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教学内容建构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教学内容建构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第一章对四所高校大纲上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教学内容虽丰富翔实,但其安排的合理性都较为欠缺,在对鉴赏内容的选择上有些主次不分。接下来笔者对南京审计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欠合理之处做出讨论。(二)教学内容的建构思考1.对三本教材内容的思考纵观全国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教学,对于音乐鉴赏课一直缺乏一本威信度较高的教材,以致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稍显随意。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教学内容建构

(一)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

教学内容是音乐鉴赏课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贯穿课程始终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部分,它直观地告诉教师应怎样组织这门课的脉络和顺序。根据第一章对四所高校大纲上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教学内容虽丰富翔实,但其安排的合理性都较为欠缺,在对鉴赏内容的选择上有些主次不分。各学校音乐鉴赏课大纲上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笔者已在第一章的各节中具体分析过。考虑到南京审计大学音乐鉴赏课课程设置的特殊性,这里先讨论其他三所高校的一些欠合理的问题。

1.教学内容线索不够清晰,分类不太明确

这一点在扬州大学的大纲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从教学内容从头至尾安排的顺序中笔者看不出清晰的线索。鉴赏内容被组织得有些零散,在接连的课时中有的以音乐历史时期为线索,有的以不同音乐体裁为线索,还有的以不同音乐种类为线索。这也导致了分类不明确和概念模糊化的问题。例如把“交响乐欣赏”作为一个专题,但在以西方历史时期为线索的各专题中已包含了交响乐这一体裁的欣赏;再如美国黑人音乐专题中已有爵士布鲁斯流行音乐元素,但爵士和布鲁斯又被单独列出作为专题。对于以上重复性问题各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处理,进而导致不同教师实际课堂上内容安排和进度的不一致。

2.次要的教学内容挤占课时数

音乐鉴赏包罗万象,在一学期内完成主要教学内容本来时间就不宽裕,如果再将次要内容作为专题来讲,就无法完成大纲上的计划。因此解决内容上的主次矛盾,排除冗余、不相关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三所学校大纲上的教学内容都存在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把乐器、人声、风格等内容专门列出来讲。之所以说这些内容次要,是因为它们不是我们直接鉴赏的对象,而是用来辅助于直接鉴赏对象的手段。教师应在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将这些辅助手段穿插进去介绍,而不应该在脱离于作品的情况下专门一一地介绍。例如在听到音乐作品中某个音色时教师可以指出这是何种乐器的音色,并简单介绍一下这种乐器,这样学生才能形象直观地了解这种乐器和它是如何运用在该作品中的。因此,专门讲次要的教学内容既浪费课时数,又使音乐鉴赏课教学收效甚微。

3.教学内容的顺序不太顺应学生的心理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内容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安排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三所学校大纲上的教学内容都未较好地体现出顺序安排的合理与巧妙。笔者认为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而流行音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品种,所以应把流行音乐放在最前面鉴赏;紧接着可以安排中国民乐的鉴赏,因为那些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因此,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要以摸清学生的心理为前提,否则有悖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衷。

接下来笔者对南京审计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欠合理之处做出讨论。根据第一章歌剧班的大纲和笔者对其他班的听课调查,笔者认为教学内容不够精练是其主要问题。南京审计大学音乐鉴赏课将整学期的内容集中在一个门类里,其优点是可以详细、宽裕地安排教学内容,但在实际课堂上内容就像流水账一样地过场,很少突出重点。例如流行音乐班的课堂上教师将摇滚乐各发展时期的人物和作品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很多旁枝末节也在其中·,再加上期末以闭卷的形式考核,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知识,于是鉴赏性质的课成了梳理音乐史的课。无论涉及什么时期的内容,教师都应精选有代表性的人物,每个人物中都应精选有代表性的作品来鉴赏。如果面面倶到地介绍,学生只能走马观花,最终教学内容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精彩的部分的印象

(二)教学内容的建构思考

1.对三本教材内容的思考

纵观全国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教学,对于音乐鉴赏课一直缺乏一本威信度较高的教材,以致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稍显随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三本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陆续出版,即《音乐鉴赏》(王耀华、伍湘涛主编)、《音乐欣赏基础教程》(匡惠主编)、《大学综合性音乐教材》(曾炎宣主编)。但在四所高校中,只有盐城工学院大纲上提及其中两本,其他三所高校都没有提及,而且四所高校的音乐鉴赏课上没有发放过任何教材或讲义。笔者通过对这三本教材的研究后发现它们各有其优缺点。

王耀华、伍湘涛主编的《音乐鉴赏》从结构上来看涉及古今中外的音乐,第一、三、四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各历史时期、汉民族、少数民族的音乐,第二章介绍西方各历史时期的音乐,第五章介绍世界民族音乐。值得肯定的是,这本教材的特色在于偏重本土音乐,根植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也通过了解世界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开放和创新意识。缺点有如下两点:第一,内容烦琐庞杂,作品数量过多。虽然这本书是供两学期使用的,但即使将每部分内容缩减一半,仍超过一学期32课时所对应的量,而且许多介绍性文字使得这本书很像以讲音乐史为主的书,在鉴赏作品的选择上也不够精练。第二,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本教材是默认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这本教材不太适合于普通高校非音乐类学生。

匡惠主编的《音乐欣赏基础教程》从章节上来看是以音乐体裁为线索的,第二章到第八章分别介绍了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中小型器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在第一章的欣赏导论中论述了关于鉴赏音乐时所需注意的要点以及作品曲式结构的类型,这为后面的鉴赏做好了铺垫。这本教材的特点在于它把同一体裁的中外作品放在一起横向比较,突出了对比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一体裁的特点有更深刻的印象。另外,每章结尾的练习题可使学生回顾并思考本章的内容,从而达到一种温故知新的效果。这本教材的缺点有如下两点:第一,缺乏对中国各民族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的关注。从鉴赏作品的数量上看,中国曲目和西方曲目分别是42首和68首,可见这本书较侧重于西方古典音乐。第二,导论中对音乐语言要素的讲解较为片面,只介绍了曲式。显然我们需要鉴赏分析的不仅是作品的曲式结构,还有很多音乐语言要素需要涉及。纵观这本教材中对作品的讲解,笔者发现确实有许多内容是在分析旋律、节奏、配器等方面,那么对应的普及知识就应在导论中有所体现。

曾炎宣主编的《大学综合性音乐教材》从章节上来看是以音乐理论知识为线索的,即依次从音高、音长、音强、器乐、声乐音程、调式、和声等方面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这本教材的特色在于在书的最后部分配有视唱练习,这就使得音乐理论知识、视唱和音乐鉴赏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但笔者认为将这本教材用于大学生的音乐普及读物比较合适,而用在音乐鉴赏课的课堂上则不太适宜,因为它的侧重点更多地放在乐理知识的系统讲解上,而并不是由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发散到相关的乐理知识。

以上三本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是教育部和高校音乐教育学会推荐的,编写的确有各自的特色,但也存在各自的问题和共性的问题。关于各自的问题已讨论过,至于共性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鉴赏作品太多和缺少流行音乐的一席之地这两个方面。琳琅满目的作品会使得教师抓不住重点,难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课堂上也易造成走马观花的鉴赏模式;至于学生最喜爱的流行音乐,都被三本教材完全忽略,这说明编写者还没有把视野拓宽到流行音乐上。正是由于这三本教材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笔者将对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分类和选择作出自己的建构性思考。

2.教学内容的分类

对音乐的分类一种是按表达方式分类,即分为声乐和器乐;另一种是从多元文化音乐视野来分类,即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笔者倾向于后者的分类方式,这种方式所考虑到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也是音乐鉴赏课内容所划分的依据,它能够像音乐史类的书一样给学生展示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如果不受总课时数32课时的限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偏好,那么鉴赏的内容可包罗万象,涉及的大块内容有中国民间音乐、国外民族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欧美流行音乐、亚非拉流行音乐、中国古乐、中国近现代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等。但毕竟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到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只有一学期16周共32课时的量,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熟知或应知哪些音乐作品,因此笔者去掉了几块内容,最终定为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中国古乐、中国近现代音乐、中国流行音乐这六块内容。以下对保留和删去部分内容的原因做出解释。

民族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一类音乐。随着音乐上对“欧洲中心论”的极力批判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广泛传播,民族民间音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鉴于此,笔者认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全球多元文化音乐视野下,我们不仅需要立足本土,还要放眼全球。因此鉴赏的民族民间音乐既要包括国内的又要涉及国外如非洲、东南亚、美洲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

经欧洲主流文化背景孕育出的西方古典音乐,以其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和变化多端的创作技术而闻名于世。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快餐式的流行音乐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其中一些格调低下、品味庸俗的流行音乐必然混杂于其中,对大学生的素养和价值观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这一现状足以表明,给他们提供古典音乐的精神食粮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古典音乐能够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摆脱一些庸俗的音乐。西方古典音乐是西方文化所反映出来的重要部分,因此学生通过鉴赏西方古典音乐可以开阔视野,接触欧洲主流文化也是有利无弊的。

1993年前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戈登·肖博士与目前在威斯康星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劳舍尔博士进行的一场实验表明,听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大学生的空间识别能力与推理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一发现影响很大,许多父母因希望提高子女的智力,在孩子尚未出生时(或出生后)就开始让他们听古典音乐,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建议该州应向每一个新生儿的父母提供一盘古典音乐的磁带或激光唱盘。上述两位博士的发现称“莫扎特效应”。

另外,“莫扎特效应”说明了古典音乐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有很大帮助。尽管追求时尚、刺激的大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有陌生感和距离感,但把这样优秀的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师正确恰当地引导,定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中国古乐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积淀下来的重要成分,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必定是值得我们现代的国人去品鉴和弘扬的。前文所指出的文化精神目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国古乐教学内容去实现,因为大学生可以通过鉴赏中国古乐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亲切感,提升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并自觉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甚至创造者。尽管大学生在现代生活中的浮躁心理难以使他们静下心来感受中国古乐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但把这样优秀的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再加上教师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带入中国古代文化语境,定能使学生沉浸其中。

距离我们年代很近的中国近现代音乐,以其所承载的独特的时代背景而令人叹为观止。这个时期的音乐最大的特征是西方音乐形式和中国传统音乐内涵的交融合璧,学生通过鉴赏这些作品可以充分理解“洋为中用”的音乐思想,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另外,革命年代的中国新音乐以及涌现出的大批作曲家及其作品,都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将中国近现代音乐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是无可争议的。

和现代大学生最为亲近的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而后被带入欧洲,直至影响全世界。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地的发展虽有三十年的断层,但港台流行音乐和改革开放后的大陆流行音乐发展至今也有着可叙述的历史。我们不否认流行音乐中有一部分格调低下、品位庸俗的作品,但学校音乐教育不能因此就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在强势的大众传媒的疯狂倾销之外,为大学生提供另一条接触流行音乐的风格、历史、经典作品、社会心理、人文思想的通道,提升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能力,正是音乐鉴赏课应尽的义务。欧美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虽早于中国流行音乐很多年,但由于歌词语言隔阂、欧美流行音乐分支繁多以致难以一一介绍等原因,笔者考虑将中国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而排除欧美流行音乐。至于除中国和欧美以外的世界上的流行音乐,笔者也将其排除,因为学生极少接触这些音乐。(www.xing528.com)

3.音乐作品的选择

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琳琅满目,精选优秀的适合大学生鉴赏的音乐作品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主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所选作品是广为人知的经典作品;第二,所选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第三,所选作品或其片段的播放时长适中。因此为提供一种供参考的建构模式,笔者列出以下精选的音乐作品用于鉴赏:

表1 用于鉴赏的音乐作品一览表

接下来笔者对以上列出的音乐作品的选择原因做出阐述。

(1)世界民族音乐

为了体现全球多元文化的音乐理念,笔者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三个地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当地音乐。《妇女种稻歌》是西非利比里亚格贝列的妇女们为播撒稻种而培土时演唱的劳动歌曲,学生可以从这首歌中了解到西非音乐呼应的声部对位特征。音乐是印尼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它来自当地举办仪式的寺庙,由铜锣乐器、金属排琴、鼓、笛等共同演绎的合奏乐教师可以选择任意一首甘美兰音乐作为鉴赏,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享誉世界的秘鲁名歌《神鹰之歌》以其悠远、神秘的旋律和古朴、独特的安第斯山区民族乐器编曲令无数人对南美印第安文化心驰神往,它的基本主题可能基于或至少是受到现存秘鲁音调的启发,因此这首民谣歌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安第斯山区的人们是怎样表现音乐的。接下来笔者选取了印度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即拉格。它作为一种固定乐曲,充满了即兴表演的成分。它是一种线性的旋律性音乐,没有和声概念,大量使用微分音,有着自己特有的音律。教师可以任意选择一首拉格音乐作品作为鉴赏材料。然后笔者选取了墨西哥的一首独具风味的流行乡村歌曲《美丽的天空》,它是墨西哥家喻户晓、无人不唱的情歌,也是墨西哥人在国际比赛时为本国队打气、欢呼,在国外聚会是必唱的歌曲。最后笔者选取了一首朝鲜传统音乐《卖花姑娘》,它是一首以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一种“界面调”民歌,这种调为南方的民间音乐常用,相当于羽调式音阶,小调特点鲜明,其旋律进行较多起伏,情绪略带感伤。以上笔者选取的世界民族音乐仅作为参考,教师也可以选用或增补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用于鉴赏。

(2)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人口分布地域广,因此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间音乐,笔者选取了人们广泛传唱的《茉莉花》《浏阳河》《康定情歌》分别代表了江苏、湖南、四川的地方民间音乐。《茉莉花》曾在我国很多重要场合被演出,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这首歌五声音阶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取向。《浏阳河》熟悉的旋律穿透了几代人的岁月,表达出湖南人民对毛主席领导人民取得解放的感激之情,这也是传统民歌和时代特征结合的典例。《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地区代表性的传统民歌,它的节奏较为简单却不失活跃,表达了康定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3)西方古典音乐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巴洛克及其以后的时期是既极具精华又为人熟知的,所以笔者不考虑文艺复兴及其之前时期的音乐。巴赫不仅是巴洛克音乐辉煌的终点,也是后来的西方音乐的一个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因此有必要选取他的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作为巴赫最早的大型器乐作品,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高超且华丽的复调技法,以及宏伟和活跃的旋律,特别是木管乐器极为出色的运用,巴赫通过这首作品把当时已趋于过时的大协奏曲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由于鉴赏时间有限,笔者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第五号第一乐章。

在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莫扎特和贝多芬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奏鸣曲是当时常用的体裁,奏鸣曲式的发展也最为充分,它有着相当的灵活性和无尽的变化能力。笔者选取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第一乐章作为最佳范例,这一乐章的主题动机的旋律曾被运用在流行歌曲《不想长大》中,对于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贝多芬最重要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可谓“交响曲之冠”,它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这首作品所蕴含的极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使学生为之振奋,因此笔者认为这首作品值得用整整两课时的时间来聆听和鉴赏。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比较强调对主观情感的抒发。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较多,因此笔者重在选取带有脍炙人口的旋律的作品。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都表现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景象,可放在一起鉴赏。舒伯特的《小夜曲》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典范,深情优美的旋律和富于诗意的创作背景能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其中调性的改变使得感情色彩产生细微的变化,教师可以在此结合作品介绍调性的知识。“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独具魅力,他将新的思想情感内涵赋予在一系列音乐体裁之中,并从深层次挖掘和提高了这些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降E大调夜曲》,这首作品极具浪漫气质,营造出一种情景之间高度交融的音乐境界。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中期的一位有古典主义倾向的作曲家,尽管他的音乐充满了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但在形式上却是非常传统和严谨的。笔者选取了他最为著名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这首作品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显示出匈牙利吉卜赛音乐的即兴性。教师可以通过这首作品向学生介绍呈示部和展开部的对比,以及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对比。《卡门》序曲是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著名器乐段落。这首序曲结构简单,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勇形象。同名父子约翰·施特劳斯都以写作维也纳圆舞曲而著称于世。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结构独特,实际是由一系列主题各异的圆舞曲连缀而成,虽有很多应景的作品已被人们遗忘,但流传下来的精品不仅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也获得专业音乐大师们的赞赏。28笔者选取了他的经典作品《春之声圆舞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不是圆舞曲,而是经常作为音乐会加演收场曲目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因此笔者选取了这首作品。

(4)中国古乐

中国古乐有十大名曲,笔者选取了其中最为学生熟知的三首经典作品:古琴曲《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汉族传统乐器古琴所独有的音色足以表现《高山流水》中的意境,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感;作为一首独奏的琵琶大曲,《十面埋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学生可以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胜利者欢呼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春江花月夜》通过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委婉质朴的旋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夜晚春江的醉人景色,极力赞颂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淡雅,教师可以通过关联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来让学生更深入地鉴赏这首音乐作品。

(5)中国近现代音乐

笔者选取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三首作品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两首作品。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展示出独特的民间演奏风格和技巧,表达出独特的深邃意境,显示出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鉴赏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29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具有成熟、鲜明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它刻画出中国田园音画,使其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并将西方的复调织体与中国的民族风格相融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展示出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我国的钢琴音乐翻开崭新的一页。笔者选取这首作品的缘由就在于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教师可以通过这首作品让学生直观地理解A段的复调织体和B段的主调织体的差别。《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大合唱作品,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与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并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虐行径和人民所受的深重灾难。这部作品将抗日战争的宏伟图景广阔地展现出来,并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从而建立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教师应当花大量时间重点讲解这部作品,使得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得到极大的提升。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基于延安时期生活体验的作品。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它也更加为人熟知了。这首作品采用了我国民间的秧歌节奏、音调与陕北民歌的素材,以“春节”这样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描绘了一幅在春节时革命根据地人民欢庆热烈的场面以及互庆互贺、团结友爱的动人画卷。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鉴赏民乐合奏版本和西洋管弦乐合奏版本的《春节序曲》,让学生了解两者乐器编制和音色效果的差异。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1959年的首次公演,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题材,素材是越剧中的曲调,并综合采用我国民间戏曲音乐与交响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教师应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分成若干段落来逐一鉴赏,使得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随故事情节而变化的音乐。

(6)中国流行音乐

相比上述其他音乐来讲,流行音乐结构短小,音乐语言要素不太复杂,因此笔者选取了14首代表不同时期的中国流行歌曲作为参考。

1)是三首香港流行音乐

在粤语歌曲的黄金发展期(1974-1984),叶丽仪以圆润开阔的嗓音演唱出韵味浓郁的《上海滩》,使之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这首歌婉转动听,有强烈的高低起伏感,歌手唱出了上海滩纷扰的争斗和刻骨柔情,学生可以从这首歌里品尝到特有的人生百味。在香港流行音乐的巨星时代(1984-1997),乐队组合beyond的歌在大陆广为流传,他们不仅创作音乐,而且在音乐上进行了种种尝试,并开创了香港音乐关注时代、关注世界、关注现实的新风,笔者选取了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而作的《光辉岁月》。这首歌歌词内容励志,歌曲旋律易于流行,在听这首歌时,一种从一个反叛青年到一个自由火炬呐喊者的变化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在后香港时期的流行音乐中(1998-),有些新人在逐渐影响着内地的流行音乐文化,笔者选取了陈奕迅的《K歌之王》。这首歌具有典型的香港风格,是一首情歌却不直接说情感,而是拿“K歌”这个大家都熟悉的行为来比喻,从而焕发出新意。歌唱讲究旋律性,演唱口语化,如歌如诉,有较强的语气。作曲者将著名乐曲《卡农》的部分旋律完美地融入到了歌曲中,教师如用吉他进行弹唱演示,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是五首台湾流行音乐

在“台湾时期”的流行音乐中(1966-1974),最有影响力的歌手莫过于邓丽君,她的演唱柔情似水、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柔声流行演唱的典型代表。这种注重声音、情绪、端庄形象的“正统唱法”,对大陆80年代的流行歌曲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到现在,她的声音都可以说是主流流行音乐的坐标原点。笔者选取了邓丽君最有名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是一首简单优美的歌曲,主题是爱情,却别有韵味,不回答“爱你有多深”,而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在“现代民歌运动”时期(1975-1981),台湾民谣改变了原来的翻唱和以歌手为中心的局面,而以原创和吉他弹唱为主,节奏明快,既注重中国传统音乐五声音阶的运用,又借鉴了分解和弦的旋律进行。笔者选取了一首满怀悲情的台湾民谣《龙的传人》,这首歌传遍中国后,“龙的传人”也成了中国人的民族别称,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李建复演唱的和王力宏演唱的两个版本的《龙的传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变革中的台湾流行音乐里(1982-1986),台湾流行音乐与商业结合更多,有了一个新的面貌,经过“现代民歌运动”的洗礼,这些歌曲也显示出文化思考的特征来。笔者选取了具有现代流行意识的歌曲《童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来唤起内心相似的情感体验,即唤起他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在台湾流行音乐的国际化中(1998—),台湾音乐文化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与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紧密结合。笔者首推的两位最有影响力的台湾音乐人是周杰伦和王力宏,选取的代表作分别是《菊花台》和《盖世英雄》。尽管周杰伦演唱的大多数歌曲打破了优美动听、字正腔圆的主流审美习惯,但演唱的《菊花台》却又显得吐字清晰、婉转动听,这一点很好地诠释了华人音乐“中国风”的内涵倾向;王力宏在创作《盖世英雄》这首歌时也将欧美的节奏布鲁斯与中国的五声音阶完美融合,并将京剧、昆曲的元素与饶舌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歌既很对学生的胃口又不失中国民族元素。

3)是六首大陆流行音乐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流行音乐中(1979-1992),很多歌曲开始借助各种不同的媒体方式进入千家万户。笔者选取了张明敏在央视春晚上演出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公开演出的港台人创作的歌曲,其词义内容是大陆声乐作品一以贯之的,并无新意可言,只是由一个当时的海外人士唱出更让大陆人有满足感。张明敏用醇厚而又带有金属质感的磁性嗓音成功演绎了这首歌曲,不仅让80年代思想刚刚开放的中国内地观众认识到香港不是只有靡靡之音,而且唱出了所有中国人对祖国深情的热爱。接下来笔者选取的是1986年百名歌手在首都体育馆“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上同声高唱的公益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这次演唱会的巨大成功宣告了现代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崛起和新一代歌手的正式登台,从这以后大陆流行音乐找到了一种良好的机会进入到主流社会。这首歌显示了博爱的胸襟,是流行歌曲在爱情以外层面的表达,比过去的翻唱歌曲进步了很多。虽然大主题是大陆音乐一以贯之的特点,但这首歌将时代热点紧紧抓住,音乐上擦去了民族歌曲化和学院派西洋古典作曲技法的痕迹,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在一条崭新的道路上前行。说到中国摇滚乐的诞生,不得不提的是崔健和他的《一无所有》。崔健在“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上首次演唱了《一无所有》,从而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开端。在这首歌中,崔健通过口语化的歌词、近似北方民歌的曲子和真诚而高亢的嘶吼给人们带来强有力的震撼,反映出面临剧烈的社会转型年代的青年人终于在迷惘后找到了一种释放自己能量的渠道。在市场经济确立时期的流行音乐中(1993-1999),蛰伏了数年的中国流行歌坛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以此为转折点,大陆流行音乐被港台流行音乐长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状况得以改观。在这一时期,城市民谣作品大量涌现,因此笔者选取了一首大家熟知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这首歌吸收了欧洲流行的三拍子节奏,曲调舒缓、忧郁而浪漫,伴奏很简单,主要就是一把木吉他的分解和弦和常见的口琴的旋律进行,很具有校园的味道。老狼的演唱用到慵懒的小挫音,有一种青涩的感觉,音色不亮不虚,表现不温不火,歌词则不外是每个人都有的懵懂青春,因此这首歌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新世纪以来的流行音乐中(2000—),晚会流行歌曲成了大陆流行音乐中最为瞩目的部分,因此笔者选取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适合晚会演唱的歌手刘欢和王菲合作演唱的一首《笑傲江湖》,这也是《笑傲江湖》影视剧的同名片尾曲。这首歌在结构上分为五个部分:一开始是一段悠长的琴箫合奏,随着一声长啸,第二部分节奏有力的男声合唱响起,第三部分是刘欢豪放的男声,其伴奏表现出沙场的激烈和肃杀气氛,第四部分转回王菲婉约的女声,其伴奏织体也显得空疏,与前两部分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第五部分则基本是第三部分的重复。学生可以从这首歌中见识到两位歌手游刃有余的演唱技巧。最后笔者要推荐的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位年轻歌手许嵩,他亲自作曲、作词、编曲了很多带有浓郁“中国风”味道的歌,笔者选取了他的代表作《清明雨上》。这首歌采用五声音阶作曲,歌词呈现诗词般的形式,配器上也多运用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教师可将之与《菊花台》一同鉴赏,体会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