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言散布对成王不利的说法,洛阳迁都及统治政策

流言散布对成王不利的说法,洛阳迁都及统治政策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周公说,百姓若有过错罪在纣王一人。周公摄政,其三哥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持怀疑的态度。据记载,西周初年周公欲迁都洛阳,遇到了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于是决定测日影找“地中”,为迁都洛阳寻找天象依据。东都洛邑建成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为了巩固周人的统治,周公先后制定各种政策,发布各种文告。

流言散布对成王不利的说法,洛阳迁都及统治政策

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的儿子,周武王的同胞弟弟,周成王的亲叔叔。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学奠基人,被尊为“元圣”,是孔子一生最尊崇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一生的主要事迹有:

1.协助文王做好推翻殷商的准备

这就是《易经·蛊》卦所说的情况。周公在《蛊》卦里说,捍卫父亲治理惑乱,狭隘有悔恨,迷失大灾祸;帮助有道德的人治理惑乱,详细考察不能过错,激励,最终吉祥。周公说,他捍卫父亲治理惑乱,不是为了当王当侯,而是为了大家,为了重视推崇大家的事业。孔子因此而大加赞赏,孔子在《蛊》卦里说,捍卫父亲治理惑乱,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不是为了当王当侯,而是为了大家,为了大家的事业。这一点周公做得最好,应该向周公学习,周公就是大家的楷模啊。

2.辅助武王推翻商纣、辅助武王管理国家

这就是《易经》《革》卦和《鼎》卦所说的情况。在《革》卦的九三爻周公说,推翻商纣武王曾经犹豫过。武王推翻商纣,如果不是周公和姜尚力挺的话,最后“自焚”的还不知道是谁呢?周公在《革》卦里说,不用害怕不要犹豫,商纣只是一只“纸老虎”,一定要有信心啊,有信心才能改变天命,恶运才会消除啊。据传《牧誓》就是周公所写。《牧誓》其实就是一篇战前动员的文章。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商纣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和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进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商纣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殷商灭亡后,武王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处置商朝旧属的问题,周公建议让商朝旧属各自住在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地。周公说,百姓若有过错罪在纣王一人。其实这就是管理国家的内容。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修比干墓,命令散发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商纣之道而行之,给受商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周公在《鼎》卦里说,想要把国家管理好,就要像鼎一样,在炒菜做饭之前,颠倒脚,快速倒出不好的,只有品行谦逊才会结果实,这样才没有灾祸啊。管理国家的人应该不断地充实自身,不断地修养自身,这样才有利于正道,努力吧心怀正道必定吉祥。

3.辅佐成王管理国家

周王朝建立后不久(不久到底是多久?我不太清楚。有人说是两年,有人说是三年)武王病危。武王病危期间,周公虔诚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祷。他说:你们的元孙武王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们欠上天一个孩子的话,那就让我去代替他吧。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你们的元孙武王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公的为人,也可以看出周公和武王兄弟之间的感情。武王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周公,并且说这件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这就是日后的成王。这个时候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的肩上。七年后,周公还政于成王。

周公摄政的七年间,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平定叛乱。周公摄政,其三哥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灭殷后的第三年,管叔、蔡叔鼓动武庚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于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王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平定,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周国几代人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持怀疑的态度。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的处境十分困难。周公这个时候要如何做呢?这个时候周公利用祭祀,让龟壳和蓍草来“说话”。周公东征之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统一了思想,最后平定了叛乱。

(2)迁都洛阳。灭商归来,武王同周公谈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建立新都,以便控制东方。武王死后,周公完成了迁都。这就是《易经·益》卦所说的情况。据记载,西周初年(公元前1037年)周公欲迁都洛阳,遇到了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于是决定测日影找“地中”,为迁都洛阳寻找天象依据。周公认为八尺圭表夏至日正午时分日影为一尺五寸便是“地中”。经测量“地中”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找到了。前面我说过,周公迁都有很多的人反对,但是周公坚持下来了。周公利用测日影找“地中”选择洛阳建新都,“测日影”那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花样”而已。周公他老早就知道了按他的那种方法测“地中”,“地中”必然在洛阳附近。为什么呢?因为八尺圭表夏至日正午时分日影为一尺五寸的只能是在洛阳的纬度附近。

(3)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后,周公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3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周王室的屏藩。这就是《易经·豫》卦所说的情况。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这基本上就是《易经·巽》卦所说的情况。

(4)制礼作乐。东都洛邑建成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为了巩固周人的统治,周公先后制定各种政策,发布各种文告。其中周公封他的八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他嘱咐说:“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前兴后亡的原因;其次务必要爱民”。周公又把上述嘱言,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章,作为法则送给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记周公的叮嘱,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当地吏民安居乐业。(www.xing528.com)

《康诰》、《酒诰》、《梓材》是周公对被征服地区的政治方略。这三篇文章的基本思想是,安定殷民慎重处罚依法从事,不给殷民留下虐杀的形象。至于改造陋习——酗酒,一是限制,二是引导,三是区别对待。

现在我们来看看就周公这三篇文章的内容在《易经》的卦里到底体现了没有?《师》卦在讲引领百姓;《临》卦在讲管理百姓;《损》卦在讲遏制浪费;《复》卦在讲反省;《解》卦在讲宽容;《蹇》卦在讲谨慎;《既济》卦在讲已经成功了,但不能沉湎于酒;《未济》卦在讲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当政者就应当知道酒为粮食造,少喝保安定啊。其实《易经》的思想就是周公的思想啊。

周公“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

《易经》的《震》卦在讲“立太子”。周公在《震》卦里说,立太子历来小心谨慎,立太子关系到安定祸乱富足贫穷上升坠落,重于高山;立太子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取决于帝王的婚约结合,取决于他的依次排列;殷切希望按顺序从头开始得到啊。所以孔子在《序卦传》里说:“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管理国家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儿子,所以授予它《震》卦。

这就是周公,这就是孔子,这就是《易经》的道理啊。

4.还政成王

周公“制礼作乐”的第二年,也就是周公摄政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地交给了成王。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周公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退出。但是,周公并没有因此而放手不管,而是不断地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就是《无逸》。《无逸》,就是不要贪图安逸的意思。《无逸》说,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懂得“小人”,即农民的隐情。父母辛勤务农,而他们的子弟却不知道种地的艰辛,就会贪图安逸乃至妄诞,甚至侮辱他们的父母。作为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诞的事情来。周公接着举殷代明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为例,这些明君他们不是庄严威惧、勤自约束、不敢荒宁,就是久为小人、能保小民、不侮鳏寡,因此他们享国长久。尔后的纣王,生下来就安逸,不知道务农的艰辛,只是贪图享乐,因此必然灭亡。周公接下去又举了周太王、王季的谦抑谨畏,特别提到了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节俭,参加农业劳动,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从早到过午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团结万民。他不敢逸乐游猎,不索取分外之物,因而享国长久。周公告诫后代,不许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不能宽容自己姑且现在享乐一下,不能像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否则,就会乱了先王之正法,招致百姓的诅咒。如果有人恨你、骂你的话,自己定当深刻反省,不得含怒,不得乱罚无罪,不得滥杀无辜。否则,相同的怨忿集中到帝王一个人的身上,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实周公的这些思想在《易经》的卦里都有体现。

5.完成《周易》爻辞的创作,秘密地向成王传授“帝王的学说”

孔子在《系辞上》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里的“成”就是“完成”的意思。完成《周易》的人是谁呢?完成《周易》的人就是周公,别无他人。也就是说《易经》的爻辞是周公所作。《易经》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一句卦辞,写卦辞的人就是“继之者”,“继之者”非文王莫属。周公接下了他老父亲六十四篇的“命题作文”,独自完成了它,从此以后才有真正完整的《周易》。这是周公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并且周公沿着他父亲的做法,把这六十四篇“作文”写成天书。周公这样做目的在于让所有的人都读不懂《周易》的真实意思。否则,《周易》不但无法流传下来,周国也会面临着灭顶之灾。然后他把《周易》的真实意思秘密地传授给成王。并且要求成王不得把《周易》的真实意思说出去。除非成王已老太子立定后,才可以单独把《周易》的真实意思秘密地传授给太子。“不幸”的是五百多年后,《周易》的真实意思被中华文化巨人孔子读懂了。

周公告诉成王,《乾》浅层的代表的是“天”,深层的说的是“规划未来”的意思;《坤》浅层的代表的是“地”,深层的说的是“厚德处事”的意思。这两个卦就是《周易》的门户,它也是管理国家的方向。接着周公告诉成王,周人以农立国,《泰》卦、《否》卦、《夬》卦、《姤》卦、《渐》卦说的是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的事。周公接着告诉成王,作为帝王一定要经常反省(《复》卦),一定要宽容(《解》卦);作为帝王管理百姓(《临》卦)一定要谨慎(《蹇》卦)啊,引领百姓(《师》卦)共同发展(《姤》卦),让百姓除去愚昧(《归妹》卦)脱离贫穷(《困》卦),社会才会和谐(《萃》卦)啊。管理国家(《鼎》卦)一定要知道太子是立国之本,因此立太子(《震》卦)一定要坚持(《恒》卦)立长子的原则;国家要稳定人民要安康,作为帝王应该号令(《涣》卦),号召天下节约节俭(《节》卦)遏制浪费(《损》卦),必要地征收粮食(《巽》卦)坚定不移地储备粮食(《中孚》卦)啊;为人也好为国也好,一定要忍让(《谦》卦),一定要有必要的联盟(《比》卦)必要的外交(《同人》卦),尽量避开(《遯》卦)争夺(《讼》卦),万不得已动用武力(《旅》卦)一定要“一矢亡”;现在我们已经成功(《既济》卦)了,但是事物是不可穷尽的,因此必须继续努力(《未济》卦)。继续努力就应该知道,商纣就是因为沉湎于酒才灭亡的啊。最后周公告诉成王说,《周易》就是“帝王学”,《周易》就是“国家管理学”,作为帝王如果遇到疑难,问于《周易》“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