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问的局限与现实问题:科学观察与教育需求的落差

学问的局限与现实问题:科学观察与教育需求的落差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当需要对实际问题给予直接、具体的指导时,这些学问本身通常苍白无力。这也是所有“学问”共有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对科学绝对信任的倾向似乎有所改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观察,研究结果不会受到研究者本人的影响。于是,班主任决定与他“科学”地打交道,开始对他进行客观的观察,并记下结果。考虑“爱”的本质。学问体系客观严谨,但是与处理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之间相去甚远。

学问的局限与现实问题:科学观察与教育需求的落差

教育学有着很长的历史心理学社会学也是如此。每一门学问都有不同的完整知识体系。但是,对于刚才我提到的问题,这些学问确实很难帮上忙。虽说如此,这些学问也不是毫无意义。每一门学问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不同场合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当需要对实际问题给予直接、具体的指导时,这些学问本身通常苍白无力。

这也是所有“学问”共有的问题。近代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积极发挥了其有效性。所有的学问都受到近代科学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科学绝对信任的倾向似乎有所改变。至此,事情是否具有科学性,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具有科学性的,都是真的。没有科学性的,都是假的。人们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态度。

近代科学以客观性、普遍性、逻辑性为特征。确实,这些特征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观察,研究结果不会受到研究者本人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具有共性的结果,然后把得到的结果转换成在逻辑上毫无矛盾的知识体系。我们运用这种知识体系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科学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我们极具效率,且感到生活极其方便。

既然拥有这么好的方法,考虑把它运用到教育中也是极其自然的事。我想在此举一个例子。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平时一言不发。即使有人叫他的名字,他也只是发呆。于是,班主任决定与他“科学”地打交道,开始对他进行客观的观察,并记下结果。班主任写道:“即使有人叫他,他也没有回应。他行动缓慢、对外界毫无兴趣。”班主任的处理方式让孩子经受的挫折显得更大了。随后,班主任又更为客观地对这个孩子实施了智力测试。孩子和他人没有语言上的互动,这导致他的智力分数很低。孩子的能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班主任把这个孩子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原因”归结为“低智能”。

如此操作,即使孩子具有再大的潜力,展示潜力的机会也会被老师限制。也就是说,老师“客观”对待孩子的态度给孩子带来了很大影响。如果老师起初采取别的态度,那么孩子的行为必定会和现在的行为有所不同。老师成不了客观的观察者。想要构建临床教育学的知识体系,研究者必须置身于现象之中。(www.xing528.com)

人并非“物体”。我们很难用单纯的自然科学的模式去理解人际交往的过程。既然“用科学的视角很难探讨人的尊严”,那么放弃客观的态度,用至高无上的爱去对待孩子,是否可行呢?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考虑究竟什么是“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好,人与神之间的爱也罢)。

考虑“爱”的本质。奉献至高无上的爱显然很重要。但是,这种理论层面的观点对于人们如何对待一个一言不发的孩子来说,没有丝毫启发。我认为关键在于这里谈到的爱,没能直接和问题本身产生联系。学问体系客观严谨,但是与处理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之间相去甚远。

学问体系客观、完整是好事。但是,一味强调学问,学问与活生生的人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实际上,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了改变这种倾向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