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城地名撷萃:襄阳新街的变迁与新中国时代的发展

襄城地名撷萃:襄阳新街的变迁与新中国时代的发展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街位于襄阳城内中北部。清代,襄阳县县衙和安襄郧荆兵备道守备司驻于此且两两相对而形成街道。由于街道两侧衙署门前设有棚栅防护,每晚关闭,戒备森严,得名“老棚街”。辛亥革命时期,革故鼎新,摒弃旧名,改称“新街”。新街,旧时两侧民居不多。新中国成立后,新街变化很大。新街,旧时路面中间铺青石条,两侧铺鹅卵石,临街官衙与民居门前各垒青石台阶,阶沿下设排水明沟。

襄城地名撷萃:襄阳新街的变迁与新中国时代的发展

新街位于襄阳城内中北部。清代,襄阳县县衙(含监狱,监狱系其组成部分)和安襄郧荆兵备道守备司驻于此且两两相对而形成街道。由于街道两侧衙署门前设有棚栅防护,每晚关闭,戒备森严,得名“老棚街”。辛亥革命时期,革故鼎新,摒弃旧名,改称“新街”。

新街,旧时两侧民居不多。东端北侧,即清安襄郧荆兵备道守备司驻地,原有“二郎庙”,沿此庙有一小巷向北经“吃汤元坑”折向西通“东巷子”,俗称“二郎庙巷”;西段北侧与“东巷子”相距之间,为一“花红(果树)”园,树木凋零后改作菜园;东端南侧为一空旷场地,场地西侧为清襄阳县衙;西端南侧为清末襄阳府、民国时期湖北省第五区行政专员督察公署所属邮政局

新中国成立后,新街变化很大。东端北侧,建有襄樊市(县级)粮食仓库与粮食加工厂;紧邻该粮食加工厂西侧,建有襄阳专署(后名襄樊市)公安处(局),初建时,占用“二郎庙巷”与“吃汤元坑”;再西,类同公安处(局)方式,先后建有法院、检察院、财政局、人民银行等省、市直属或管辖行政、政法机关;东端南侧,旧时空旷场地辟作“青年广场”,主要为襄阳专署等召开群众集会场所,后于20世纪70年代,改作襄樊监狱院区;原民国时期襄阳县监狱(即清县衙)被改建为湖北襄樊监狱;再西,1963年建有襄阳专署招待所,后改作《襄阳报》编辑部,再后改为《襄阳日报》社社址;最西,旧时邮政局区域,部分改作襄阳地区邮电局襄城支局,大部分改作襄阳专区(署)财经干校校址。(www.xing528.com)

新街,旧时路面中间铺青石条,两侧铺鹅卵石,临街官衙与民居门前各垒青石台阶,阶沿下设排水明沟。1958年,改道为“三合土”路面。1964年,改为沥青路面。1982年,改为柏油路面。2000年后,改造而成今状:呈东西走向,东起荆州街,西止北街,北侧与管家巷相交,长480米,宽5~7米,沥青路面,两侧各设人行道,水泥预制方形彩砖铺面,各植行道树一行;沿街重要地物有湖北襄樊监狱院区、襄阳银监分局、《襄阳日报》社等,东端街口隔荆州街正对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襄阳市政协办公院区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