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接增大城乡第三产业比重
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获得了飞速发展,旅游业总收入逐年增加,如表3-2所示。
表3-2 2002~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及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由表3-2可知,2002~2011年的十年中,除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形势影响较大的个别年份外(2003年SARS,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均快于GDP增速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011年,我国旅游业占GDP比重达到4.7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96%,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龙头。在城市和农村凭借资源优势,采取各种形式发展旅游业是直接增加城乡第三产业比重的可行性选择。如陕西省渭南市近年来大力促进旅游与农业、林业和城市园林等产业的融合,鼓励发展农家休闲度假,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截至2012年底,全市乡村旅游人数为580.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4亿元,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www.xing528.com)
2. 带动相关产业和支援产业的发展,间接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旅游业在产业链条上属于前向关联度和侧向关联度均比较大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其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2011年,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一方面,发展旅游业需要上游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交通业、商业、娱乐业等,同时发展旅游业还能带动横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如房地产业、通信业、建筑业,而这些产业在我国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都是相对滞后的。因此,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城镇和农村地区关联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改善城乡产业结构。
3. 发展旅游业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工业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一些有资源、资金和市场优势的农村通过发展果园采摘旅游、现代观光农业旅游、观光购物农园、休闲农场、乡村俱乐部等形式的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并形成以旅游为纽带的特色农业区。在一些工业基础比较好,城镇建设、经济发展迅速或者有特色的城镇开展工业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新型工业文明建设。
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发展旅游业一蹴而就,而是要借助旅游业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相关产业和支援产业的发展以及城乡一、二次产业素质的提高,进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