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古城南4千米处的凤凰山,与画凤点睛的神话故事有关

襄阳古城南4千米处的凤凰山,与画凤点睛的神话故事有关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凤凰山位于襄阳古城南4千米处。凤凰山,又名凤林山。凤凰山名称的来历,源于一个“画凤点睛”的神话故事。凤凰山下旧有凤林关。凤凰山下乃荆襄古道所经,斯地凭山为峻,滨江为险,扼水陆门户,为襄阳南向咽喉之地,历代多于此设关筑隘,凤林关由是得名。孙坚以得胜之军而轻敌,路经凤林关时,被埋伏在岘山间的黄祖军击毙。因有凤凰之说,故名为凤林寺。近世在凤凰山延伸出的一个独峰上,重修凤林寺,俗称观音阁。

襄阳古城南4千米处的凤凰山,与画凤点睛的神话故事有关

凤凰山位于襄阳古城南4千米处。东北接癞毒山,西北邻岘山主峰,西南连谷隐山。海拔281.06米。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1.88千米,宽约800米,面积约150公顷。

凤凰山,又名凤林山。

《舆地纪胜·襄阳府》记载:“凤山,在襄阳东南十里,梁韦睿于山立寺。”

清同治《襄阳县志》记载:“凤凰山,在县南七里,梁武帝立寺其上,今废。其南凤林关、凤凰亭、凤凰滩俱因山得名。”

清光绪《襄阳府志》又说:“凤凰山,在县东南十里,一名凤林山。”

凤凰山名称的来历,源于一个“画凤点睛”的神话故事。

晚唐杜光庭《仙传拾遗·蔡女仙》记载:“蔡女仙者,襄阳人也。幼而巧慧,善刺绣,邻里称之。忽有老父诣其门,请绣凤。眼,毕功之日,自当指点。既而绣成,五彩光焕。老父观之,指视安眼。俄而功毕,双凤腾跃飞舞,老父与仙女各乘一凤,升天而去。时降于襄阳南山林木之上,时人名为凤林山。后于其地置凤林关,关南山侧有凤台,敕于其宅置静贞观,有女仙真像存焉。云晋时人也。”

凤凰山下旧有凤林关。凤凰山下乃荆襄古道所经,斯地凭山为峻,滨江为险,扼水陆门户,为襄阳南向咽喉之地,历代多于此设关筑隘,凤林关由是得名。据考证,凤林关遗址东临汉水,西靠凤凰山,北起岘首山,南至观音阁,是长约2千米的一个狭长走廊。

目前可知,明确记载襄阳凤林关的最早史籍当为成书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由陶岳所著的《五代史补》。其后,文人笔记、佛教语录及地方志书等多有述及。

《五代史补·梁震裨赞》记载:“……时季兴至襄州,就馆而心动,谓吏曰:‘吾方寸扰乱,得非朝廷使人追而杀吾耶!梁先辈之言中矣,与其往而生,不若去而死。’遂弃辎重,与部曲矫健者数百人南走。至凤林关,已昏黑,于是斩关而去。……”

宋代庄绰《鸡肋篇·卷中》记载:“河州凤林县凤林关,襄阳府襄阳县凤林山凤林关,严州遂安县有凤林乡,弘农郡隋改曰凤林郡。婺州金华县、梓州射洪县皆有金华山。如龙门、丙穴之类,亦有数处。”

北宋李遵勖编纂《天圣广灯录》记载:“时有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太子谷中垂缰非,凤林关上羊祜碑。’ 进云:‘恁么则昔时谷隐,今日当堂也?’师云:‘楚山突屼三冬秀,汉水弯环四季清。’”

南宋禅僧赜藏所辑《古尊宿语录·卷九》记载:“上堂云:‘襄阳荡荡广阔而无际无涯,汉水滔滔深远而有终有始,岘山一带横贯乾坤,楚岫千峰竖该日月,凤林关下直透荆南,来往游人且无障碍。诸上座尽是透关底人,作么生是透关底句。试道看,拟议千差路,回光万里程。’”

南宋王象之编纂《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记载:“凤林关,‘《类要》,在襄阳县’。”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九·湖广·襄阳府》记载:“岘山,府南七里,亦曰南岘。……今凤林关在山上。……凤林关,在府南七里。又府南九里有观音阁关。”

清同治《襄阳县志》记载:“凤林关,距城七里,在凤凰山南麓,为凤林渡,昔刘景升设伏毙孙坚即此。”又:“山腰为南北通衢,实为郡城门户。”

凤林关之战令凤林关天下知名。

东汉末年,豪强四起,以强凌弱,相互兼并,从而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襄阳处于南北势力争夺的边缘,三国时在这里发生了大小战役十余次,其中“刘景升(刘表)设伏毙孙坚”就发生在凤林关。东汉初平二年(191),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刘表派大将黄祖设防于樊城与邓塞间,被孙坚击破,遂围襄阳。孙坚以得胜之军而轻敌,路经凤林关时,被埋伏在岘山间的黄祖军击毙。经过这次激战后,东吴力量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初平二年(191),(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黄祖)祖军士所射杀。”南朝宋裴松之为此文作注时引《典略》曰:“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三国演义》第六、七、八回作了精彩演绎。

凤林关之战是三国前期的一场重要战役。战争以孙坚殒命、刘表取胜告终,但这并非最终的结局。从此,孙策孙权与刘表、黄祖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

凤林关也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北宋哲宗时曾任太学博士江陵府学教授的胡安国,就写了一首《过凤林关》的诗:

马首西南二十年,每经关左重留连。

殷勤拂石临流水,邂逅凭栏倚暮烟。(www.xing528.com)

千古物情吟不尽,四时风景画难传。

何人可作隆中伴,作结比邻买钓船。

过去凤林山上建有寺,称凤林寺。据说凤林寺是梁武帝建,又说是梁韦睿建,也可能是梁武帝令韦睿建,不可详考。

凤林寺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东晋初年,有两位僧人乘一只满载金银的船顺水而下,欲往南方寻一圣地建寺修行,行至襄阳城南转弯处遇一险滩,船翻金沉,其金银化做凤凰腾空而去。两位僧人大惊,便打消南去的念头,就在此建寺。因有凤凰之说,故名为凤林寺。距凤林寺不远汉江中的滩,叫凤凰滩。

凤林寺唐初时尚存,有宋之问《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诗为证:

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

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浩然也有《游凤林寺西岭》的诗,此时寺当犹存。

凤林寺因长久失修,加之战争等原因毁废。近世在凤凰山延伸出的一个独峰上,重修凤林寺,俗称观音阁。寺院面积不大,然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钟楼等一应俱全。寺院居高而建,汉江从山崖下流过,登高望远,俯视滔滔江水,令人心旷神怡。大雄宝殿和中殿之间,有一个广场,虽只有一席之地,却是凤林寺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据当地人说,此处夏天无蚊虫,冬天不积雪。因此,平日有许多人到此上香许愿。

寺院后方崖壁下有凤凰池。池畔东北突起处,有“副总戎来将军去思碑”。来将军是唐玄宗时代人,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后在襄郡为官。如今有千余年了,碑文剥蚀不可辨识。

凤林山南有孟浩然墓。

新唐书·孟浩然传》载:“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到宋初,不知为何,孟浩然墓失其所在。宋代庄绰在《鸡肋篇》中写道:“余尝守官襄阳。……孟浩然葬凤林关外,后人迁其墓碑于谷隐寺中。”

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曾撰《襄阳咏史》组诗。其二十《凤林》:“天宝诗人去却回,果曾北阙上书来。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

【链接】

蛛丝拉金船

在襄阳城南的观音阁庙东,有一个天然的石头池子,面积约一百多平方米。据说池与山泉相通,终年水不枯,原来叫莲花池,后来有人在西池壁上刻“凤凰池”三字,因此改称凤凰池。

传说,观音阁庙门前有一个大蜘蛛网,网中卧一大蜘蛛。有个识宝汉子从庙前过,见那蜘蛛奇特,向庙主要那蜘蛛,庙主问为什么,不说明原因就不给。识宝汉子只好说明原因:“莲花池内有一金船,若要拉起池中金船,必须用此蜘蛛之丝才能把船拉出。”

庙主听后,为了得到金船,不同意转让蜘蛛。于是,他把蜘蛛投入池中,蜘蛛一边吐丝,一边沉入水底,将蛛丝拴在金船上。庙主大喜,就往上拉。当金船快浮出水面时,小和尚也赶上来帮忙,两人合力一拉。不料,用力太大,丝断船沉,从此金船再也无法拉起来了。现在,如果天气好,人们站在池边细看,还能看到“金船”放出的一道道金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