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区域的14个省市,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9%。水田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总计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旱地分布遍及全国,但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总计占全国旱地总面积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黄淮梅平原最为集中,约占全国旱地总面积的60%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及提高耕地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比较好地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1]
我国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是对现有耕地的集约化经营。全国各地在不断改善农田水土条件的基础上,较充分地利用水、土、热等资源,进行耕作制度改革,如选用早熟丰产品种,采用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改进熟制等。我国复种北界已越过长城一线,在云贵高原也上升到海拔2420米处。三熟制的界线,也由原来北纬25度,推进到32度以北。由于熟制的不断改进,使复种指数相应提高。(www.xing528.com)
在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由于主客观等原因,对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①耕地生产力水平低。由于自然环境及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我国大部分耕地生产率不高,稳产、高产田仅占1/4。我国粮食平均亩产目前只相当于美国的1/2,日本的1/3。②用地与养地失调。我国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复种指数高。但是,长期以来,用重于养,对耕地的投入严重不足,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耕地资源的掠夺式利用。③耕地资源锐减。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加,非农用地迅速增加。致使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耕地大幅度减少。④耕地质量下降。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和对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我国耕地资源质量下降日趋严重。一是耕地污染,程度不同地遍及全部耕地,导致土壤板结、营养元素流失;二是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流失沃土每年达几十亿吨;三是耕地沙化每年都在吞噬大片良田,“沙进人退”令人忧虑;四是耕地盐渍化仅北方就达1亿亩,造成土壤生产力的降低。
耕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因此,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