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旅游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

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旅游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使城乡统筹发展,如何解决好农村 “人多地少”的局面,充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关键。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优势明显。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

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旅游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

2011年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0.1%,而农村人口却占总人口的48.7%。撇开现阶段城乡沉淀的大量富余劳动力不计,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要使城乡统筹发展,如何解决好农村 “人多地少”的局面,充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关键。实践表明,旅游业是就业的蓄水池。1997年《马尼拉宣言》、2000年《海南宣言》、2001年《大阪宣言》都强调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提出“旅游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与保护环境的引导产业”。世界旅游理事会(Word Travel &Tourism Council,WTTC)的报告指出,1999年全球旅游就业人数达1.92亿人,占全球就业人数的8%。国际劳工组织于2010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大会上发表报告称,世界旅游业为超过2.35亿人提供了工作机会,相当于2010年全球新增就业总人数的8%。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19年旅游业将为全球经济提供近3亿个直接就业岗位。中国旅游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2万余家旅行社、2万余家规模以上旅游景区、30万家旅游住宿机构,还有超过150万家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2000多所旅游院校,共同组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2010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1100万人,全部旅游就业达7600余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9.6%,旅游业在就业、扶贫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潜力。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优势明显。

1. 关联带动性强,就业乘数高

旅游产业涉及行业众多,就业容量大,关联带动性强。根据亚太经合组织(APEC)旅游工作组和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1998年出版的《APEC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影响》中对旅游业就业的界定,旅游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包括旅游直接就业、旅游间接就业、旅游业供给者的直接就业和旅游业供给者的间接就业四类,通常把第一类称为行业就业,后三类称为经济就业。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2008年8月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对旅游就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旅游业的就业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旅游核心产业就业,即旅游直接就业,主要包括我国旅游统计中公布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二是旅游特征产业就业,即旅游间接就业人数,包括直接为游客服务,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公共设施服务等13个部门中的旅游就业人数;三是旅游经济就业,即从业人员总数,这个概念最宽泛,是通过旅游经济活动拉动的就业人员总数。这充分说明旅游业不仅直接就业量可观,其间接和诱导就业量更大,而且其经济就业增长速度将逐年上升。另外,根据S.Smith的系统理论模型,在发达国家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的收入,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而据世界旅游组织(WTO/OMT)专家的测算,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每增加3万美元的旅游收入,将为社会增加2个直接就业机会和5个间接就业机会。有数字显示,国际上旅游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比例为1∶5,发达国家旅游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20%以上,发展中国家约占10%。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我国在通过旅游促进就业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200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到2015年,形成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旅游就业规模增加到1亿人左右。

2. 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成本低(www.xing528.com)

作为劳动密集型综合产业,旅游业的资金构成比较低,相同的资金投入,旅游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统计,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旅游业安排就业的平均成本平均低为36.3%。从国内来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只需投入3300元固定资产便可安排1人在接待国内游客的住宿设施方面就业,而轻工业需要5100多元,重工业则需要9700多元[4]。同时,与旅游业联系比较密切的许多行业属于资金构成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仅就业乘数高,而且有些就业岗位不需要国家投资,完全可以由集体和个人主办,这就为广开就业渠道创造了条件。因此,与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相比,旅游业就业成本相对较低。

3. 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强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很多,并且知识层次较低,掌握的技术较少,这决定了他们短期之内不可能进入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而旅游业就业门槛低,工作岗位层次多,就业形式灵活,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景区、乡村旅馆、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均可成为农民就业的岗位,自主创业、个体服务、兼职、临时工等都可以成为旅游就业方式。因此,在旅游业发展当中,通过就业前的短期培训,或者就业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岗前、岗中和岗后等培训,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及就地就业。这一点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很多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例如近年来,北京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涌现了一大批以民俗旅游点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