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溪口览胜:千丈岩瀑布四序雷声六月寒

溪口览胜:千丈岩瀑布四序雷声六月寒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千丈岩位于御书亭西不远的雪窦山上。因其地绝壁千仞而名,又缘瀑流横飞如雪,别称飞雪岩。宋真宗赵恒敕日“东浙瀑布”。

千丈岩位于御书亭西不远的雪窦山上。因其地绝壁千仞而名,又缘瀑流横飞如雪,别称飞雪岩。宋真宗赵恒敕日“东浙瀑布”。清初《四明山志》对它作过概述:“其岩绝壁千仞,故名千丈岩;水至半壁,有石突出隔之,洒若飞雪,而后复为瀑布。亦名“瀑布山”

千丈岩瀑布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名瀑之一,唐宋以来一直是浙东四明的重要游观地。瀑流之源为雪窦寺左右两道涧水,双流汇聚于寺前的锦镜池,又穿越关山桥,夺崖顶之口,奔泻喷薄,落差高达186米。中壁有巨石突兀,瀑流击石而散,因此瀑布呈上下两段。上段势如天河决口,蛟龙入海;下段状若银丝倒挂,飞雪四溅。远眺近观,气象万千,蔚为壮观。历代文人雅士对千丈岩吟咏不休。王安石知鄞县时,曾游千丈岩,他在崖顶飞雪亭赏瀑,赋诗日:“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曰还成五色文。”其后,读了王诗的曾巩也慕名前来。曾巩觉得崖顶赏瀑仍不够畅快,特绕下山去瀑底览赏,道出了迥然不同的感受:“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序雷声六月寒。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千丈岩飞雪亭

千丈岩瀑布(www.xing528.com)

千丈岩瀑布西侧崖顶有一方平台,被元代文豪戴表元赞誉为“匡庐也有千寻瀑,无此凌虚翠玉台”。至迟在宋代,这里就修筑起飞雪亭。此亭屡毁屡建,素为凭槛赏瀑的胜地。然而,历代也不乏策杖下行至瀑底赏瀑者,他们每每发出“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的浩叹。清光绪年间,崖下瀑潭之湄,筑起了仰止桥。置身桥头仰望,只见苍崖陡起,飞瀑直下,令人油然生发“高山仰止”的感叹。

自古至今,游人在雪窦山千丈岩、妙高台等地览胜,总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俯视。如今,千丈岩底至妙高台的索道工程,千丈岩底至三隐潭的观光缆车工程,都已动工兴建。届时,游人乘坐索道,既可从妙高台“飞流直下"千丈岩,也可“扶摇直上”妙高台。雪窦山下,千丈岩至三隐潭之间“十里画廊”悬崖峭壁风光,也将闯入悠坐于缆车之中的旅人眼帘。人人皆可仰视雪窦雄姿的时日,已为期不远,“双面雪窦山”的时代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