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单家祠堂:从家族祠堂到文化旅游亮点

襄阳单家祠堂:从家族祠堂到文化旅游亮点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系清末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家族祠堂,故名。单家祠堂因单懋谦、单懋德兄弟高中进士,不断发迹,光耀门楣而建,约成于1879年前后。1949年后,单家祠堂为襄阳专署妇联办公场所。2018年8月3日,襄阳市文体新广局通过法律途径正式收回单家祠堂的管理权并及时将祠堂申报为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襄阳市文物部门依据《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的原则正在对单家祠堂进行修缮,计划将单家祠堂打造成为襄阳市文化旅游的又一个亮点。

襄阳单家祠堂:从家族祠堂到文化旅游亮点

单家祠堂位于襄城区古城街道昭明台社区北街南段西侧(北街26号)。因系清末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家族祠堂,故名。1984年10月,襄樊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襄樊市文物保护单位”。

单懋谦(1802—1879),字仲亨,号地山,襄阳人,晚清官员。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恩科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为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三年至六年,于襄阳办团练,拒太平军同治十一年(1872),拜文渊阁大学士。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丁忧期间,回襄阳鹿门书院讲学,擢拔英才。光绪五年(1879)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精诗词,工书法,有《岘云山房遗稿》存世。

北街·单家祠堂

单懋谦祖籍河南淅川县,明末清初迁居东津湾,嘉庆元年(1796)徙居襄阳城内。今东津镇简坡村和东津社区老街南街仍有单懋谦家族后人,其中东津老街南街尚有清代祖屋数间、存有单懋谦祖父单秉鉴墓志铭、祖母陈关二夫人的“诰赠一品夫人”碑和兄长单懋德墓碑。单懋谦逝后葬于襄城区黄龙山。单家祠堂因单懋谦、单懋德兄弟高中进士,不断发迹,光耀门楣而建,约成于1879年前后。(www.xing528.com)

单家祠堂系清代襄阳典型天井院落式建筑。整个院落由大门、中堂、后堂三个主要部分和围廊组成,天井分为两进。一进院落由大门、中堂和东西两廊围合成狭长小天井,天井前后进深仅3米;二进天井由中堂、后堂和东西两廊围合组成,天井呈方形,5.5米见方。两进天井院落由狭变方,高深比也由深窄变得较为开阔,空间变化丰富。整个院落前、中、后三厅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75平方米。单懋谦是正一品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为显示其身份,祠堂内梁斗拱,全是大象鼻子似的木构架,屋檐马头墙上浮雕有大象图案。

单家祠堂是襄阳北街唯一保留下的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单家祠堂是中共党组织从事地下活动的重要场所。1937年,董必武与湖北省建设厅长石瑛交涉,在单家祠堂内举办一个名为“棉花改进所合作社”、实为鄂北中共党组织培养抗日骨干的训练班,时左觉农、黄火青等同志于此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后,单家祠堂为襄阳专署妇联办公场所。20世纪90年代,单家祠堂曾作为襄阳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有关襄阳革命历史的文物。1991年,文物部门曾对单家祠堂进行落架大修。2004年,襄樊市文化局与襄樊市某商会签约,将祠堂交后者托管,商会承诺在祠堂内进行茶艺表演并附带销售文化旅游产品。2012年9月,该商会私自将祠堂转给他人开设服装店。2018年8月3日,襄阳市文体新广局通过法律途径正式收回单家祠堂的管理权并及时将祠堂申报为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襄阳市文物部门依据《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的原则正在对单家祠堂进行修缮,计划将单家祠堂打造成为襄阳市文化旅游的又一个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