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互联网思维下的成果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互联网思维下的成果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而形成于特殊商业环境中的一种具有时代色彩的商业意识和理念。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一词首次被提出。(二)互联网思维下音乐教育形态的变化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是以音乐为内容载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本体属于艺术教育。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互联网思维下的成果

(一)互联网思维的含义

随着计算机行业和信息科学在21世纪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全球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而形成于特殊商业环境中的一种具有时代色彩的商业意识和理念。2011年,李彦宏提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一词首次被提出。对于这一词的概念界定,社会上说法很多,但也基本大致相同,总体来说,互联网思维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惯性思维模式,一般与商业联系更为密切,可以说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进入,而在其特殊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先进的商业意识和理念,这种思维模式的核心支撑就是背后强大的数据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新兴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传统行业势必会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这就要求我们的传统行业要同样与时俱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用这种崭新的互联网思维来去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对市场、用户、生态圈进行重新地审视。

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大致有五个方面,首先,也是最为核心的就是用户性特点。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将目光长远地放在了解用户需求上,不管是哪一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中想要获得成功最基本的就是全面深层地了解用户群体的心理需求。同时让我们的用户群尽可能地参与到更多的产品制作中,让其获得丰富的参与感。第二点是注重技术创新,这种创新是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建立自己的特色服务,极大程度上去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并努力达到完善。同时,互联网对于用户体验和用户反馈的收集之细致,是这个时代最不可替代的特点之一。从这些反馈的收集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用户对产品或行业的需求,这也给予了我们前进道路上不断改正、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有力依据。然后还有一点是跨界性,这是指在互联网与其他传统行业的融合应用下,将互联网思维的特点真正地运用到传统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去,力求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层次融合,进而在“互联网+”战略中使传统行业获得颠覆性的转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数据性,大数据是互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的核心支撑部分。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用户在使用网络时的每一个点击,每一次浏览,甚至在一个页面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会产生相应的数据,所有这些用户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就组成了我们互联网的数据库,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用户的喜好需求进行剖析。比如一些购物网站经常在首页推荐一些物品,而这些推荐或多或少恰好是我们最近正需要的,这种推荐就是商家依据我们之前在网络上对于需要物品的搜索点击留下的数据,从而通过分析筛选用户心理需求而得出的商品推荐。传统产业的新生必须要面对新时代的挑战,符合新的时代特点,对于用户需求的了解,大数据的混杂性对于用户心理的了解则会更为全面,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产业的新发展,就是互联网思维下以大数据为基础,而对社会需求、社会现象等等进行详细准确的具有预见性的统计分析和归类,进而获得新生的活力。这一点,在线教育产业作为“互联网+教育”战略的发展尤为成功。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崛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被互联网全面渗透,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规模已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互联网使用人数最多的区域。这其中,各年龄段的学生占据着很重要的比例,网络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着其参观的塑造。因此,当前社会发展情势下,抢占音乐教育的网络主阵地,提升基础教育中音乐课堂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思维下音乐教育形态的变化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是以音乐为内容载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本体属于艺术教育。因此,其不仅在内容上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美,同时,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它还肩负了最重要的审美性。音乐教育在广义上看,指的是通过音乐这一手段来对人在情感和品质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塑造,同时提高知识技能的教育。主要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学校音乐教育。通常来说,学校教育一般可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同时国民音乐教育又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可以说,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

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教育具有久远的历史,古代传统音乐形式更是种类繁多,主要有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等形式,其各自又包含很多分支,如民间音乐又包括器乐、歌舞、民歌和戏曲音乐。西周时期,涵盖“礼、乐、书、数、射、御”六大学科的六艺在此逐渐定形,并作为我们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一直延续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使得作为“六艺”之一的“乐”教见证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整个古代历程,可以说,贯穿我们整个封建社会的音乐教育基本都是以儒家思想的乐教思想为本。

从最初古代社会没有文本的口传心授到当今社会系统规范化的学校教学,我国的音乐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不论是互联网技术的冲击,还是互联网思维对这个时代发展观念的更迭,我们的传统音乐教学理念都必将面临一个革命式的转型。近些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无疑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质量带来了质的改变,尤其是当互联网+传统教育的融合应用被充分意识并开发,在线教育行业获得飞速发展之后,更是促进了当代教育教学的改革与进步。互联网发展到移动终端互联网,进而根本性地改变了知识资源获取和传播的途径,使得我们的当今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获取方式也变得更为灵活。慕课、微课、大师课等等一系列在线教育产品日益成熟,在线教育市场趋于完善。在这之中,酷学网作为新东方英语旗下的学习网站就是在线教育产品的一个极为成功的突出代表,在酷学网的平台下,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远程英语学习。相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使我们的求学之路变得更为便利。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进入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从学习条件、到学习环境、再到学习方式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对于我们具有多种特殊性功能的音乐学科来说,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不论是音乐资源的复杂性、音乐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还是音乐传承的必要性,互联网技术的支撑都给我们未来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更多的可能性。而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性、数据性、创新性、跨界性等特点都对我们未来的音乐教育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其中,用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设计都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性为我们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对于音乐的二度创作能力提供了思考方向;数据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则为我们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针对性,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的监测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心理情绪进行分析,进而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跨界性则为我们的音乐教学理念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未来的音乐教育不应只禁锢在音乐学科教学上,应注重学科间的联系。音乐艺术作为一门审美学科,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可以与任何学科相关联,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的艺术,可以改变人们僵化的思维模式,给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提供更多的色彩性。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为基本目标,最终达到提高人类科学文明创造的崇高目标才是我们未来音乐教育在跨界性思维指导下要有的思考。

在数据性一点中,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不同于传统的统计分析模式,传统的抽样数据统计分析要求的是部分数据的精确性,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更偏向于海量数据的混杂性。大数据更要求收集全面且完整的数据信息,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抽样数据的分析统计,这种海量数据混杂性远比抽样数据的精确性更加有意义。因此,这种数据的分析统计对于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心理情绪波动的监测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可以据此进行预见性的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心理走势图的数据分析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心理需求,进而大幅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加贴合人本性的时代要求。关于这一点,杭州第十一中学在今年就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杭州第十一中学建立了互联网平台下的“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系统中对学生的6种行为赋予不同的分值,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哪些同学在专注听课,哪些同学在开小差,再结合他们高兴、伤心、愤怒、反感等面部表情,进而分析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同时学校会在系统中设置一个最低赋分值,如果某学生课堂分低于该值则代表其不专注。在课堂进行到一半时,系统会向设置在讲台上只有老师可见的显示屏推送提醒,与此同时,老师可根据提醒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注。这就是我们互联网思维下数据性的指导思想,加之数据库支撑所得到的时代性教育成果。这种对于心理情绪波动的数据监测,主要是分析在学生学以及教师教的过程中,各种表情、行为对教学的影响,从而依靠这些得出数据统计进而对教学活动的改进起反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支撑拉近了我们一线城市高雅音乐和大山草原里民族民间音乐的距离,平衡了精英化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教育之间的资源提供,也搭起了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的桥梁,为全民音乐教育以及终身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和物质保障,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完备地接收到更多元化的音乐教育。

(三)ETalklOO中教育理念对音乐教育理念转型的启示

1.ETalklOO的含义与代表性教育理念

那什么是ETalklOO呢?“ETalk100”是“教育技术资讯”微信公众号的一项栏目。“ETalk”是Education Technology Talk的缩写,简而言之,就是科技教育演讲。“ETalk100”是一个精选能够反映本年度教育与技术领域最新动态的100个演讲、报告或访谈等推送给读者的订阅栏目。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发展”、“创客教育的三定律”、“在线教育发展的五个思考”、“互联网思维与教育转型”“教育之道”等等优秀的信息技术教育文章都被ETalk100在微信公众号当中进行了推广。其中,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先生在网易教育大选上关于《互联网思维与教育转型》的精彩演讲就被ETalk100在栏目中进行了推送。朱岩首先说到传统精英教育模式的弊端,然后提到建立社交化学习的新模式是关键,并从渠道的变革、社交的层面和现代社会的变革三个层面,来解释了在互联网思维的崭新模式下给教育规则带来的改变,这篇文章也是本篇论文的启发点所在。同时,第9期所推送的朱永新先生的关于未来教育的6个观点中也讲到,教育变革的路线图是以小规模为特点的人性化、师生选择的自由化、学习中心的多样化和学习模式的个性化。ETalk100作为一个基于网络信息平台建立的栏目,向公众和教育界推送了许多先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文章,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中教育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更多可能性。(www.xing528.com)

ETalk100栏目在第七期推送了中教全媒体总裁夏巍峰在2016中国在线教育产业峰会暨中国在线教育百强发布会上关于“在线教育发展的五个思考”的主题演讲,其中提到了在线教育发展的五个理论,即汽车理论、递进理论、丛林理论、盛宴理论和媒体理论。汽车理论和互联网的用户性特点是基本一致的,它强调将产品、平台送到最终用户的手里,也就是送到作为使用者的学生手中,而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社会机构、学校、老师或者家长手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和音乐教育基本理念中,强调真正发掘学生内心需求是关键,互联网思维下的音乐教育,了解学生想要什么是成功的基础。长久以来,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名老师,一群学生,而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在人数上的限制性则是更大,这种局限性注定了我们的课堂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感,然而这种体验能力的培养却是我们音乐审美教育中最需要得到保障的一点。

在这个人人能够在擅长领域做一名老师,人人也可以随意选择所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的在线教育新时代,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部移动终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校任你挑,众多名师随你选,一线城市的艺术资源或者西方国家原汁原味的音乐特色文化将被原封不动地送到学生眼前,这是我们之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下所完全不敢去设想的,而这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下一种教育现状的转变。

在谈到递进理论时,夏巍峰强调我们未来社会是生态型企业的天下,构建生态型公司和产生生态圈,销售的是共享和创造,丛林理论也是如此,强调进入生态圈的必要性和当中激烈的竞争。21世纪是共享新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的大力冲击下,传统行业面临着转型的必然选择。电子商务对传统实体门店的打击实属巨大,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高度发展对于我们的出行也是影响颇深,像打车软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就令人瞩目,甚至很多城市的出租车司机还以停运的方式联合抗议,试图要求有关部门将打车软件驱离自己的城市。这种不从自身出发进行现实思考,只想以简单粗暴的抗议手段维持自身利益的做法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同我们现在所提到的教育变革一样,传统出租车司机必须真正地了解到顾客想要什么,而不只是禁锢在我能给顾客什么,我给了顾客什么这些主观层面上。只有真正认识到用户的需求所在,进而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传统行业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下焕发活力。共享和创造是当今社会的趋势,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根据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参悟互联网思维,从自身寻求能够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出路,跳出僵化的传统音乐教育思维模式,拒绝“唯技术化”和“唯道德化”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的角色应该从音乐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教师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而不仅仅是“我能提供给学生什么”,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建构预见性的未来音乐教育。

ETalk100第七期夏巍峰在讲到盛宴理论时,还说“一切不以教育为本质的投资的资本盛宴将成为市场毒药”。音乐教育,将优秀的音乐艺术文化和深层次的美的意味教授给学生是关键,使学生获得领悟美和感悟美的审美能力是核心,进而将所获得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应用于工作生活中以达到促进社会科学创造的崇高目标是未来音乐教育的深层次要求。当前大多数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趋于模式化,教学死板,教师本身仅仅将教唱歌曲这种最基本的技能作为整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没能建立起“为实现理解而教”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也没有将如此便利的互联网技术物尽其用,更加没有将审美作为教学任务中的核心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实践。对于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更是微乎其微,甚至只有在学校进行公开课或者精品课时才会全面立体的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背景等等。这些现状就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也是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所不能再存在的。

另外,夏巍峰还提到了未来将进入“全媒体+”时代。的确,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信息在网络大数据下的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实在令人感叹,媒体的影响力更加不容小觑。2015年底,团中央宣传部在团中央官方微信推出了青年网络公开课——青课,其中首讲是由前《文汇报》长期驻法国记者郑若麟与现场青年进行的关于“精神殖民”话题的探讨。郑若麟先生在其中提到,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动权,谁就掌控了整个受众者群体的思想,媒体的导向时刻引导着群众的思想方向。

在ETalk100第十七期中,公众号推广了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教授在曲阜召开的首届孔苏未来教育论坛上的致辞演讲,戚万学教授认为教育之“道”在于三,“问道者:问守正开新之道”、“就道者:就返璞归真之道”、“弘道者:弘立德树人之道”。在就返璞归真之道中,戚万学教授指出了教育初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课堂环境、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但不论外在因素如何改变,技术如何先进,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的教育初心是不能变的,不能跟着五花八门的模式进行盲目的创新,也不能对于互联网技术过分地依赖而陷入“唯技术化”的误区。如何在喧嚣中秉承一颗音乐教育中的赤子之心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音乐学科的性质是育人,审美育人,我们必须要谨记学生的心理体验是第一位的。不论技术发展到什么高度,它都是为人服务的,我们最终还是要做有思想、有理想、有情怀、有境界、有温度的音乐教育。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音乐教育的初心不能忘,这也是我们互联网思维下未来音乐教育要慎重的一点。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通矣。音乐自身的教化功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被统治者充分认识且加以运用,处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作为一项能够反映当代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精神世界,同时又肩负教化功能的艺术文化形式,音乐艺术性质的认识、音乐教育的导向、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在线音乐教育产品的应用则更是需要在时代潮流的引领下转变其固有思维,进而把控新的发展方向。

2.“蜘蛛咬伤轶事”——互联网+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ETalk100在第三期推送了一篇2016年的优秀演讲,是中国农村小伙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他的这篇演讲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演讲中,何江讲到在2001年自己被蜘蛛咬伤,母亲用“火疗”这样的农村土方法帮其进行治疗,虽然这样白酒高温杀菌的方法的确具有它的理论性并最终达到了治疗效果,但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医疗界已经拥有了更为科学,更低风险,并且能够相应减轻痛苦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何江身处的闭塞小村落里,却仍旧只能依靠这样的土方法进行医治。千禧年过后,虽然在整体上来说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经济繁荣大发展的21世纪,但是对于生活在偏远农村的何江来说,周围的生活环境仍旧不可想象的没有自来水和电,也就没有电话,没有汽车,这样的条件下,就更妄论先进的医疗资源了。何江的这样一个故事阐述出的是长久以来我们社会资源极其不平等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先进的科技知识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不公问题亟待关注。2017年10月18日,全国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过去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现在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代表着我们国民的生活品质已经总体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却限制着我们国家更好更完整的发展。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强调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偏远地区知识资源的平均和教育的公平是目前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在整体的国民教育中占据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然而,其自身特殊性又注定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必然性。毫无疑问,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其人才储备和设备资源必定是最顶尖的,像北京国家大剧院、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等专业性大型剧场,这些基础设备是三四线城市很难并肩的。在当中上演的一场场高质量音乐会更是极大地丰富着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审美修养,生活在这里所额外获得的艺术修养是三四线城市的艺术教育所完全望尘莫及的,边远山区的教育现状就更加无法与之进行比较。然而,互联网时代的进入和在线教育的发展,根本性地转变了知识资源的传播途径和创造方式。如今,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而是在互联网的良性冲击下展现出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对课程进行自主性的选择。归根到底,这是这个时代下,教育资源的提供从“给你什么”到“你想要什么”上的一个巨大转变,可以说,这是一场教育的伟大革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上就说到,“教育改变命运,而网络改变教育”,变革当口,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互联网时代给民众提供了便利又宽广的大环境,也给每个有能力的人提供了一方展示自我的天地,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基本没有怀才不遇。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线教育课程的参与制作,私人艺术资源的无私共享等等因素,使得我们整个音乐教育行业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夏巍峰曾说过,“未来是生态型企业的天下”。面对这样的时代趋势,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型首先是要从自身构建互联网思维,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立大数据思维,以共享和创造为核心,形成音乐教育生态圈,在生态圈中强调彼此间联系的重要性。在线课程的共享性,使得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有参与并发布课程的机会,它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在线教育课程和产品,了解并学习到原汁原味的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和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这种共享性与广泛性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其传承意义非常深远。

互联网大发展的21世纪,学生面对如此繁杂的网络课堂,多了很多选择性,许多知识和音乐会资源完全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或者也能够在一些在线教育机构中通过远程学习了解到。面对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我们传统音乐教学必须要借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我们所说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绝不能够仅仅是停留在PPT课件的制作运用上。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们现在中小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基本也就限于PPT课件展示和音频、视频的播放上,对于一些先进的音乐软件,如MIDI音乐系统的运用力度还非常欠缺。对于MIDI音乐,教师可以用其在教学中进行一些乐曲简单的再现、创新等,对于音乐课堂的二度创作将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条件。在中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利用MIDI音乐进行音乐理论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会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非常直观,同时可以深层次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本体的理解,提高音乐课堂实践的整体效果。这也是将教育和审美放在核心位置的音乐教学方式之一,而不再像之前一样,仅仅只停留在课件的简单制作和音乐背景知识的讲解上。将学生作为主体,把教育放在核心,这才是互联网思维下未来音乐教育转型进入生态圈最重要的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