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护城河:历史、防御与城门

襄阳护城河:历史、防御与城门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襄阳城,北临汉江,北面即以汉江为濠;东、南、西三面,均以人工掘濠,称名“襄阳护城河”。这是迄今地方官员整修襄阳护城河的最早记载。这是有关襄阳护城河阻挡入侵者的生动记录。这与当时襄阳护城河较往昔扩宽数倍,宽阔的水面有效挡住元军进攻,使之无法接近襄阳城关系甚大。此外,进出襄阳城,今已在护城河上建有东门、南门、西门3座跨河桥梁。

襄阳护城河:历史、防御与城门

护城河,也称城濠,是护城之河,大都是围绕城墙外侧开挖的人工河。襄阳城,北临汉江,北面即以汉江为濠;东、南、西三面,均以人工掘濠,称名“襄阳护城河”。

襄阳护城河,长5060米,均宽180余米,最宽处250多米,最窄处130米,水面面积91.25公顷,水体总量约60万立方米,是亚洲现存最宽的护城河。它是构成“铁打的襄阳”重要元素,连同襄阳城墙,历有“华夏第一城池”之誉。

华夏第一城池(胡春生供图)

历史上,襄阳城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清代著名学者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三郡相较,襄阳殆非武昌、荆州之比也。” 每当中国出现南北政权对峙时,襄阳的军事战略地位重要性更加凸显。清代襄阳名士万芳在所编《襄阳府志》中称:“襄阳为楚北大郡……代为重镇,故典午之东迁,赵宋之南渡,忠义之士,力争上游,必以襄阳为扼要;晋之平吴,元之伐宋,皆先取襄阳,为建瓴之势。”

襄阳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先后发生在襄阳的大大小小战事有200多次。在冷兵器时代,襄阳护城河的重要作用不可代替。

古人筑城和挖濠同步进行,筑高城,挖深濠,进而构成双重军事防御体系,有效防范一切来犯之敌。襄阳护城河始掘何时,史无明载,当与襄阳城创建年代相同。此后,襄阳护城河不断进行扩宽、掘深、延长、疏浚、维护、完善……

其中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洪水漫过襄阳城。灾后,襄阳府知府陈天麟“募忠义军浚城濠”。这是迄今地方官员整修襄阳护城河的最早记载。

南宋淳熙八年(1181),襄阳府知府郭杲建言“请修治木里沟,又修护城堤以捍江流,继筑救生堤为二闸,一通于江,一达于濠,当水涸时道(导)之入濠,水涨时放之于江”。引文中的“木里沟”在今宜城境,“救生堤”系襄水堤防,“江”系汉江。

南宋开禧二年(1206)三月,金兵大举进攻襄阳城。襄阳守军在京西招讨使赵淳率领下,以守为攻,固守襄阳,“措置有方,出奇制胜”,坚持到次年二月,金兵败退。赵万年亲历这次战事,他在《襄阳守城录》中记述:“襄阳府城周围共九里三百四十一步,城外有羊马墙,墙外有水濠……来早,虏人登高,望见忽有濠一道,莫不惊愕。”这是有关襄阳护城河阻挡入侵者的生动记录。

南宋咸淳三年(1267)十一月至九年二月,宋、蒙(元)争战襄、樊,前后历时6年,樊城失守,但襄阳城始终不陷敌手。这与当时襄阳护城河较往昔扩宽数倍,宽阔的水面有效挡住元军进攻,使之无法接近襄阳城关系甚大。(www.xing528.com)

元末明初,朱元璋大将邓愈镇守襄阳,扩建襄阳城,拓挖护城河,“城北以汉为濠,计四百丈。东、南、西凿濠,共二千一百一十二丈三尺,阔二十九丈,深二丈五尺”。此时,今之襄阳护城河基本定型。

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兵部尚书杨嗣昌镇守襄阳,镇压张献忠,“乃宿辎重襄阳,浚濠筑城甚固”,并“仞深沟方洫而三环之,造飞梁,架恒枑”,把襄阳护城河挖得又宽又深,且“非符要合(兵符)者不得渡”。不料,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张献忠用计赚开城门,襄阳护城河形同虚设,变成入城坦途。

清顺治五年(1648),都御史赵兆麟檄副史苏宗贵、襄阳府知府冀如锡、同知涂滕茂,襄阳县知县董上治等,修复襄阳城墙各楼与濠岸3桥,恢复城、濠旧观。

清咸丰八年(1858),襄阳府知府启芳采用“谕城绅劝捐,由西门到长门分段认工”的办法疏浚护城河,同时“檄(襄阳县)知县梁照丈量濠面立石柱24处,以清岸界”。

清同治四年(1865),襄阳府知府方大湜重浚襄渠,在渠上建节制闸2处,用以调节渠水进入护城河,并在长门闸口处设一闸门,用以调节护城河水泄入汉江,同时将启芳所立护城河面石柱逐段丈量,厘清襄阳护城河由西门到长门共长850丈(约2833米)。

清同治八年(1869),襄阳府知府恩联商禀襄阳驻军提督郭松林,鉴于襄阳城西南一带护城河日见淤平,令士兵挖掘疏浚,完成西门至南门河段,长五百丈,宽十丈,深一丈。

襄阳护城河

1949年后,襄阳护城河城防功能渐失。先是,设立襄阳地区渔场,至1956年划属襄樊市(县级)管理。1974年,东门桥以北河段连同滨临汉江土地,辟作襄阳公园。1978年,襄樊市(县级)渔场疏浚管辖河段,提高养殖能力,年产鲜鱼达到8万~10万斤。1986年4月,东门桥以南河段一段,面积3公顷,辟作阳春门(东门又名阳春门)公园。1992年,襄樊市(地级)渔场、襄阳公园、阳春门公园整合为一,组建襄阳环城公园,延续至今,已形成长春、文荟、岘秋、安和、临汉5个景区。此外,进出襄阳城,今已在护城河上建有东门、南门、西门3座跨河桥梁

襄阳护城河是一个环绕襄阳城构建的人工河体系。它在实践中很好地破解了如何进水、排水,进而实现流水不腐,水量动态平衡的现实难题,被誉之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独具匠心,彰显智慧。据清同治年间《重浚襄渠记》碑文称:破解之法为南宋淳熙年间襄阳府知府郭杲所创,历代沿用;清同治年间襄阳府知府方大湜又加新创;至今日趋完善,除继续沿用进水、排水之法外,又在襄阳城西北夫人城处新建提水泵站1处,日提水能力加大到5万立方米,当襄渠来水不足时,开动泵站抽提汉江水补充,从而保障护城河水长年流动,四季清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