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韦篇三绝。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从司马迁的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易传》在汉朝普遍被认为是孔子所作。之后一直到了北宋欧阳修认为《易》之“十翼”各有瑕疵,并非圣人之作。到了清代康有为、姚际恒、崔述认为《易传》并非出于孔子之手,是伪作。后来又有一批的人否定了孔子作《十翼》的说法,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易传》与《论语》在思想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除此之外,《易传》与《论语》在语法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等。
《易传》的有些文字的确并非出于孔子之手。例如《系辞下》的“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等。孔子绝对不会告诉我们说“善良的人话少”。善良的人话不一定少。孔子也绝对不会告诉我们说“浮躁的人话多”。浮躁的人话也不一定多。这个道理孔子肯定知道。不然的话《系辞上》就不会有“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这样的经文。所以像“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这样的文字定是后人所加。
《易传》与《论语》在思想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那是因为我们读不懂《易传》的缘故。《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当我们读不懂这句经文的时候,一定要把这里的“位”理解为“地位”的意思;把这里的“财”理解为“钱财”的意思;把这里的“禁民为非曰义”理解为“禁止百姓为非作歹称作义”的意思,那么《易传》与《论语》在思想方面真是天差地别啊。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判断《易传》绝非孔子所为。如果有人对《系辞下》的这句经文作上面的那种理解的话,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判断那个人完全读不懂《易经》。其实《系辞下》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天地最恩惠的是化生,圣人最宝贵的是方向。用什么保持方向?仁爱;用什么团聚他人?才智。和顺节制使正政令,使百姓受苦当作过失称作义”。当我们真正读懂《系辞下》这句经文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易传》与《论语》在思想方面是何等的吻合啊!《易传》的思想与《论语》的思想为什么会吻合呢?那是因为《周易》的思想就是儒家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只是《周易》思想的“延续”而已。如果《周易》没有足够深邃的思想,孔子又何必故作姿态在《论语》里拍着他自己的大腿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呢?(www.xing528.com)
《易传》与《论语》在语法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说过的话的记录,他们会尽量让孔子的话说的“明明白白”。我们也知道《春秋》是孔子所写,如果没有左丘明的注,又有几个人能够读懂它呢?那就更别说《易传》的文字了。《易传》的文字是经孔子精心设置过障碍的,所以它与《论语》在语法方面一定会不同的。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易传》和《论语》一样一般的人就可以读懂了它,那么《易经》最多只能流传到秦朝就一定会被秦始皇烧光的。孔子深明大义,并且利用他那无与伦比的语言和文字的功力,把《周易》的真实意思写在他的《易传》里,却不能让人轻易地读懂它。因此《易传》的文字比《周易》的文字还要天书。这里我们应该感谢孔子,感谢他老人家把《易传》写得如此晦涩难懂,否则,我们可能就“看不到”中华文化的源头了。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认为《易传》的文字大部分是孔子所写,个别不是孔子写的已被我删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