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普通高校基础音乐教育。在此主要阐述的是普通音乐教育,也就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普通高校和其中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是以音乐基础知识和经典音乐作品为重。如何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我们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一)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形式为载体,通过艺术形式对人的思想进行陶冶,从而塑造具有艺术品位的人格。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常需要施教者共同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艺术基础和对于艺术的领悟能力,艺术教师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深度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有的学生在经过学习与训练后,呈现的艺术状态是专业化的。这样的学生一般在以后会从事专业的艺术工作。也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状态仅仅是爱好,在技能上和认知上也较为浅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艺术的目的一般是以娱乐性为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氛围相对较为轻松,与专业艺术教育相比,娱乐性较强。人们通过艺术教育的熏陶,审美能力,美的鉴赏能力都会有所提升,渐渐也会对世界产生新的看法,会用审美的视角看待世界。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会出现两极分化,形成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也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培养表演性和技术性音乐人才,如:声乐表演、器乐表演、作曲、电子音乐工程等,一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如:声乐教育、键盘教育、音乐教育理论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普通高校基础音乐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让大学生懂得如何艺术化的去生活,审美能力得以提升,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音乐教育的特质

音乐教育具有几个鲜明的特质:

1.“乐教乐学”

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状态谁又会不期待呢?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欢乐总会伴随身边,知识是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会的。音乐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十分喜爱的,人们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都会将内心打开,通过肢体与嗓音将情感表达出来。动作与嗓音是最直观的情感表达行为,婴儿在出生后语言功能发育不完全时就是通过动作与叫喊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些许负面能量进入自己的内心,所以通过音乐的介入,将自己的情绪抒发出来,也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作为大学教师,作者在教授音乐课时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表情在学生脸上浮现,那就是笑容,所以音乐可以使人快乐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明显特质,学生在音乐中可以感受到乐趣,音乐响起时即使有些许不开心,也会在音乐流淌过程中将其带走。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审美能力,道德修养等都得到升华。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蹦、跳、唱都是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育人,所以要让学生快乐的感受音乐。

2.“潜移默化”

音乐的奥妙之处在于它能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音乐之美,这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也是一种境界的升华。音乐教育不会将技能技术强加于人,也不会对音乐学习者提出硬性条件,好的音乐作品会慢慢地感染欣赏者。音乐作品是作者的情感体现,作者会在作品中传达出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些音乐作品如同作曲家的孩子,在音乐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影子,他的性格,他的脾气,他的内涵都可以在音乐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倾听音乐作品时音乐欣赏者也会在音乐作品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向作者的某些特质靠拢,就像较为流行的“莫扎特效应”一般,有人说经常听莫扎特的音乐会使人变得聪明,记忆力会提升,原因竟是因为莫扎特是音乐神童,但有科学家做出实证,证明莫扎特确实有一些作品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变得活跃,这就证明了音乐作品可以将作曲家与欣赏者的精神世界相连,从而影响欣赏者的精神境界,使其精神世界也在不觉间发生变化。

在前面已经分析过音乐教育可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大类。在此主要阐述的是普通音乐教育,也就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普通高校和其中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是以音乐基础知识和经典音乐作品为重。高校音乐教育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以美育德,形成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有所不同,它不会过度的要求学生演唱与演奏技能,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为主,提升学生的兴趣点,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让艺术走进生活。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

现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缺少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支撑,许多大学生在小时候就缺乏基础的音乐教育,所以音乐素养并不高,这就使得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要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授课中涵盖了音乐理论、音乐鉴赏、音乐演唱演奏技法等课程。音乐理论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如,基础乐理、读谱、识谱、曲式分析等这些都是了解音乐的入门知识,要想深入的学习音乐,基本乐理是必须要了解和学习的。中西方音乐史,如: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史,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音乐历史学习研究是演奏、演唱、欣赏音乐作品的前提,有些作品必须在了解作曲家及当时社会的情况后才能听懂、读透。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后,实操练习也很关键,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于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也需要了解,如若有能力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音乐实践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放在课下的第二课堂去实践,所实践的感受最后都会得到升华。音乐欣赏的学习是要引导学生,对于美的音乐如何欣赏,要让学生知道一些我们所熟知的音乐作品到底经典在何处?美在哪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要目的。(www.xing528.com)

如何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我们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说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就不能不提到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会穿插在教学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一步教学体验不一定只是停留在听的层面,如果情况允许,也可让学生动起来,用肢体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只有在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可进一步的进行引导,提升学生对美得要求,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审美观。作者经常可以听到一些音乐教师说这样的话:“一定要让学生去听古典音乐,因为只有古典音乐才是艺术的源泉,古典音乐才是艺术的标准。”其实,欣赏古典音乐确实是提升学生审美标准的一个好方法,但近些年的一些高质量的流行音乐也在朝着艺术化的标准去发展,所以对于大学生的审美手段,我们的选择也不可以单一化。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阳光、自信、健康发展,是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位也是我们的义务。

(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以美育德”

以审美的视角看音乐教育,体会其中的内涵,通过感受美好本体,使人心里创立一种“美好关联”。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可以辅助道德教育,道德是人心理进化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教育提升人的道德基本素养,净化养育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感知,当人的情操得以养护,道德修养自然会提升。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这样的提倡是希望教育能够更加理想化,教育能够放飞受教育者禁锢的心,让教育更加的全面。美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音乐作品是跟德育息息相关的。例如高等院校的音乐课程中,很多的音乐作品并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还跟德育息息相关。一首歌唱音乐作品有旋律和歌词组成,旋律自然而然体现了音乐的本体,其蕴含的旋律性和音乐技巧,需要学生唱出来,充分地体现了音乐性。同时,一首歌唱作品,还有歌词。歌词的部分就可以穿插德育的内容,歌词的内容可以教导学生生活中的道德常识,也可以描写关于道德教育的画面,而且还可以叙述一些好人好事。歌词的内容属于德育的范围,歌曲本身的音乐属于美育的教育范畴。以这种情况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德育和美育是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美育辅助德育的学习,以德育穿插美育的教学,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美育德”。在传统概念下,我们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与美育虽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两种教育并不是真的毫无关联。将两者结合,“以美育德”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明白,音乐技能学习是漫长而不容易的,必须要有顽强的精神,若要在一些学习和竞赛中得到好的成果,就一定要有端正的态度,因此,要想学习音乐,并期望在音乐竞赛中获奖,都需要反复地加强练习,重复相同的动作训练。当别的朋友在做其他事情时,音乐学习者仍需刻苦练习。在台前歌唱、演奏,必须正确看待怯场等心态,需具有充足地决心与果敢去迎接台下的每一位聆听者的目光。若是不具备优良的心态,表演就不尽人意。所以普通高校应将利用音乐教育可以造就人不易胆怯的特质,并且通过音乐可以让人变得越来越自信,用音乐教育来锻炼学生的胆量,去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音乐教育对于建立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合作,是当代社会非常推崇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团队间的协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会意识到原来在当前我们不再靠一个人去对应对事物,应该携起手来去处理和看待一些事情,而音乐教育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点并且努力朝这一方向去做,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其建立合作能力,是我们作为音乐老师应当做的。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便成了现阶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美育中也强调,要情感包容,音乐教育恰恰以它独特的形式可以做到这点。普通高校可以增加合唱排练或集体舞排练,或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合作完成作业。在音乐演奏中例如,合唱、合奏、集体舞等艺术形式,都需团队协作,独立的个体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演员相互配合,只有团队之间和谐共处,合同协作,才能完成漂亮完美的艺术作品,所以,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培育大学生的优良情操还可以培育学生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从而感受集体主义精神。

(五)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美”能力的开发

音乐教育可以使人们放松心灵,让心灵得到休整和疗愈,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心灵的放松,从而对学生“创造美”能力的充分开发提供条件。

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把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点放到学生的创造思维上,所以培育具有创造型人才是当今社会亟待需求的。高校音乐教育也就成为培养社会紧缺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学习过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后,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可以开发人的右脑。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区域,也管理着人的不同思维,如果只是单一的发展一半大脑,就会造成大脑发展不均,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让我们的左右脑同时开工。这对于大脑平衡发展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音乐教育,科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有学者也认为音乐最初是属于培养逻辑性思维的学科,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认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不难在生活中看到音乐教育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音乐前和学习音乐后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学习音乐分数由班上的中下游进步到全班的中上游。这是音乐教育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最直观的呈现。

科学技术与音乐是分不开的,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科学家也是音乐演奏家,如:爱因斯坦,他既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同样,他也是一位具有高超演奏技法的小提琴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样是一个经典的例子。钱学森本人既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优秀的钢琴家,并且精通圆号的吹奏。美国新的教育课程STAME,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它将艺术课程放在了科学技术中间这就说明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人们通过学习艺术会发现科技之美。好的音乐作品离不开具有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我们既要追求科学完美也要追求艺术的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