,日久终于修成正果。西北麓有“刘秀洞”。传说王莽撵刘秀,刘秀藏身此洞,洞中有虎不伤其身,反出洞为其守护,因此而得名。
扁山多丽景。扁山集奇、险、秀、峻于一峰,可瞰城郭、俯平川、观绿植、看云海、赏日出、品彩霞、鉴奇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扁山是城南第一峰,是登山爱好者的挑战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