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本教研:教师主体性分析

园本教研:教师主体性分析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本教研中教师的教研主体性具体表现在教研个体规划的意识性、教研问题生成的主动性、教研活动参与的自觉性、教研合作分享的愉悦性、教研结果判定的批判性、教研实践验证的经常性等。因此,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要有教研个体规划的意识,主动规划,有方向有目的成长。作为幼儿园的教研管理者,可引导教师做教研成长的个体规划,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跟踪督导教师的成长。

园本教研:教师主体性分析

四川省井研县幼儿园 刘 勇

摘 要 在园本教研中教师是研究问题的发现者、研究开展的执行者、研究结果的受益者。园本教研中教师的教研主体性具体表现在教研个体规划的意识性、教研问题生成的主动性、教研活动参与的自觉性、教研合作分享的愉悦性、教研结果判定的批判性、教研实践验证的经常性等。这些“显性”的表现非常重要,是判定教师是否在园本教研中发挥主体性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教研主体性 园本教研

纵观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城镇幼儿园,师资缺乏、教师压力大,幼儿园送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不多,而幼儿园自身开展的园本教研也不规范,现行教研激不起教师主动学研、进行“自培”的动力,许多城镇幼儿教师的教研主体性严重缺失。那园本教研中教师的主体性到底是指什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或是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促教师教研主体性发展呢?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对园本教研中教师的主体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同客体的交互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教师主体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园本教研中教师是研究问题的发现者、研究开展的执行者、研究结果的受益者。园本教研中教师的教研主体性具体表现在教研个体规划的意识性、教研问题生成的主动性、教研活动参与的自觉性、教研合作分享的愉悦性、教研结果判定的批判性、教研实践验证的经常性等。这些“显性”的表现非常重要,是判定教师是否在园本教研中发挥主体性的重要条件。

一、规划个体教研的意识性

“规划”这个词,现在听起来并不陌生。国家有中长期规划,单位有三年规划,可我们幼儿教师是否对自己的成长有过切实的规划,尤其是对自己教研主体性的发展做一个规划,我想未必。也许我们大多数幼儿教师会觉得我们不需要规划,我们的工作只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那么你这样顶多能成为事务型教师,抑或经验型教师。

新《纲要》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当好合作者、支持者、引领者,园本教研更是为幼儿教师教研指引了方向。我们想要成为“研究型教师”,似乎不得不发展自己的教研能力,不得不提高自己作为教研个体的规划意识。我们应该有目的地规划自己在园本教研中如何成长、希望通过哪些活动让自己成长、和谁互助成长、最终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等等。这样,在园本教研中,我们才不会盲从,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磨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真正扮演好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因此,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要有教研个体规划的意识,主动规划,有方向有目的成长。

作为幼儿园的教研管理者,可引导教师做教研成长的个体规划,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跟踪督导教师的成长。

二、教研问题生成的主动性

在教师教研主体性发展中,教研问题生成的主动性也非常的重要。如果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似的教师大可不必如此,但作为新《纲要》要求下的幼儿教师,不得不慎重对待自己的教育行为,认真开展各种实践研究。而要开展研究,教师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缺乏问题意识,那我们的自我发展就失去了基础,行动研究就失去起源。我们要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主动生成问题,并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开始研究。

虽然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天性是自我保护而不是自我揭短,或许有时教师不愿意承认或公开自己面对的问题和不足。但越是在这样的矛盾情景中,我们幼儿教师越是要培养问题意识。我们需要反省自己的问题以不断改进,需要公开自己的问题以获得帮助。

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只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

作为幼儿教师,能从自己日复一日的常态工作中提出问题,表明其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且有些疑惑,产生了问题。即使是撞同一个钟,问题意识也会让我们有许多主动地思考,把钟撞得更响。正是这种思考会激发我们主动研究。由此可见教研问题生成的重要性。

只有生成了教研问题,我们也才不去过撞钟似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也才能谈得上是真正的教育。亦如牛顿只有发现了“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落?”,才开始了有关地心引力的研究。我们应该“把问题当成朋友”,把发现问题当成享受,把解决问题当成挑战,主动开展各种园本教研,主动从实践工作中生成有价值的教研问题,并把这个问题提炼出来,自己独立或者和同伴一起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当然,幼儿园教研管理者应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可采取园教研问题墙或班级问题墙的方式,把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发为全园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研究,最终解决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三、教研活动参与的自觉性(www.xing528.com)

所谓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其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等。我们这里所提出的“教研活动参与的自觉性”是指“自己对教研活动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参与”。谈不上什么豪言壮语,因为积极参与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我们教师自己和可爱的孩子们。明确了这一目的,也因为这一目的捡起并珍视教研活动参与的自觉性,难道不应该吗?而且如果一个人整天生活在别人的督促之下,自己犹如一台被操控的机器,没有自由,不是很痛苦吗?相反,自己有了“桨”,有了主动教研的动力和计划,并一项一项把它们自觉地付诸于实践,也将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

巴尔扎克曾说过:“谁自觉,谁就会得到尊重。”还有人说过“自觉是进步之母”。而幼儿教师的工作不能量化,需要的只是良心和自觉。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要获得主体性发展,更是需要“自觉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并在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而后才能把园本教研中学到东西“自觉主动”地转化为教育实践,真正发挥园本教研的最大功效。

四、教研合作分享的愉悦性

园本教研是一项教师开展的行动研究,是为了让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而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集体智慧和力量在个人身上的凝聚和体现。幼儿教师进行研究之所以采取实践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是因为幼儿教师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除对改进教学实践有其迫切内需以外,自身的理论水平不够,在占有资料、研究时间、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离不开一个真诚合作、注重分享交流的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的运作,让包括教师、园长等行政管理人员以及能起引领作用的专业研究者,能全程、全体、即时地进行平等、民主地深入有效地合作分享。教师在园本教研中获得专业发展,不是教师孤立地进行反思,应该是和群体合作分享,共同建构、共同成长。

在园本教研的教研共同体中,需要专业引领,但它的核心不是指导的专家,而是我们教师自己。作为教师,不要被自己的世界所束缚,要积极地与她人合作,开放自我,不断从共同体中汲取营养。我们虽然知道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的三种基本途径,但教师才是研究的主体。我们教师不仅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觉主动地实践,还要主动寻求教研合作,主动分享教研成果,并从中体验到合作分享的愉悦性。

如果我们在园本教研中只重视自己的独立反思,对自己的思考侃侃而谈,而与其他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却一带而过,或许我们的园本教研会成为独白会,缺乏对话和倾听,缺乏一个流动的、不断生长和生成的过程,教师自身也不能获得很好地成长。通过与同伴支持反思、质疑假设,我们教师可以变得更智慧,我们才能在园本教研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教研。

五、教研结果判定的批判性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在园本教研中要独立思考,探求真理,敢于质疑专家、同伴的经验和结论,提出自己大胆的假设和创新,对园本教研中的各种理念和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曾有人说过:“没有批判精神的人类,与木偶无异;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是羊群的聚居地;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注定要落后挨打;没有批判精神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试想没有批判精神的园本教研又会是什么呢?

园本教研是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行动研究。无论是教师自身理念高度,还是各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都会导致园本教研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真理,不见得在所有幼儿园、或所有班级抑或所有孩子所有教师身上都适合。因此,面对诸多幼教理念、或者园本教研成果,我们要运用自身内化的先进的幼教理念,对这些理念、结果做一个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判断,批判性地吸收。同时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还要勇于创新,敢想敢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实践。

当然,园本教研中对教研结果判定的批判性还体现在教师要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要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来开展各种园本教研活动,真正在园本教研中突破“人云亦云”。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构建、审视和回顾,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常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怀疑和自我批判,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排除思维定式,否定自我,批判改进,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教育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为此我们必须做到经常反思,“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列举幼儿园常见的教研——上课评课来说吧,虽然我们有合作互助的教研共同体,但不是让教师“礼貌听课、客气评课”,“不揭短、不暴丑、相帮互助”,讲评中说话有所保留,多说赞美,少讲不足。殊不知,这样的没有批判精神的“教师互助”形式下产生的教研活动,只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原地踏步”或“固步自封”,对教师个人及研讨集体,没有任何的帮助和触动,也就失去了教研活动应有的研讨价值。但面对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教育界层出不穷的新视野、新观念,“原地踏步”的结果可能就会直接导致教学观念的“落后或后退”。因此,在园本教研中,我们教师要有批判的精神,我们的教研共同体也要有批判精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声”,当然也要会善于听取别人对自己的“不同声”,批判地吸收,并用于实践,让自己和同伴都在园本教研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六、教研实践验证的经常性

园本教研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是针对教师实践的研究,最终是要把教研的结果用到实践中。作为教师,要在园本教研中发挥主体性,就必须要做到教研实践验证的经常性,经常把各种园本教研成果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园本教研成果对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才能知道是否适合于自己或是自己班的孩子,最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还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或重复实践验证假设,或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教研内容。当这种行动再次以研究的方式开始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园本教研。

由上可见,园本教研中教师主体性表现的每一个方面都非常重要,要在园本教研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必须对这些方面作出充分合理的认识。作为教师,当理解了园本教研中教师主体性涵盖的内容后,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相关的能力,落实相关的教研行为,让自己真正成为园本教研的主体。作为幼儿园教研管理人员,当我们认识到园本教研中教师主体性包含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之后,我们就应该针对这些内容,采取适宜措施,如实施人文管理营造园本教研环境、观念引领树立园教研的意识和信心、拓展教研内容改变教研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等,以具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在帮助教师解决园本教研的问题和困惑中,真正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获得教研主体性的发展,帮助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幼儿教师新角色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