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我的武术人生

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我的武术人生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练习了杨式太极拳、剑后,随着身体、体力好转,我对武术更加有了兴趣。于是在1958年,我进入杭州东风少体学校武术班学习,由该校武术班当时唯一一名在册的教师奚诚甫老师传教。奚师那年年近70岁,1.85米的个子,人很魁梧。后来我知道练步拳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国术馆的,另一种是精武门的。奚师教的是精武门的。当时由于我们初中学生可以较少参加大炼钢铁运动,我很幸运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苦练武术。

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我的武术人生

我1944年生于浙江临海,祖籍浙江东阳。父母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杭州居住。5岁时我患了麻疹,因在医治过程中没有避风调养,得了肺门淋巴结肿胀。当时体力极差,经常在短途行走后就会发高烧。那时用效果较好、价格昂贵的针剂链霉素,打得屁股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针孔。为此,母亲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去卖掉给我治病,可疗效仍不显著,于是病就这么拖着。望着我骨瘦如柴的身体,父母都说这孩子养不大了,还给我拍了遗照。当时我念小学一年级,由于身体不好而休学一年。医生说要卧床休息,毕竟整天躺在床上是件耐不住兴致的事。我家住二楼,窗外是另一层瓦房的屋顶。我在床上躺得耐不住了就爬出窗外到瓦房屋顶上玩,数数瓦片。有一次我又这样偷着玩,刚进屋的父亲找不着我吓了一跳,大喊着我的名字。我在屋顶上回应他,他大吃一惊,说上屋顶好危险。

父亲看我仅靠吃药治病效果不好,就让我跟他学杨式太极拳试试看。父亲年轻时在山东济南的财经学院就读,当时杨澄甫在学院里教太极拳,所以他有幸从杨师处学得杨式太极拳、剑。我先跟父亲在家里学,因没有武术基础和特殊爱好,所以觉得很难。那时目的仅为治病,我就静着心一遍遍做动作,渐渐有了较好的模仿性。几个月后我的体力、胃口渐渐好起来了,父亲就带我到六公园去练。以前我从家跑到六公园虽然只有3分钟路程,但被风一吹就要发烧。自从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之后一天要去好几个来回,再加练拳,也不感到累,而且也不发烧了。记得当时我学“玉女穿梭”这个动作觉得很难,走四个斜角,掌还要在头前绕转一下,好长时间学不好。后经我父亲反复耐心讲解和示范,我终于掌握了。有一次我在公园练拳,一辆军车从远处开来,上面站着的解放军战士见我动作利落熟练,都为我鼓掌,因此我深受鼓舞。随着身体好转,我还学了杨式太极剑,不久我重返校园。

练习了杨式太极拳、剑后,随着身体、体力好转,我对武术更加有了兴趣。我经常到书店翻阅武术书籍,还买了《一路华拳》《四路查拳》等书边学边比画。父亲还特意买了一本吴图南著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叫我好好看看。我想光靠看书学拳是很吃力的,能有老师指教更好。于是在1958年,我进入杭州东风少体学校武术班学习,由该校武术班当时唯一一名在册的教师奚诚甫老师传教。奚师那年年近70岁,1.85米的个子,人很魁梧。奚师是浙江天台人,年轻时在浙江宁波天童寺跟玉高法师和天台国清寺的方丈学艺10年,1928年南京国考中打过擂台,在杨式太极拳上是杨澄甫的入室弟子,精太极、少林、形意、八卦。他是1929年浙江省国术馆的筹建人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在抗日战争时,他著书《脉蚕》,书中内容讲诊脉治病和点穴解穴,轰动中外医学界。奚师实力千斤,能把120斤重的春秋大刀舞得像车轮一样;善使飞镖,能口吐梅花针。奚师两眼炯炯有神,手臂特长,指粗掌大,见他练八卦掌美极了,真像一只凤凰。可惜当时那个年代没有摄像机,连拍张照片也是不容易的事,所以无法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幕。

东风少体武术班开班时间是每天晚上,刚开班时操场上有500余名学生,学的是属于基础拳的练步拳。后来我知道练步拳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国术馆的,另一种是精武门的。奚师教的是精武门的。两种练步拳整套动作大同小异。比如第一个起势动作,中央国术馆称作“怀抱双掌”:两掌心相对,左掌在上对华盖穴,右掌在下对丹田,两掌抱于胸前上下平行;精武门则称为“太极势”:左掌在上立掌置胸前,右掌在下(掌尖向下)搁于裆前。因为练拳辛苦,再加当时大炼钢铁运动又在进行,到了第二年许多学生放弃学武,只剩下二十余人坚持着。当时由于我们初中学生可以较少参加大炼钢铁运动,我很幸运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苦练武术。在东风少体校3年间我还学了十路弹腿、杨式太极拳剑、罗汉拳、杨家选、双刀、盘龙棍、形意、八卦等。

由于周六下午和周日都放假,我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到奚师家去把所学的拳术再请奚师点拨一下。奚师住上仓桥(当时叫江城路,城站火车站和南星桥之间),房子是沿街两层砖木结构瓦房,外墙为木板,上写“奚诚甫推拿诊所”“精传国术——太极、少林”。房屋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为诊所,内置一方桌、两椅子,旁边靠墙放着一排排由低到高的储存着各种草药抽屉架。抽屉架下放着切中草药的器具。诊所内有一又窄又陡的小木梯连通二楼卧室。卧室内的床边上竖着一把刻有“绍兴国术馆”字样的柄尾有环的短柄大砍刀。此刀刀背很厚很重,像是练功用的。床边还立着一支很重的长枪,还有一对像是练习、表演用的有弹性的双刀。总体感觉房子不大,较挤。

练拳要穿过马路到对面经小巷到一拐角处的空地,奚师在那里帮我点拨动作。有一次我学了一套盘龙棍,该棍只有6个简单、朴实无华的动作,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重复练习,形成全套24式,是实用棍法。它展示了劈、绞、挂、拨、压等几个基本棍法。奚师讲了该棍民间流传的出处——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当年征战沙场时用的。传说赵用的是一铜棍,把一大蛇的皮内灌漆盘在棍子上,故称盘龙棍。然后他将棍横搁于庙内香桌的架子上。当香客们来朝拜时,其精神和念力都集中到棍中,于是该棍作战威力巨大,碰擦到敌方时不死即伤。盘龙棍学会易,练好难。其动作形式简单,内容(攻防应变)复杂。尽管当时物质条件艰苦,奚师还经常在我学习完毕后花一角钱在路边买6颗枇杷奖励我。

我家到奚师家有10余里路,要换两班公交车。为节省一点如今看来极不起眼的公交车费,同时又可以看到火车(我从小就喜欢火车),所以每逢周末,我都从家步行到铁路边再顺铁路朝奚师家的方向走,一路欣赏着来来往往的列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看到了火车解了眼馋,还省了车钱。奚师经常和我谈起天台国清寺和宁波天童寺内僧人刻苦练武的情况;还有我所学的罗汉拳、杨家选、形意、八卦等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他还从太极拳之粘,太极枪、剑之粘,又谈到棍之粘;谈到棍和剑同属平直形兵器,攻防上有相同之处,我听得津津有味。

奚师医术高,来他处就诊的伤病患者很多,所以经常要外出采各种草药。我和奚师一起在六和塔后山上采过几次。我还学会了几种草药的土名称和功效,如“七星草”吃眼红,有消炎清火的作用;“白企娥”治妇女病;“白接骨”接断骨用,把“白接骨”碾烂,敷断骨处包扎好,断骨就黏结好了。一次我不小心大拇指扭伤,奚师用两手掌夹住我大拇指,来回搓动,感觉其掌像铁板一样,我的手指扭伤处很快得到缓解。那时我年纪小,学什么只凭感觉,听说书的人说《金台奇侠传》中金台是练罗汉拳的,该拳如何厉害,于是我向奚师提出要学罗汉拳。听我父亲说形意、八卦很好,又见奚师走八卦像凤凰一样美而有气势,于是又向奚师学了形意、八卦。奚师总是孜孜不倦地指导我动作并且教导我说,精湛的功夫是要用心苦练的。

1961年,奚师回了天台老家。1962年我向杭州著名拳师何长海老师学艺。何师年纪比奚师小20岁,那年何师50岁,但也是一位名家。何师师承刘百川、韩庆堂。我当时看中了他那套气势大度有100余个动作的大洪拳。该拳不轻易教于人,一般都要在他处学习好几年,他看中你才教。何师看中我曾在奚师处学过,并且有扎实的基础,才教了我。大洪拳100式运动量很大,当时我虽年轻体力好,但一套练下来也感到够吃力。后来我发现其套路组合中能分成动作数量相当的3节,成为3套拳,每套30多式,可以分别练习。100式大洪拳学好后,何师要对学员进行考核。拳中有一个腾空侧飞腿接落地仆步按掌,落地时我用了很大气力用掌击地,何师说:“维叔,你这样一击的力气,能有好几个动作好做了!”由于当时我年轻体力好,尽管这拳100式练起来累,而这飞腿落地用掌一击是在套路快结尾了,我还有足够的力气来用力击掌。后来我还跟何师练了12路弹腿和一些技击上的东西。12路弹腿是低弹腿;以前奚师处学的10路弹腿是高弹腿。练拳可以活络筋骨、调节血脉、促进思维,所以对学习也有帮助。我初中高中时成绩都很好,读高中时当过数、理、化课代表,经常帮成绩落后的同学补课

1964年各大高校招生,成绩优异的我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没能踏入大学校门。于是在1966年8月31日,我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到浙江临安农村插队落户。

我插队的村庄是个生产大队,由数个生产小队组成,它属于半山区。村庄坐落在高台上,高台下有数千亩水稻田,背后是蜿蜒起伏的群山,山上林木葱郁。离村庄两三里处是一条原先清澈见底的近百米宽的大溪,叫天目溪。原本此处风景应该很秀美,但由于100多天没下雨,大溪旱成了小涧。我先入住搭伙在大队监察主任、共产党员章同志家。这个大队是个很大的自然村,像一个大镇,有数千人,民风淳朴。从水库上流下来的水一部分直接流入水田,另一部分经过村中大路边的水沟再流入田中,以方便各家各户清洗。这里属浙江西部山区,夏天白天热(由于四面有山,热气散不出去),但早晚还算凉快。我一到这里就干起了挑水抗旱、造水库、上山砍柴等农活。干旱使得池塘里只剩下一点快见底的泥水,大家把它一瓢瓢舀到水桶里,再挑到稻田里浇快干死的稻。为了以后干旱时百日无雨保丰收,生产大队决定在两个山间最陕处筑坝再造一个水库。下乡知青和农民各自用二角钢刺把山边泥土掘开,再用土箕装上泥挑到坝上。坝上专门有数个人负责按每个人挑上泥土的数量发竹签,每天完工后各人按所得竹签数交由自己所属的生产小队记工分。上山砍柴要走10余里山路(因为近处封山),由于山高总是感觉太阳没下山以为还早,但等把柴捆好搬到山下早已天黑。这时东家已在路口等着我,手上拿着饭团叫我吃,帮我把柴挑回去。记得有一次砍柴口干极了,见矮草丛中有一淙近1米宽小溪流出,我就扑倒“咕咚、咕咚”大口喝水。等我喝饱站起,忽见小溪上游离我数米近处有一条2米长的大蛇被人打死后横在水上腐烂着。由于是夏天,令人作呕的恶臭飘来,我不由一阵恶心和寒战。(www.xing528.com)

这里劳动强度大,一早出工,晚上各家还要切、煮猪草喂猪和打制草鞋,等等,有做不完的忙活,所以这里的农民基本没有习武的习惯。由于爬山、挑担需要两腿用劲,我的腿部韧带收缩得很快。每次春节回杭休假时练拳压腿舒展开的腿部韧带,在这里劳动两三天会发现又收缩了,所以踢腿没原先利索了。我不断提醒自己,在这艰苦的劳动环境里,绝不能把武术给荒废了。夏天双抢(抢收抢种)这一个月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早上5点出工,晚上9点完工,根本没有时间和体力练拳。双抢之外的其他时间我通常晚上做压腿之类的基本功,然后把整套拳拆成一节节练习,用脑子背拳,回忆默记一套套拳的内容。同时我趁冬天农闲和回杭休假期,抓紧练习并加大运动量。由于我在农村7年,咬定武术不放松,武术基本功没退步,套路动作也熟记于心。

一次,生产小队分配大家去割茅草盖棚。这些茅草一丛一丛长在石壁上,我用草刀一把一把地割着。这天我忘了带笠帽,太阳晒得头发昏,自己也开了个小差,忽发现山头倒过来了,这时惊觉自己摔下去了。此时头脑还算清楚,警示自己千万不要头着地,用手做着各种保护头的动作,同时感觉身上头上已多处被石壁尖梭处擦击。石壁有70°陡坡,我半摔半滚下去50余米直到山脚下,刚好一个马步使我站着。我用手一摸头上身上都是血,腰后面撞击出两个馒头大的肿块。我想自己走回去,但从远处急忙赶来的农民背着我跑了5里山路送我到了家。东家章同志煮了10只鸡蛋叫我带汤一下子吃掉,说是“发一发”。我想这一定是村民们为防止破伤风,增加抵抗力的土药方。生产小队还派人拿了乡村老中医给我开的中药方到10里路外小镇上抓药给我煎服。第二天早晨我在床上起不来了,全身疼痛。这时我想了个办法,像练武术基本功时向上踢腿一样,把向着床外边的那条腿向自己头上踢去,然后再向床边下用力一甩,利用惯性力使自己身体从床上竖起来。

农村7年,我学会了耘田、种收番薯、做秧田、拔秧、插秧、砍柴、割茅草、背毛竹、种菜等许多农活,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武术不但没丢弃,而且还有进展,可谓双丰收。

1971年我回城到建筑单位工作,当过汽车装卸工,之后当了管理人员直到退休。由于干惯了农村的累活苦活,所以汽车装卸工这工作对我来讲还算轻松。由于装卸工实行包干制,下午很早就下班了。下班后我还经常到公园练习。回城这一年我就到孙中宣老师处学习武术。1958年我在东风少体校时,因孙师经常来我武术班和奚师交谈,所以我早就认识孙师。奚师还和孙师说:“中宣,我兵器练过很多,就是双钩没练过,希望你的双钩以后能传传人。”孙中宣老师师承刘百川、白振东,任过第一届杭州武协技术指导,省体委武术总教练。1957年他一人代表浙江省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大中专院校武术教材组编工作。在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拳、剑、刀、枪、棍的组编中,受到工作组长李天冀的表彰。1959年国家出版的《四十八式太极拳》中采用了左右式均衡套路结构,这是孙中宣老师提出的“改造太极拳,采用左右式来均衡结构”的建议,得到了组长李天冀的赞同和采纳。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国家体总毛佰浩特来信向孙师祝贺。我家到孙师处很近,步行10分钟即到。晚上到他家时他正在吃晚饭,他极慢地斟着一小杯约60克的酒,我坐在一旁和孙师谈武术上的人与事,我俩谈得很投入。一个多小时晚饭结束后,孙师休息片刻,便教我动作约10分钟。几个动作要领我会了,便立刻回家“趁热打铁”把所学的动作用文字记下来,必要时还画草图,然后自己再比画一下,记住了就赶紧睡觉,因为第二天一早还要上公园练习。学习中孙师还教了我10个腿法、10个手法的基本功。这种单式虽然是少林长拳类的,但也是学习太极、形意、八卦的基础动作。它除了能加快学习和理解其他拳术,还可以较快用于实战。每当晚上我到孙师处去学时便进入了状态,把孙师处学的动作一路比画着,以便向他汇报时能通过。他家邻居和我说看到老远一个比画着的人就知道是你了。在跟随孙师几十年中,我学了单刀、双钩、八仙剑、青萍剑、三合剑、双剑、蛇拳、八极、螳螂、查拳、炮拳、杨式太极拳、春秋大刀、棍等20多项,还有技击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在1971年,我还碰到了另一位好老师毛延林,我相信这是缘分。每当我早晨在公园练拳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身体壮实的晨练者,在练习“矮步子”。后来知道这步法出于心意六合拳(又叫十大形)。他有时赤膊练功,身上气块会移来移去;还能看到他在练一套太极拳很松,好像在练气功(我当时的感觉),后来得知这套拳叫吴式方架太极拳。那时我干汽车装卸工,身体仆着装卸砖头和抬重物经常闪腰,疼痛难忍。毛师知情后就会用指给我点穴。点穴过程根本不需要我把衣服撩起,他隔着衣服一点就准,然后再推拿一下,就一两分钟治愈,真的很神奇。我见毛师的吴式方架有特色,决意向他学。学之前他先叫我练一下我过去练过的太极拳动作后指出我“意识太浓”,毛师一再强调“无意识”。通过数年体会这个“无意识”使我感悟到原来是指暗意识指挥的自动调控。通过长期交往得知毛师是杭州出生,父母、姐妹都在杭州。他在上海工作,因加班调休多所以经常来杭。为了练好吴式方架太极拳,我在单位里争取多加班调休去上海。上海住房比杭州还紧张,到了晚上我们就把桌椅等搬到一边去,打地铺睡觉。我们两人脾气随和,相处得很愉快。我跟毛师还学了心意六合拳和混元杨式太极拳。在练习中如发现对拳上有不清楚的问题,我及时向毛师请教。毛师也争取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杭州教我。1985年,毛师辞去在上海的工作,放弃35年的工龄,回杭州开了一家骨伤科诊所。毛师在杭州的骨伤科诊所到我家要换两班公交车,来回两个多小时。我有疑问的动作在电话上也说不清,所以我一发现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到他家问,他也一有空就到公园来指点我。孙师和我讲:“毛延林的这套吴式方架是好东西,你要原汁原味地攻下来,不要有任何改动。”

练武术不但强健了我的身体,也丰富完美了我的人生,还因武喜结良缘。我从农村回城的第二年,1972年有一个16岁的女学生到我这儿学武术。她能吃苦,学武认真,基本功好。她经常买补品给我补身体,有时我单位值班,她还经常来陪我。她有时碰到不如意的事,也一定到我跟前诉说。我心想她待我那么好,以后会不会成为我的妻子。她在我这儿学了12年的时候,28岁的她和43岁的我准备结婚。12年中大家已十分了解,性格都直爽、厚道、以诚待人。晚上,我和她坐在六公园长凳上谈了1个多小时,她坐凳那头,我坐凳这头,彼此相距1米多距离。我告诉她,你和我在一起我可能给予不了你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她还是那么执着。我送给她的聘礼是一对雌雄双剑。剑的长短、重量均按她身高设计,我画了图纸托龙泉剑厂定做的。1986年,女儿出生了,我万分高兴。取什么名字我想了很久,但也想不出满意的。经再三斟酌,决定按我非常喜欢的那套“青萍剑术”取名“青萍”。青萍二字象征高雅、脱俗。女儿长大后也很有武术天赋,也练了几路拳,进大学后还办了个武术协会,教了几十号人参加表演、比赛。

我夫人生孩子后恢复身体时,因着凉落下了病根,使过去由于练拳好转了的气管炎又复发了。她冬天鼻子里鼻涕像水一样流出来,一天要好几块干毛巾去擦,而且毛巾湿得可以用手绞出水来,长期服药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她练练吴式方架太极拳试试看。她学练了3个月后,病情有明显好转,20年来一直没复发过。还有一个例子是1980年初,一位30多岁的女同志,从小不会出汗,夏天跑步、打少林拳及其他太极都不会出汗,身体热火火的难受。我教她练吴式方架,练了2个月她感到会出汗了,无比高兴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后来她还说原先肝里有一个小瘤也渐渐小下去了。按中医理论来讲,不会出汗叫“闭”,得气使经络通了,自然出汗了。同时这也和正确的练拳方法有关。很想以后再能碰到一个不会出汗的再来验证一下。

退休后,我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和教学武术,并在杭州武术协会当过办公人员、常委、办公室副主任、顾问,参加各种武术活动、比赛。改编过许多传统武术套路,使其适合现在的表演、比赛在观感上和时间上的特殊要求。吴式方架我原本想拆编成一套不超过4分钟的套路去参加表演比赛用,但由于方架结构太严密,动作之间像砌成砖墙的砖头一样,互相之间交叉咬结,如果将其拆开重新组合,练起来感到不舒服,对气路和自动调控有影响,所以没能组编成功。这仿佛验证了孙中宣老师和我讲的话:“要原汁原味地攻下,不要有任何改动。”但我又想,如果为了通过表演、比赛,向世人展示吴式方架太极拳的风貌,组编成一个短套路,以适合现代在表演比赛上对时间上的要求(不超过4分钟),哪怕对自动调控有影响,也未尝不可。因为真正练习时,还得练原传统的100式。也希望以后我和读者中有人能组编出一个不超过4分钟的短套路。另外:如查、炮、翻子、罗汉、蛇拳、八卦、双钩、八仙剑、双手剑、双匕首、太极刀、八卦子午鸳鸯钺、混元杨式太极拳、传统武式太极拳等20余个套路,经过我重新改造组编后教给我的学生参加表演和比赛。有10位学生以我处学的19个项目参赛,在2006年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获15金4银。还有另一位成绩最突出的女弟子刘春晓在2003年至2007年的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大会和2006年、2008年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中获22金、2银。数年中,我所获得的荣誉有杭州武协优秀教练员、优秀武术伉俪、优秀教练站等。

练功习武60年,共学得60套不同风格的套路,我感悟到“丰富多彩是中华武术的文化特征,万法归宗是中华武术的技击本源。静以养性。练武要讲科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感到每天练武不能停,离开了武术,会感到生活没意义,因为武术是我的第一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