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城地名撷萃:仁义巷,清代由单、杨两大户人家互讲仁义而得名

襄城地名撷萃:仁义巷,清代由单、杨两大户人家互讲仁义而得名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仁义巷,因清代居住此巷的单、杨两大户人家互讲仁义,互让宅地,致使巷道扩宽,方便通行而称此名。2016年8月,为弘扬正气,传承美德,正式更名“仁义巷”。这样,由于单、杨两家互讲仁义,使“巷道子”让宽不少,不仅行人、挑担、骑马等易过,而且连3架牛车也能并排通行。这一佳话,不仅为“仁义巷”之名,也为“仁义巷”之实,增色不少。仁义巷,旧时路面为泥土路面。

襄城地名撷萃:仁义巷,清代由单、杨两大户人家互讲仁义而得名

仁义巷,因清代居住此巷的单、杨两大户人家互讲仁义,互让宅地,致使巷道扩宽,方便通行而称此名。原名“西巷子”,位于襄阳城北街北段西侧,并与“东巷子”相对应的一条街巷,故名。2016年8月,为弘扬正气,传承美德,正式更名“仁义巷”。

北街·单府

清代后期,住在此巷的单家、杨家,均是襄阳城内名门望族。其中单家主人单懋谦,清道光年间进士,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曾为咸丰帝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时称“单宰相”,位高权重;杨家主人杨君磐(子杨吉禄),为安襄郧荆道总绅士,兼营航运,号称“襄阳船王”,财大气粗。单、杨两家,一住巷北,一住巷南,门对门,隔巷为邻。平时,两个家族有些成员,不免倚仗权势,相互角力,或借起梁造屋,越界占地,把这一街巷挤占得只剩几尺宽,人们从这里经过,挑担换不成肩,骑马调不过头,十分压抑,称此巷为“巷道子”。

有一年,杨家扩建宅院,把墙基向外拓展,挖到“巷道子”中间。单家见状,就去理论,指责杨家占了自家宅地。杨家并不示弱,讲“巷道子”是杨家宅地。两家因之闹得不可开交,连襄阳县衙、襄阳府衙都为此左右犯难,不敢贸然调解。单家见杨家不理睬、不收手,就写了一封家书,由单大少爷火速进京交单懋谦,想借用当朝宰相势力压住杨家。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还真如此。单懋谦看过书信,左思右想,提笔写道:“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并教训单大少爷,眼光莫短浅,要讲仁义,留下好名声,指使他不仅一墙不争,还要让出两墙,方便街邻。单大少爷体谅父亲的一片苦心,第二天便离开京城返回襄阳。到家之后,赶紧雇工请人,拆除临巷旧院墙,退后三尺修建新院墙。附近街邻看到单家让宽了“巷道子”,无不交口称赞单家讲“仁义”,单宰相肚量大,行善事,积功德。杨家见单家非但没有倚仗权势,而且主动退让宅地,自己也不能不仁不义,多占宅地,坑害他人。于是,随即叫停所请工匠,也把自家宅院院墙退后数尺重修。这样,由于单、杨两家互讲仁义,使“巷道子”让宽不少,不仅行人、挑担、骑马等易过,而且连3架牛车也能并排通行。(www.xing528.com)

此外,此巷中段南侧旧时建有“张湘太医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据同治《襄阳县志》记载:“张湘,字岳来,康熙己卯(1699)贡生,品端学邃,因母病遂习歧黄,湖广总督李辉祖素重之。湘常训子孙曰‘读书须力行,力行未必到圣贤,不力行则流入禽犊’。”相传康熙有一公主患皮肤病,张湘为她治好。康熙十分高兴,予以赏赐。但张湘赐官不做,赏钱不要,只求在襄阳城建家宅,为民治病。康熙答应所求,为张建成三进大宅院,赐名“张湘太医院”,并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手书“九岭凤社”巨匾一块赏赐。张湘日后行医,宅心仁厚,救人危难,医德医名远播。这一佳话,不仅为“仁义巷”之名,也为“仁义巷”之实,增色不少。

仁义巷,旧时路面为泥土路面。民国后期,巷两侧建筑除南侧中段“张湘太医院”旧宅外,北侧多为菜地,有赵、刘、李姓等菜农住此,东端巷口北侧为国民党襄阳县县长郑家烈私宅。1958年,改为“三合土”路面。1973年后,改为沥青路面。2019年8月,经改建而成今状:呈东西走向,东起北街,西止内环路,长300余米,宽5米,混凝土路基,上覆小方块(15厘米见方)瓷砖,东端巷口镶“仁义巷”不锈钢匾一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