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井研县教师进修校校长 李勇成
一、学校管理理念
(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德国著名教育家安·施米歇在《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中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指南针和导航工具,从而能够自信地探索世界。”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核心的人性特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通过课程设计领域(也称为“教育2030”框架)认为:“学校越来越认识到培养信念、品格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着力培养一系列社会和情感技能,如同情心、同理心、专注力、目标性、责任心、合作和自律。”这些国家将创新价值,调解矛盾以及担当责任放在中心位置。创新价值的素养决定了年轻人对塑造未来的自主参与。担当责任是当前两个素养的基础。素养教育的能力本身是通过反思性实践,预判和为调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新加坡把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尊重、负责、抗逆、诚信、关爱与和谐这些价值观点。这些价值观旨在塑造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自信的人、自主的学习者、关心的公民和积极的贡献者。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要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健康成长的主体,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
教育部2017年8月29日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国学生发展的九大要素,即:社会参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文化修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自主发展(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校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为人师表,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学校管理的一切措施和方法都应具有育人的作用。
(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永恒的主题。
2014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教育第一”的全球倡议行动。这项倡议行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平,第二是质量,三是强调价值观教育。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纲领》,提出“确保平等优质教育,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世界银行“2020教育战略”提出由“全民教育”转变为“全民学习”。全民教育更多强调受教育的机会,而全民学习更多强调受教育结果。
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质量的评估,这几个方面是目前各国提高教育质量关注比较多的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2—2015教师战略》中指出“支持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林娜说:“教师是推动教育平等,机会和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满足每个孩子愿望的关键,他们掌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钥匙”。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国正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主题和核心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2017年12月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九次学术年会上指出:“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必须着力坚持好以学生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2018年3月29日,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了教师教育振兴十大行动,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教师。
树立公平教育观和正确质量观。
强化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关键能力,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三)和谐美丽,充满活力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前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权威报告《学生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
中央教科所的《新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怀殿东在《追求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文章中指出:“活力教育追求的本质,就是让一切教育资源与充满活力的学生相契相宜;活力教育的规律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幸福。”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提出教师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开展好安全健康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全有序、和谐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
依法治校是教育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者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升校长依法科学治理能力,发挥中小学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拓宽师长、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渠道。
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管理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以现代教育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健全指挥系统和合理的管理制度。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者的创新素质(www.xing528.com)
1.管理者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勇于实践,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提高全员创新素质。
教师创造力的开发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质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教师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使教师安于教育、奉献教育,以极大的热情,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学校目标”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完美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结合,让教师创造推动学校发展的全面发展。做到鼓励创新、激励创新、引导创新,从而使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学会创新思维策略
1.集体激励策略。它是一种思维相互撞击,借集体力量产生“共振效应”。召开畅谈会议,必须遵守四项原则:一是对任何提出的方案暂不做任何判断、评价;二是鼓励自由思考,标新立异,语出惊人;三是以获得想法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标;四是鼓励“锦上添花”,改进或联合他人的设想。
2.类比思考策略。它是根据两对象的相似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类比策略是根据两者的相关性、相似性来推理解决问题的。
3.对立思考策略。它是从已有事物、理论或经验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
对立面的设置可以人为创设。对立思考是以违背原理论的规范、违反原理论预期姿态出现的,是一种打破以原有认识为限,突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有效方法。
4.转换思考策略。它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转换,使本来为最终获得解决的一种方法。
转移思考策略是一种在没有直通的道路上走间接道路,巧妙绕过障碍物的思考方法。
每当我们用常规思路、习惯思路解决问题受阻时,就应转而想想,能否不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其他问题的解决转换为该问题的最终解决。
5.分合思考策略。它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分开或合并,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思维方法。
三、学校管理其它策略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策略
1.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2.全过程教学质量。
3.全员教学质量管理。
(二)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策略
2017年12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一个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由学科教育转学学科教育,明确学生要通过本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价值观念”。
新课程的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
1.目标管理策略:整体规划,分层实施,综合评估。
2.师资发展策略:着眼发展,立足教本,立体整合。
4.工作指导策略:抓住关键,明确标准,注重实效。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1.培育学校精神。
2.完善学校规范——建设制度文化。
3.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物质文化。
4.建设和谐校园。
(四)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
1.校长有独到的思想,是形成特色的关键。
2.确定合理目标,是形成特色的前提。
3.发挥教师群体特长,是形成特色的保证。
4.实行全面发展,是形成特色的基础。
5.改善办事环境,是形成特色的重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