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侯巷位于襄阳城东南隅,今属绿影壁社区。该巷呈东西走向,西起南街,东止内环路,其中北侧分别与曲径巷、冯家巷相交。
陈侯巷的得名,曾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说法有:一是陈姓侯爵或陈姓侯王在此居住而以姓氏和爵位命名;二是陈姓、侯姓人家居住此巷而以双姓命名;三是此巷在襄阳南边城墙以北,且相距很近,以“城后”谐音命名;四是与戏剧故事《珍珠塔》有关。
陈侯巷
查诸方志典籍资料,陈侯巷得名自有出处。
《襄樊市地名志·街巷地片·襄阳片巷名·陈侯巷》(1983年版)记载:“陈侯巷,传说古时巷内有一姓陈的封建侯王,故名。呈东西走向,西至南街,东至襄阳东城墙边,长0.6公里,宽4米。系居民住宅区。”
《襄阳县地名志·泥嘴公社·木桥大队·陈猴祠堂》(1983年版)记载:“陈猴祠堂,位于涂家湾西北约1公里”。当地传说,陈姓先辈有一小官在朝圣见驾时举止不雅,皇帝称他为猴子。猴子乃成为皇封。后陈姓修建祠堂,取名陈猴祠堂。”
陈猴祠堂地处305省道西侧。据走访,陈侯居住襄阳城内,其家族墓地位于“陈猴祠堂”北侧,现存一通“皇清待诰文林郎内阁中书东桥陈公孺人潘太君合墓志铭”。
“内阁中书东桥陈公”为何许人?光绪《襄阳府志·卷第二十三·人物志·历代人物·陈一揆》记载:“陈一揆,字符公,号东桥。康熙庚午举人,官内阁中书,富而好施,分产赡族,割负郭地为义冢,任修试院,重建忠烈祠。知府范明宗欲置前妻之子以死,以问一揆。一揆上书数百言,言:‘公纵有拂意,以公之德,不得于子,必得于孙。一时之气易忍,百年之悔难追。揆断不作江充之事。’范为泣下,父子如初。卒年七十九岁,祀乡贤祠。子恢绪,孙中坦、中立,俱贡生。”(www.xing528.com)
陈一揆富而好施。同治《襄阳县志·卷二·建置·祠祀》记载:“文昌祠……程其成碑阴地庙记,内阁中书陈一揆酬价助资修樊侯祠,置无主水旱田壹分,坐落华严坪。”无独有偶,华严坪陈猴祠堂一带的古称,为光绪年间襄阳县下辖七十二“方”之一,因其地旧有华严寺而得名。
内阁中书是何等官职呢?清代官名,掌撰拟、记载、缮写、翻译等事,正七品官。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
陈一揆于康熙庚午即1690年中举,然后考授内阁中书。其身处乡野,猝赴京城,朝圣面君,惊惶如猴,情实可堪。其官秩较低,接近枢要,名重乡梓,急公好义,人们感恩溢美,易猴为侯,亦不无道理。
综上所述,陈侯巷得名明矣。因清康熙间七品内阁中书陈一揆居此,后进京面圣,举止不雅,皇帝谑之如猴,人们讹猴为侯,或易猴为侯,故名。
陈侯巷,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据清乾隆《襄阳府志》载:此巷东南,明代建有“文昌祠”。该祠“在文教坊府学东,相传祠址为明府学旧基,故明时祠隶学中,今则自为祠。祠之前有魁星楼,在城(上),(康熙时)知府杜养性建,(雍正时知府)尹会一修,今(乾隆时)署襄(阳县)令陈文枢重修”。此巷东南,明代还建有“会仙观”。该观在“明故襄王府东。嘉靖中,瘫痪何道遇仙于礤礤石,一药而愈。(襄)庄王建楼居之,名曰‘会仙’。毁后,复有小彭(道士)遇仙于南关,亦一药而瘫痪愈,王复建楼以居之,土人呼为‘会仙楼’。观旁有井,王饮之而甘,题曰‘襄阳第一泉’,勒碑美之,碑存”。后经变故,今“文昌祠”“魁星楼”“会仙观”“会仙楼”“襄阳第一泉(井)”及碑等皆不复存在。
陈侯巷,旧时巷东南、东北一带,辟有菜园,有菜农10余户居住在此,其中东南有倪姓菜农3户,称“倪家园子”,东北有刘姓菜农3户,称“刘家园子”。巷东南地方为襄阳城东南片区低洼之地,雨、污水汇积于此,蚊蝇滋生,人迹罕至。1949年后,这一地方建有襄阳军分区军械所。1958年前后,当地菜农组织起来,建立蔬菜生产队,属襄樊市(县级)襄城街道办事处(1960年5月改建为襄城人民公社)。1969年后,相继建立襄城制镜厂、襄城织布厂等,属襄城人民公社社办企业。20世纪70年代,此巷东端建有襄阳军分区射击打靶场;蔬菜生产队改建为绿化队,为城区绿化用树培育苗木,改属襄樊市园林部门。20世纪80年代,沿巷两侧先后建有分属不同单位的居民住宅楼。1993年,襄阳城墙东南角上复建“仲宣楼”,继尔在仲宣楼下、陈侯巷东段南侧建成“仲宣楼文化广场”,广场中心立有王粲(仲宣)大型石雕塑像,成为城市游乐一景。旧时,陈侯巷路面西宽东窄,西宽约为4米,东宽仅有2米,泥土路面。20世纪70年代,路面扩宽到五六米,多为砂石路面。1986年6月,拓宽改造,长608米,宽7米,水泥路面。1993年后,改造始成今状:呈东西走向,西起南街,东止内环路,其中北侧分别与曲径巷、冯家巷相交,全长630米,宽12米,中间为行车道,水泥路面,两侧设人行道,水泥预制方形彩砖铺面,各植行道树一行;两侧重要地物有襄阳健桥医院[原湖北省工业建筑总公司第一工程公司(一〇二)医院]、仲宣楼农贸市场、襄阳市城市排水管理所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