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情境中媒介可信度研究:21世纪的整合成果

中国社会情境中媒介可信度研究:21世纪的整合成果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是21世纪传播学研究所面临的最大背景,媒介技术的更新,带来的是受众的媒介消费方式和媒介评估标准的变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媒介可信度研究在21世纪初呈现出整合性的趋势。

中国社会情境中媒介可信度研究:21世纪的整合成果

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是21世纪传播学研究所面临的最大背景,媒介技术的更新,带来的是受众的媒介消费方式和媒介评估标准的变化。与此相伴,媒介可信度研究在此阶段呈现出三个最大的特点:

(1)网络可信度的研究以及比较网络媒介可信度和传统媒介可信度的研究在传播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网民的大量涌现,使得受众的媒介认知、媒介使用习惯、媒介接触种类、信息选择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迁,这就引起了研究者对于新媒介环境中的受众的极大关注,也为媒介可信度研究注入了新的养分(Johnson et al.,1998;Flanagin et al.,2000;Bucy,2003;Metzger et al.,2003);

(3)互联网的整合性特质带来媒介可信度研究的整合趋势。(www.xing528.com)

从2000年以后的有关媒介可信度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发现,网络可信度的研究在21世纪已经成为热点,研究成果层出不穷(Johnson et al.,1998,2000,2002,2004;Flanagin et al.,2000;Kim et al.,2000;Pew Research Center,2000;Schweiger,2000;Nozato,2002;Garrison,2003;Greer,2003;Treise,2003)。

根据文献分析发现,网络可信度的研究者所采用的视角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比较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可信度高低(Flanagin et al.,2000;Kim et al.,2000;Pew Research Center,2000;Schweiger,2000;Kiousis,2001;Bucy,2003),但在这一取向上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二是分析网络媒介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受众的人口学变量(Bennett et al.,2001;Andsager et al.,2003;Bucy,2003;Greer,2003)、政党属性(Bennett et al.,2001)、价值观念(Bennett et al.,2001)、政治信任(Johnson et al.,2002)、网络使用经验(Flanagin et al.,2000;Nozato,2002;Greer,2003;Johnson et al.,2004)、上网动机(Greer,2003;Dutta-Bergman,2004)、媒介使用(Bennett et al.,2001;Kiousis,2001;Johnson et al.,2002;Nozato,2002;Bucy,2003)、传统/网络媒介依赖(Johnson et al.,2000,2002;Schweiger,2000)、新闻报道的内容/结构(Bennett et al.,2001;Fico et al.,2004)、网址(Treise,2003)、人际传播(Kiousis,2001)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媒介可信度研究在21世纪初呈现出整合性的趋势。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在当下新的传播情境中,在已有丰富成果的基础上,为媒介可信度研究寻找一条更为宽广的路径,也就是将来源可信度、信息可信度和渠道可信度三者整合。梅茨格等人(Metzger et al.,2003)在回顾已有的媒介可信度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在21世纪新的传播环境中,如何对信源、信息、渠道的可信度研究加以整合吸收,从而对网络可信度研究提供有用的概念化、操作化和测量的方式,为新媒介时代的信息使用者和研究者提供建议,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