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特征及价值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特征及价值分析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誉的范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以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过程,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实现,正是音乐教育旨归所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特征及价值分析

一、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体,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誉的范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它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一样,都能对教育者实施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地发展,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因此,它同样应遵循教育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功能、目的和规律,它是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感染受教育者,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他们的智力和身体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着重培养的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如,审美情操、审美理想、审美趣味、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等。因此,同样要遵循审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的学习。总之,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它具有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它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教育的特征

音乐教育的本质与其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主体性等基本特征。

(1)情感性

音乐不是表现事物本身,而是直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它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能过更直接、更有力地打动人的心灵。以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具有情感性的特征。音乐教育情感——体验过程是经过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的情感唤起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评介音乐美的情感体验深入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的情感外化阶段。总之,音乐教育处处离不开情绪唤醒、主观感受与体验,离不开情感层面及其活动。它的一切活动,核心在于情。

(2)形象性

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内容的。音乐是通过音乐语言来塑造独特的音乐形象。它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间接表现客观世界,它是通过感知、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构成的有思想情感的有审美价值的内容。音乐教育体现形象性特征,是由于形象性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鉴赏和评价、表现和创造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视觉甚至运动觉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联觉和意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得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3)愉悦性

音乐给人以愉悦感是通过听觉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判断”。它是审美经验积淀的心理反应,是一种美感享受。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这种“快乐式”的教学,赋予音乐教育的强大的生命力,如果引导得当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悦耳”升华到更高层次,从而好地感受、领悟音乐的内涵,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自由。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过程,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实现,正是音乐教育旨归所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4)主体性

音乐艺术具有主体性特征,它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表演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情感。音乐教育具有主体特征,一方面是因为音乐艺术的主体性特点。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听众,而是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主体、是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评论者。参与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是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是突出的。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不仅“适应人的向善求美的需要,让人的情感在伦理亲情、认识兴趣、创造冲动、审美体验、理想憧憬等方面获得满足”,而且通过对需要的调节和引导,人持续地从追求“完美”和“超越”中获得满足,终于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定势倾向”。“这时,由于个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自己的选择得到了实施,所以,人感到不是必然总体在主宰、控制、排斥偶然个体,相反是偶然个体主动寻找、建立,确定必然总体,人便产生了自我超越的快乐感、高尚感和幸福感。”这就是音乐教育具有主体性特征,在情感教育方面所深蕴的含义。

二、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1、现代音乐教育采用的教育模式本身体现了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现代音乐教育与21世纪多元化教育的态势相适应,它采用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指从工业化社会的统一模式转变成适应信息社会的多元化态势、较灵活的教育模式。它直面未来,从音乐教育时间的延展、教育空间、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来促进丰富的、有个性的、富于创造性的个体形成,受教育者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1)“终身教育”已为人们普遍认知

从音乐教育时间上观察,“终身教育”已为人们普遍认知。现代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青少年时期,它已扩展到人的一生。音乐胎教婴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继续教育为人们更新、补充知识,适应职业需求提供重要帮助;老年音乐教育也将极大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和精神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从未像今天这样积极地、迫切地被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将逐步融合

从音乐教育空间观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将逐步融合。除了学校的正规传统音乐教育外,还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电视讲座等。随着现代传媒的高度发达,远程教育也已经成为现实。各种教学资料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专业音乐院校的专家、教授的示范教学光盘在全国公开发行。尽管这些光盘不能替代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它毕竟可以使人们在家中就能够欣赏到过去只有少数步入神圣音乐殿堂的佼佼者才能聆听的大师的教导。另外,音像资料空前地令人目不暇接。古典的、现代的、严肃的、流行的,无论哪种风格的音乐磁带或光盘,人们随手可取。音乐信息资料如同超市货架上的物品,人们在家中就可以在因特网上随意点击对自己有益或感兴趣的任何音乐信息。整个社会已经变成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3)现代音乐多媒体等科技成果的使用使教育形式多样化

在音乐教学手段上,不再单纯是教师讲课、学生听或师傅带徒弟等单一模式,现代音乐多媒体等科技成果的使用使教育形式多样化,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音乐教学手段。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的多样化的方式,教育主体将考虑受教育者是否有兴趣学,学得是否得愉快。它会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发掘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强调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增长,保持学习主体的新鲜感和习得的满足感。

现代音乐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多元、开放的教育范式,使现代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而传统音乐教育特点是统一化、同步化、标准化。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职业劳动者。其教育实施方式与20世纪工业化社会相适应。传统音乐教育内容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的是强调正规化、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被动式的学校传统音乐教育。音乐学院或师范院校的学生手持毕业证书,带着学校中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高枕无忧地走进今后的社会生活,在他们的传统音乐教育工作中使用同样的教育模式普及着同样的内容,复制同样单一的产品。

从储备劳动力的角度看,传统教育的普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从教育适应现代化的角度看,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强调了人性中的集体适应性,却忽视了人的个性和人的创造性。而现代音乐教育是放眼世界的,要实现其价值,内容、模式必然要发生变革与拓展。21世纪是一个知识急剧膨胀的时代,现代通信技术能将世界最新信息瞬间传递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知识以人所预料不及的速度铺天盖地而来,任何一个普通人,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想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不现实的。将学生当容器,以传播和填充知识量见长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显得很不适应。更何况知识陈旧与更新的速度显然越来越快。现代音乐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和谐个性,具有创造力、丰富的情感、多彩的艺术想象力;培养高度的自信、饱满的创造热情以及坚韧的毅力、足够的耐心;培养高度的灵活性、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反应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等方面体现出它与传统音乐教育价值的不同。

2、现代音乐教育是开发右脑形象思维的最直接动力

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神经生理学家R.W斯佩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和右半球的许多高级功能。他的实验成果为我们更深入地研究音乐与语言、抽象与直觉、思维与想象等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神经生理学基础。根据斯佩里的研究,我们认为开发全脑,即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加以研究和开发利用,使大脑左右两半球的运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并通过两半球的协调活动的整合功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创造力。斯佩里的实验成果表明,人脑两半球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大脑两半球基本上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大脑左半球同人们的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细节性的逻辑思维有关;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同知觉空间有关。它具有音乐、情感、绘画、综合、整体协调和几何空间的鉴别功能。所以,左半球是一种抽象思维,其活动方式具有有序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右半球的思维活动方式则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实验表明,大脑两半球在不同功能上各具优势。

因此,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的重要性被突出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就指出,要重视全脑的开发。实际上右脑中的很大一部分潜力都还未曾被加以利用。所以,就某种意义而言,开发全脑即“开发右脑”。开发右脑则必须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而现代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右脑形象思维具有直接、有效的作用。音乐艺术首先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不同于戏剧电影、绘画那样是直观可见的,它通过乐音塑造形象,是一种用声音造型的艺术。它进入人们的听觉系统,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这种听觉主体由音乐唤起、展开丰富想象产生内化的听觉形象的思维,是音乐的形象思维。因为音乐的旋律和情绪都是由右脑来感受、吸收和做出反应的,所以现代音乐教育的功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现代音乐教育活动促进人们的感受力、记忆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主体对音乐越敏感、想象力越丰富,他的形象思维就越发达。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对音乐十分敏感,在胎儿期就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对熟悉的音乐能产生积极的反应。听觉主体想象力是否丰富,与儿童生活经验的多少、所积累的表象是否丰富密切相关。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欣赏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儿童将他们对音乐作品感知的意境自然地流露出来,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各种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现代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音乐思维能力的一些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独立思考,有助于引导儿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益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由于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跳跃性、直觉性、非语言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的特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音乐欣赏,积极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培养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等手段,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联想、想象力和情感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以前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因此现代音乐教学探索开发右脑、培养形象思维的新途径是我们不容回避的新课题,同样,现代音乐教育作为形象思维训练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3、现代音乐教育是塑造健全的人格与精神、实施完整教育的有效途径(www.xing528.com)

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健全人格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内部心理的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能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的命运并不仅仅决定于智商,还取决于“情商”。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曾对某些事例感到困惑:智商高的人生活并不如意,而智商一般者却获得极大成功。然而我们却很少注意到这些人的人格因素。人格缺陷会给社会、家庭甚至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甚至毁坏一个人的前途。部分儿童的人格缺陷甚至会导致心理压抑、饮食失常、冲动好斗以及暴力犯罪等后遗症。与之相反,促进社会繁荣的成功人士一般具备极佳的人际关系、极强的工作能力。具备这些特点要求成功者能够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要有毅力、热情与自我激励、移情以及社交能力。而这些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健全人格。

人格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受到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而逐渐形成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感悟教育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艺术作为一门情感的艺术,它存在于创作者的心智当中,反映创作着的神思情感;存在于表演者的弓弦之中,体现着二度创作者的演奏格调、情感升华;存在于欣赏者的心灵之中,表现于审美趣味、情感判断。通过现代音乐教育能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健康的音乐都是教给学生真、善、美,丰富学生的人格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好内容。

另外,优美的音乐还能够滋润和抚慰人们的心灵,激烈的音乐能使人烦恶的情绪得到宣泄,使人们保持平和的心境。因此,通过现代音乐教育,应当使人具备了解环境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沟通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够将对音乐艺术的美的追求融入人的个性,引导人感悟美、并把美吸收到性格中去的能力,还应当发挥在某些时候激发人的精神力量,调节人的精神面貌、净化人的心灵的巨大功能。《学会生存》中说: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这也正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音乐,在系统、完善的现代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儿童进行健康的人格培养,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与知识技能的教育共同构建完整教育的框架

三、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实现

能否有效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关系到现代音乐价值实施的成败。进入21世纪的现代音乐教育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教育的硬件(教学设备等)和软件资源(人和社会的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音乐教育必须充分了解和利用现代教育环境和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完成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实现。

1、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充分了解和利用人的资源

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主要依靠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一对主体的相互活动而实施。所以,在人的资源中,我们主要讨论教师和学生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二者在现代音乐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教师占教育主导地位,学生占学习主体地位。现代音乐教师要进行创造性教学,使学生获得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具备自身的条件外,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发展情况。

(1)学生的音乐潜能

现代音乐理论研究表明,学生从儿童时代起就具有特殊的音乐潜能。所谓儿童的特殊音乐潜能,是指在唱歌、谱曲、弹奏乐器等音乐活动中,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或者是相对其他同龄儿童发展更为迅速的音乐能力。音乐能力主要由以下四种基本成分组成:音乐的感知觉能力,包括音高感、音强感、声音长度感、曲调感、节奏感、音色感、和声感、音量感;音乐的记忆和表象能力,包括音乐听觉表象、肌肉运动表象、音乐创造想象、音乐记忆广度能力;音乐的情感,包括音乐情感产生的速度、强度和深度;音乐的运作能力,包括音高、音强、时间、节奏、音乐、音量的控制。某一具体的音乐能力是上述基本功成分的有机结合。

儿童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具体地表现为三个显著特征。很早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有的甚至在摇篮时期,就表现出对音乐的自然情感,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当出现唱和其他声音,或有节奏的活动,这些婴儿就会十分安静专心地倾听。早年具有理解和表演音乐的才能,他们大多数在6岁时能听简单的曲子与和声,并在钢琴上弹奏出来。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发展早,约有一半的钢琴家在六七岁时就已表现出精确的音准,听到一个音,就能毫不犹豫地准确地唱出或弹奏出。研究发现,音乐领域中能力早期显露的现象较为常见,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显露音乐的情况最多。需要指出的是,音乐才能与传统智力或思维测验成绩间并无显著相关。

不过,对音乐才能的深入研究发现,音乐才能并不只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某些能力的综合。著名的西寿尔音乐才能测验就是根据这一假设编制的。因此,了解儿童音乐才能发展的特点,遵循音乐发展规律,在儿童音乐才能刚刚显露的时候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和加以正确引导,是现代音乐教育中每个作为创造性的音乐教师应该做到的。而现代音乐教师必须对学习主体的音乐潜能、音乐才能发展规律和过程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在教育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给学习主体自由的空间,使其音乐个性和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2)创造性的音乐教师

现代音乐教师应具有创造教育思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才能有效从事实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工作。现代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素质要求: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手段和创造热情。一个创造性的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人格,并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创造和革新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音乐教师作为现代音乐教育的主导者,其自身的观念意识、教育风范以及渊博的知识都会在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们是在校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所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造性人才,这就对我们现代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霍斯曼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提出了作为称职的现代艺术教师应具备的10种素质:想为年轻人工作;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具备所教课程的必备技能;是一个教学计划的制定者与革新家;对所有艺术及其在社会与人类文化中的作用较为敏感;是地方艺术博物馆或艺术中心的成员;具备艺术史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流行的艺术书籍、画廊、国家与地方上的艺术家、电影等比较了解;懂得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具有创造品质的作品;有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主处,能使来访者意识到艺术是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霍斯曼所提标准是完美的、全方位的。虽然我们有些条件并不具备,甚至有些条件不太适合我国国情,但正如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所分析:霍斯曼的标准……从心理准备到技能准备,从课程教学到计划制定,从自身专业到相关艺术,从学校课堂到家庭住处,几乎无所不涉及……(它)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现代的音乐教育者,肩负的不仅是课本规定的教学任务,他们还必须担起对儿童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发展创造个性和能力等方面的艰巨任务。他们必须对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上述有关国内外对于艺术教师的素质标准和要求可作为我国现代的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之参照标准。总之,作为现代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吸收或创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有可能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遵循个体音乐特性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创造性的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对创造性音乐教师的期盼,更是实现现代教育价值的必要条件。

2、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现代教育价值的途径之一

这里所提的社会资源,主要指相对于学校课堂传统音乐教育的家庭传统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随着社会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媒大量地应用在教育领域。教学条件的变革,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断向传统音乐教育提出挑战。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体制、结构、形式在向外扩展,社会传统音乐教育在向学校渗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教育活动方兴未艾。校园课外音乐生活是我国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音乐教育社会资源的一部分。

(1)广泛开展器乐、合唱等音乐课外活动

目前,广泛开展器乐、合唱等音乐课外活动已成为我国部分学校的优良传统。学生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培养自己参与社会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现在我国的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开始得到重视,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许可,学生都可以学习乐器,这已成为一种潮流。学习演奏乐器的普遍性使得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成为可能,老师和学生都普遍、经常地参加音乐课外活动。当然课外音乐活动除器乐以外,还有合唱活动。有的学校还开展音乐欣赏、演出,或与音乐家经常见面,听取他们介绍成长的道路以及经验实践,并参加演出及音乐会,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学生不仅可:让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并通过这些活动是自己的组织纪律和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他们展示的教学成果,使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作用,也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因此,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课外音乐活动的普及程度以及活动质量上还有差距。德国几乎有50%的学生学习过乐器,有15%的学生熟练掌握一件乐器。另外,德国的“学校音乐周”和“学校艺术节”这些大型的具有特色的校际音乐活动也经常开展。音乐周的宗旨非常明确:“普及音乐文化”,除了演出活动之外,经常结合当前的传统音乐教育思潮、音乐美学思潮,开展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专题的学术讨论会,推动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外活动可能达不到这样的规模和数量,但我们应当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这一宗旨,因地制宜,广泛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丰富多彩的特色化的课外音乐活动。

(2)社会资源中的现代家庭音乐教育

社会资源中的现代家庭音乐教育,是指家庭中年长成员对子女等所进行的音乐方面的教育。它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家庭音乐教育是进行早期音乐教育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音乐熏陶可以有利于少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音乐人才。读过《傅雷家书》的人们都熟悉,我国著名的旅美钢琴家傅聪,他的成功是与他曾受到过良好的家庭传统音乐教育启蒙分不开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爱好、品行、情操等,对孩子都有重要影响。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入学考试的时候表演的往往是在家里经常听到的那些歌曲,而这些歌曲基本上是父母所喜爱的。由此可见,家庭音乐环境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音乐教育在儿童音乐素质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即使孩子进入学校大门,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会消除,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得到加强。特别是在孩子还不具备自己选择聆听的音乐的能力时,家长更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对聆听的音乐进行导向性的选择,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现代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是指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以及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业余性质的教育。由于儿童与青少年出于对音乐艺术最敏感的阶段,又是培养音乐爱好、掌握音乐技能的黄金时期,所以,他们是社会传统音乐教育的主要对象。

根据有关统计,我国少儿社会音乐教育组织形式有:各级青少年宫;社团、单位、琴行、个人举办的各类音乐学校、学习班;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开办的少儿课余传统音乐教育组织;私人个别教学;社会组织的名目繁多的音乐会和比赛。其中,青少年宫是校外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和基地,与其他形式的活动相比,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效果最佳。现代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映了我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以及青少年的校外音乐活动的普及程度和水平;另一方面,这些形式的现代音乐教育活动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扩大了自主学习的选择范围,使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音乐活动得到有机结合。是实施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就实施现代音乐教育价值而言,家庭音乐教育是基础,学校音乐教育是主导,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三者必须相互配合,达成和谐,以增强实施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效果。

3、有效利用设备资源是实现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

设备资源是指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传统音乐教学媒体包括教材、板书工具、挂图等。现代教学媒体有:有声媒体,包括扩、录、放音设备;电视媒体,包括摄、录、放像设备;光学投影媒体,包括幻灯、投影设备等。与现代音乐教育相关的现代技术则包括了多媒体计算机、电子音乐、MIDI、音源、合成器、音响、声音频谱分析仪等。它们涉及现代音乐教学的课堂知识传授、教学理论分析与研究、课堂音乐实践与作业、教学资料的制作与保存、考试、艺术实践等方面,特别是“计算机音乐技术”对现代音乐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正逐步向教学的各个领域渗透。

实践证明,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充分使用和灵活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必要的示范作用,而且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中国的现代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尽可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状况,关注国际上教育改革经验与方法论上的最新成就,共同建构中国音乐创造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教育发展中的理论思维框架,使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内涵获得不断地扩充与发展。综上所述,现代音乐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教育多元化的态势,为社会培养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个性也得到长足发展,适应现在、甚至将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也将在这一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