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遗家产之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弟因贫失学者。”这是蒋母王采玉嘱儿遗言。
1927年,蒋介石题写“武岭学校”匾额,此为学校筹建之肇始。1929年,蒋介石遵母遗训在武山西麓正式动工兴建新校舍。次年落成,师生入迁。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听取筹建工作汇报,甚至连油漆颜色、屋顶样式等许多细节都——过问。建成之初,武岭学校占地面积逾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教育楼、办公楼、校舍、宿舍楼、操场、膳厅、图书馆、大礼堂等设施一应俱全。为与校园建筑相契合,当年建校时,原地保留了数十棵古樟、古银杏,同时悉心栽培了大批名贵花木,使校园绿化独树一帜。当时,学校师资多为全国高校的优秀人才,为其他同类学校所望尘莫及。因此,无论教育设施、师资配备,还是校园绿化、办学规模,时属全国中小学一流。
在宋美龄策划下,武岭学校效仿开放式的法国乡村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中心,配置了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至1936年,学校发展成下辖农业职业学校、小学部、幼稚园和农事试验场、林场、医院、电厂、罐头食品厂、图书馆、公园等单位设施的综合体。自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每次回乡,他必入学校视察、训话,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
武岭学校的大礼堂,中合璧,高大轩敞。这里曾是民国要人和蒋氏家人重要的活动场所。大礼堂二楼兼作高级招待所,民国要人来溪口办事,多被安顿于此。有些民国要员效校长风范,也喜欢走进师生中间,向师生们讲话。大礼堂一楼东北角,蒋介石给自己安排了一间办公室。这个普通的房间不仅是他研究解决学校事宜的地方,许多重大决策也在这里酝酿、部署。偌大的一楼大厅,曾作为蒋家寿庆、演戏、礼拜的场所。偶遇主人高兴,这里自然也成为与民同乐、共叙乡情之地。(www.xing528.com)
武岭学校一角
六七十个春秋过尽,武岭学校风貌如故,书声依旧。浙江省文物局的许多专家认为:论全省民国时期校园的文物价值,浙江大学校园当称高校翘楚,武岭学校校园则为中小学中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