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的襄城地名撷萃,昭明台是城中著名胜迹,夜色令人震撼

重建的襄城地名撷萃,昭明台是城中著名胜迹,夜色令人震撼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昭明台位于襄阳城中央,十字街北侧约100米处,为城中著名胜迹,始建于南北朝南朝梁,系纪念昭明太子萧统所建,故名。昭明台夜色昭明台多次修建,多次毁坏,其名亦多次更改。1992年初,襄樊市(地级)重建,至1993年9月建成,名“昭明台”,楼台南北两面分别嵌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昭明台”石刻匾。今之昭明台,占地面积0.15平方千米,横跨襄阳城北街南端街口,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阁楼建筑。

重建的襄城地名撷萃,昭明台是城中著名胜迹,夜色令人震撼

昭明台位于襄阳城中央,十字街北侧约100米处,为城中著名胜迹,始建于南北朝南朝梁,系纪念昭明太子萧统所建,故名。

昭明台夜色(刘海容提供)

昭明台多次修建,多次毁坏,其名亦多次更改。

南朝齐末,萧衍为雍州(东晋侨置,南朝宋改为实置,治襄阳城)刺史。齐中兴元年(501),萧衍兵发襄阳,攻占建康(今南京市),灭齐;次年改元称帝,建立梁朝,史称“萧梁”与“梁武帝”。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是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丁令光(后封贵嫔)。齐中兴元年(501),萧统生于襄阳,梁天监元年(502)十一月被立为太子。萧统幼学五经,好诗赋,成年后招纳一批文人学士编纂而成《文选》30卷,选录先秦到南朝梁八九百年间、100多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萧统其寿不永,30岁病亡,谥号“昭明”,故史称“昭明太子”,所编《文选》亦称《昭明文选》。萧统病亡后,其弟萧纲即在襄阳城修建楼台以作纪念,始名“文选楼”,故清乾隆《襄阳府志》称“文选名楼,实始于梁”。

唐时,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天下为15道,其中山南道治襄阳城,监察区包括襄州等17州。时,襄阳称襄州,“文选楼在城内刺史院,当即都督府治所”,因有李阳冰(唐代书法名家)篆书“山南东道”四个大字,并有所书碑于此,故又称“山南东道楼”。其后,该楼毁坏。

南宋时,淳熙九年(1182),礼部侍郎齐庆胄镇守襄阳,次年“理其遗迹,复建为文选楼”,时陈棋为之作“文选楼记”;端平年间,襄阳失守,楼毁,李阳冰篆书碑刻亦“芜没”;淳祐十一年(1251),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命都统高达帅师复襄阳,守臣程士元复创层楼,下跨市路”,并“于故址稍有迁改”。

元时,襄阳守将杨珪为了彰显“围襄六年而克之,遂以取宋,南薄岭海,莫不率服”的胜利,在“故山南东道节度之牙门,作新楼于其上”,时姚燧题名“南平”,并为之作记。

明时,初年,改为钟鼓楼,在台座四角“增设花楼,置铜鼓、漏刻”,击打报时,故俗称钟鼓楼、鼓楼;其后,题名“昭明文选楼”;嘉靖初,分巡下荆南道(治襄阳城)王佩(后升任湖广副察使)“抚襄及三载”期间扩建,于嘉靖三年(1524)完工,改名“镇南楼”,并礼请鲁铎为之作“镇南楼记”;万历初,襄阳府知府万振孙题名“昭明楼”,所题匾名嵌于楼台北面;崇祯末,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先后攻占襄阳城,该楼被毁。

清时,顺治年间,抚治郧阳(襄阳府属其管辖)、都御史赵兆麟重建,定名“昭明台”,并勒碑记之。清末,襄阳名士万芳撰《襄阳好》10首咏赞襄阳美景,第一首称“襄阳好,第一是萧楼。唐道南东横地出,汉江西北接天流,城郭画中收”。(www.xing528.com)

民国时,二十九年(1930),辟作鄂北图书馆,藏书数万册;抗日战争初,图书转藏郧阳;1938年11月,因日军空袭,部分建筑被毁;1940年6月1日,日军侵入襄阳城,大肆焚掠,楼毁台存。

民国时期昭明台

1954年,台座东西两侧建房,设立襄樊市(县级)图书馆。

1956年,列为襄樊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夏,受久雨浸泡,台座东南塌陷,为安全计,台座被全部夷平。

1992年初,襄樊市(地级)重建,至1993年9月建成,名“昭明台”,楼台南北两面分别嵌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昭明台”石刻匾。

2008年2月,开工改造为襄阳(樊)市博物馆,同年11月竣工,12月对公众开放。

今之昭明台,占地面积0.15平方千米,横跨襄阳城北街南端街口,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阁楼建筑。主体建筑上下通高34米,其中台基券洞,洞高4.5米,宽3.5米,通达南北;台顶中央建三檐两层歇山顶楼房,每层5间,高约15米;台座四角各建角楼,两两对称,其中南侧两楼分别为钟楼、鼓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