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然资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学术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系统。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自然资源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
(一)按照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将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
1.地下资源
这类资源赋存于地壳中,也可称之为地壳资源,主要包括矿物原料和矿物质能源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品种、分布、储量决定着采矿工业可能发展的部门、地区及规模;其质量、开采条件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及采矿工业的建设投资、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及工艺技术等,并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初级加工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工和建材等)乃至整个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地域组合特点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工业结构特点。随着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2.地表资源
这类资源赋存于生物圈中,也可称之为生物圈资源,主要包括由地貌、土壤和植被等因素构成的土地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构成的水资源,各种植物和动物构成的生物资源,以及由光、热、水等因素构成的气候资源等。
(二)按照自然资源的地理特性进行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与地理环境各圈层的关系等地理特性,常把自然资源划分为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地球表层)、水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和气候资源(大气圈)五大类。
随着海洋地位的日益突出,海洋资源已开始作为第六类资源进入资源科学的研究领域,且作用日趋重大。海洋资源是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广义的海洋资源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和娱乐的所有空间和设施。按资源性质或功能,海洋资源可以划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和水域资源。世界水产品中的85%左右产于海洋。以鱼类为主体,占世界海洋水产品总量的80%以上,还有丰富的藻类资源。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已发现的海水化学物质有80多种。其中,11种元素(氯、钠、镁、钾、硫、钙、溴、碳、锶、硼和氟)占海水中溶解物质总量的99.8%以上,可提取的化学物质达50多种。由于海水运动产生的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估计全球海水热能的可利用功率达100×108kW,潮汐能、波浪能、河流能及海水盐差能等可再生功率在10×108kW左右。
(三)按照自然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中的作用进行分类(www.xing528.com)
这种分类方法根据自然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把自然资源划分为农业自然资源、工业自然资源、医药自然资源等。每种类型又可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又可分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牧地和饲料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渔业资源、遗传物质资源等。其基本特性如下:①整体性。各农业自然资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统一的农业自然资源整体。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按照各种自然资源优化组合和生态平衡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②地域性。不同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均有一定差异,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③动态平衡性。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组合即生态系统,都是不断发展演变的,由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建立新的平衡,农业生态系统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④可更新和再生性。如气候的季节更迭、水分的循环补给,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生物繁衍等,只要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培育相结合,则可实现永续利用的目标。⑤数量有限性和潜力无限性。农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和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利用范围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可更新和再生性,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寻找新的资源和扩大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能力。
工业化的历史实质上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变化历史。工业化大体经历了从蒸汽机时代到内燃机、电动机时代,即从煤炭时代发展到石油时代,自然资源的供应和需求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业自然资源可以分为:①工业原料。一般把采掘与农牧业生产的产品称为原料,如原煤、原油、原木、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农业生产的植物或动物性产品,如谷类、原棉、甘蔗、牲畜、鱼类、乳类等。②能源。能源是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做功的物质的统称,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世纪20年代,全球煤炭消费量超过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1/2,世界进入“煤炭时代”,直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工业发展的煤炭时代持续了大约半个世纪。此后,人类进入石油时代。1967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超过煤炭消耗(38.8%)。工业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化石燃料能源成为主要的能源物质,可以称为“化石矿物能源时代”。
迄今为止,世界仍然处于化石矿物能源时代,大多数发达国家仍处于石油时代,整个世界的发展仍然处在“石油依赖”时期。尽管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GDP的能耗强度有了显著下降,但除了英、法、德等少数欧洲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处于传统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整个世界还处于高耗能发展阶段。即使在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工业化社会的基本特征仍然显著存在。所以,人类还远未离开工业化资源路线所决定的资源开发利用路径。
(四)按照自然资源的用途及利用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用途及利用方式的不同,自然资源可分为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和生产劳动资料自然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植物界中的天然食物(根、茎、叶、果等)、森林和草原中的各种动植物,以及河流、湖泊、海洋中的鱼类等各种水产品:后者主要包括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的矿物燃料、原料和木材等。
(五)按照自然资源的性质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中以按照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的分类方法最为通用。目前,自然资源的分类已逐渐由单一特征的分类走向多因素的综合分类。如我国学者李文华等根据自然资源的数量、变异性、再生性和重新使用性等方面的特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自然资源分类系统。按照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性可将其分为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两大类。耗竭性资源又可细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两类。再生性资源主要是指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产资源等,在正确的管理和维护下,该类资源可以不断地被更新和利用;反之,则会遭到破坏乃至消耗殆尽。非再生性资源主要是指各种矿物和化石燃料。其中一些非消耗性的宝石矿物和贵重金属(如金、铂、银等)多能重复使用;而另一些资源如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多数非金属矿物和消耗性金属矿物等,则会由于被大量使用而消耗殆尽,它们属于不可重复使用的资源。非耗竭性资源又可细分为恒定性资源和易误用性资源两类。前者如风能、原子能、潮汐能、降水等,它们不会因人类活动而发生明显变异,故称之为恒定性资源:后者如大气、水能、广义景观等各种资源,当人们对它利用不当时会发生较大变异并污染环境,因此称之为易误用性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不仅对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