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城地名撷萃:东街的历史与现代开展

襄城地名撷萃:东街的历史与现代开展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街,因是从襄阳城中心十字街向东延伸至东门的一条主要街道,故名。清代与民国时期,政局多变,经济凋敝,东街日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东街建设日新月异。东街·襄阳剧院东街街道,旧时路面为中间一横两边一竖铺青石条,再沿两侧铺鹅卵石而成,总宽约7米。几经变迁,今东街两侧重要地物有市鼓楼商场东营业大楼、市中心医院、市新华书店、襄阳影剧院、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等。

襄城地名撷萃:东街的历史与现代开展

东街,因是从襄阳城中心十字街向东延伸至东门的一条主要街道,故名。始称无考,从明代至今,除1966年秋改名红卫东路,1979年8月恢复原名外,一直沿称不变。

东街呈东西走向,在十字街分别与南街、西街、北街相交,由此向东,沿街南北两侧先后与铜鞮巷、石壶巷、慧安巷、集锦巷、王府口巷、冯家巷垂直相交,并在中段、东段依次横穿荆州街、内环路,最后穿襄阳城墙与东门桥相接。

旧时,东街长870米,宽窄依不同时代变动,是襄阳城内东西通行与进出襄阳城以东方向的主要通道,沿街建筑历朝历代多有变动。明代,襄阳城型制定型后,第一代襄王朱瞻墡徙封到此,其王府建在东街南侧,自今王府口巷向东延伸一里许,占地面积约为整个襄阳城五分之一,建筑规模庞大。

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十一,张献忠以二十八骑赚开城门,进入襄阳城,火焚襄王府,杀死第七代袭封襄王朱翊铭。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初四,李自成攻占襄阳城,第二年三月改襄阳为襄京,设官置守,“修襄王宫殿居之”,七月称“新顺王”。

清代与民国时期,政局多变,经济凋敝,东街日渐衰落。其中1940年5月,日寇飞机轰炸襄阳城,东街与荆州街交叉口西北侧三宫(东宏庆宫,中净乐宫,西皇宫,俗称三皇殿)多数建筑被炸毁;东街与荆州街交叉口东北侧原为襄阳城内大户杨氏的杨家祠堂(1948年夏,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的司令部设此;同年7月,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发动襄樊战役,于7月16日攻入襄阳城,在此活捉康泽)。民国末年,东街败象日显,临街仅有少数房屋,多为菜地,其中街东段为几家磨坊和种菜农户住房,街西段为香铺、蜡铺、竹篾铺及卖油条之类的小吃店铺。(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后,东街建设日新月异。其中1951年,在原宏庆宫地域建立襄阳专署人民医院(今襄阳市中心医院);1954年,在东街与荆州街交叉口东南侧建立襄阳高级中学(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1965年,湖北省建筑工程一公司进驻襄樊市,在原杨家祠堂地域修建办公用房;1966年,在东街与慧安巷交叉口东北侧建立襄阳服务大楼;1982年12月,在东街东端北侧修建襄阳影剧院;1984年1月,在东街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北侧设立县级襄城区政府机关。此外,沿街两侧相继建立市鼓楼商场东营业大楼、襄阳地区新华书店(今襄阳市新华书店)、襄阳地区邮电局营业部(今属襄阳市邮政局)、襄阳报社印刷厂等,并在市新华书店营业大楼扩建时,考古发掘出东汉时期荆州(治所襄阳)牧刘表墓,一时轰动中外。

东街·襄阳剧院

东街街道,旧时路面为中间一横两边一竖铺青石条,再沿两侧铺鹅卵石而成,总宽约7米。1958年,襄阳城东门与瓮城拆除,道路扩宽至19米,修成“三合土”路面。1964年,道路扩宽至36米,中间为机动车道,两边为人行道,铺成沥青路面。1986年5月,道路扩宽至42米,改建成水泥路面。2004年9月,再作改建,道路始成今状:延长至1106米(含东门桥段),红线宽42米,其中中间机动车道宽1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两边人行道,各宽4.5米至11米不等,先为曲边砖路面,后改为石板路面,全路两侧植行道树,其中东段南侧设绿化带。几经变迁,今东街两侧重要地物有市鼓楼商场东营业大楼、市中心医院、市新华书店、襄阳影剧院、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